查看原文
其他

成都天府•万科城大坡顶公园景观设计 | ZAP Associate

LAC景观网 LAC景观网
2024-09-04

# 成都天府•万科城大坡顶公园

设计公司:ZAP Associate

项目地点:成都天府万科城

委托方:成都万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建成时间:2020年

图片来源:94.7 Studio

晨色中,她轻轻地带来天府城边一抹曙光

等待雾,是沐光她一生的宿命......

△ 顶沐云光的山体公园 ©94 Studio

一条安静悠远的山路,一盏隐于山腰中的远眺平台,一座环抱360度全幅美景,矗立于山巅的沐光塔,她微含身形翩翩而立,踏足于云中树冠。这样的悠远意境中的山林之美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质朴画卷……

△ 树影与沐光相互掩映 ©94 Studio

景色隐秀山中,踏晨光熹微信步而来,迎微风拂面而过…… 


成都南端天府新区龙泉山脉一段山体公园营造中,我们设计了一条顺山势生长的绿荫漫道,几处取之自然融于自然的聚集空间,步道尽端一座20M高的沐光塔。绿荫漫道可以之字形曲折行进,入口的雾喷置石可以嬉戏其中,山腰处的风林剧场可以静坐凝神,感受自然的尺度沉浸于移步易景极目远眺的畅快之中。

△ 幽静的园路穿过了这片延绵起伏的翠绿 ©94 Studio

山峰,路程,步伐。

然后或而继续行进,或而原路折返。


城市中的山体公园


项目位于成都中轴线—天府大道的最南端,紧邻第三绕城高速。向北承接天府新区视高、兴隆湖板块等一系列产业创新研发功能区,向南连接眉山、仁寿市。是天府正中轴第一城,通达性好,区位价值高,是成都城市向南发展的首要受益者。

△ 项目区位 ©设计方案

俯瞰天府大道的小山丘


我们面对与思考的首要问题就是山顶与山脚79M的高差,这也是基地自身所带来的“脚本属性”。79M的高差,可折合为26层的高楼,在这样一个高度下ZAP做出如下考虑:


(1)规划有趣的路径。   


(2)将场地优质特性融入其中让景色更加引人入胜且独具特色。


(3)又应当把握人工与自然而为之间的度,让整片场地自然生长而持续生长。     

△ 山体现状高差 ©设计方案

在这段79M的高差之间,山体地势关系之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a.田埂与梯田层级;b.水塘与平地;c.森林与缓坡;d.森林与陡坡。山体中,植物与地势的关系尤为密切,这构成了山体自然的基底条件的基础。

△ 大坡顶山体公园总体空间平面 ©设计方案

△ 不同高度场景和地形分析 ©设计方案

“一条顺山势生长的绿荫漫道,一片遇自然而落的沉浸体验。"

△ 大坡顶公园平面放大 ©设计方案

我们希望路径与自然交融,空间给予的是体验。蔓延1.2公里的“之字形”主步道在化解现状79M高差的基础上,仿佛是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而位于标志性的空间处的节点将这个“故事”分成了四个章节,塑造出截然不同的空间秩序。


1 起点: 漫花山门


漫花山门:承担着故事的起章角色,在平静而自然的氛围中拉开叙事的帷幕。

△ 浮光掠影中瞥见山体公园的一抹笑靥 ©94 Studio

在草与山丘的包裹中,顺着悠长的狭道而过。设计中刻意收窄视线,使游人的焦点逐渐聚焦,精彩如山中桃源一般隐逸在绿树芳草之后。

△ 山门旱喷广场草图 ©设计方案

△ 山体公园半掩着她的秀丽 ©94 Studio

顺着曲折的入口园路继续向前行进,可以看到在草坡上错落景致逐渐显露。

△ 漫花山门空间效果 ©设计方案

斜坡山形屋顶以木制色彩自然融合山体环境之中,以黄锈色石材与褐色木纹理勾勒自然亲近的初见印象。

△ 漫花山门草图 ©设计方案

△ 漫花山门 ©94 Studio

钢版材质景墙的图案以叶穗(栾树)造型为主,镂空设计简洁,高度选择在1.8M——4.0M不等,主要以结合地形草坡的整体营造。

△ 以叶穗(栾树)造型为图案的景墙设计 ©设计方案

△ 穿孔景墙细节 ©94 Studio

△ 穿孔景墙 ©94 Studio

△ 穿孔景墙夜景 ©94 Studio

入口广场中心跳跃的喷泉结合雾喷活跃着空间的主氛围,天然置石散落在中心广场之中, 水雾打开之际,可嬉戏把玩其间。

△ 天然置石与喷泉 ©94 Studio

△ 天然置石与喷泉 ©94 Studio

2 中段: 艺术序曲

△ 山林中的典型墙体设计 ©设计方案

道路随山势逐渐起伏,两侧绿树掩映之间步道蜿蜒而上,指引着走向风林剧场空间——开放式露天剧场

△ 遥看风林剧场和沐光塔 ©94 Studio

△ 风林剧场分析图 ©设计方案

石块垒作草阶,起伏于半山腰之间,适生的乔灌草结合搭配种植,自然石块组团散落。春花烂漫之间, 不仅仅是一处极佳的聚集交流场所,也是一处生态场所,利用水收集与净化的过滤系统达到山林雨水管理工程。

△ 风林剧场雨水管理 ©设计方案

△ 风林剧场起伏于半山腰之间 ©94 Studio

垒石的材质选择主要以当地石材为主,以接近原生的状态呈现空间的质朴面貌。在这其中,点缀草花。来年春夏之际,人们可在此闲赏,收揽山间的清风与晨间慕云。

△ 望丘台草图 ©设计方案

步道行进之中,景色随之转换。利用山地现存的3M高断崖,嵌入挑台式的观景平台。

△ 望丘台鸟瞰 ©94 Studio

座椅侧面15°斜坡设计可让人各样的休憩。

△ 望丘台分析图 ©设计方案

△ 远处云海飞扬 ©94 Studio

部分绿树掩映其下,如同悬浮于半空之中,悬挑结构采用单立柱支撑的方式,在位置的选择上避免平台上玻璃材质的区域,保持整体飞悬的体验感受。

△ 密林掩映下的观景挑台 ©94 Studio

△ 望丘台飞崖远眺 ©94 Studio

3 到达: 沐光登顶


峰顶沐光,云裳风清。于山之最高处构建平台,隐于山林之间,与树共生长。

△ 清晨的沐光塔 ©94 Studio

在山体最高处设置主轴序列的高潮点:“沐光塔“,位于公园主轴的末端,依傍山势,15M高的瞭望塔构筑成为公园的视觉焦点核心。

△ 沐光塔草图 ©设计方案

△ 沐光塔平面图草图 ©设计方案

△ 沐光塔 ©94 Studio

△ 沐光塔入口到达 ©94 Studio

△ 沐光塔山腰处 ©94 Studio

△ 孤寂中的沐光塔 ©94 Studio

通过设计研究,在山顶的不同高度与不同的方向下所看到的景色不尽相同,这将带来不同的空间体验与感受,也给设计提供了极大的创景机遇。按高度与视角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层高度:4.5M高度临西侧视线相较于东侧更为开阔,可掠见天府大道;9.7M高度下山体面貌大致轮廓展现;13M高度及以上视线可达到山体原生植物高度以上,拥有极好的视野。

△ 山顶平台立面示意 ©设计方案

△ 沐光塔立面图 ©设计方案

△ 沐光塔隐于山林中 ©94 Studio

△ 不同高度观景平台视野 ©设计方案

△ 最好的平台视野 ©设计方案

△ 沐光塔不同高度平面图 ©设计方案

△ 沐光塔观景平台 ©94 Studio

△ 沐光塔藏于高耸植物之中 ©94 Studio

△ 沐光塔矗立于夜色中 ©94 Studio

△ 沐光塔的北面效果 ©94 Studio

△ 沐光塔立面图 ©设计方案

当走在沐光塔之中,折线格栅表皮肌理与钢架系统相融合,形式语言一致,空间感受流动,在光线之中线脚感受更为明朗。

△ 走在沐光塔之中 ©94 Studio

△ 可以触摸到树的塔尖 ©94 Studio

△ 俯瞰山体公园的平台 ©94 Studio

沐光塔采用格栅造型,主要木材选择竹木仿木纹的材质,追求贴合自然的质感,纹理交错下,光影斑驳。

△ 沐光塔结构与材料 ©设计方案

△ 沐光塔结构开切 ©设计方案

△ 沐光塔立面 ©94 Studio

△ 沐光塔于树丛中 ©94 Studio

△ 沐光塔顶部山顶 ©94 Studio

沐光塔的周边预留可停留的平台,地面采用当地自然石黄木纹,采用块状碎拼的方式。平台的边缘处选用相同材料垒石,顺着弧线走势堆砌为高度在500CM的矮墙。

△ 沐光塔与垒石矮墙 ©94 Studio

△ 沐光塔与垒石矮墙 ©94 Studio

夜幕降临,顶部灯光射向空中,更显夺目。

△ 夜幕下的沐光塔 ©94 Studio

△ 沐光塔与石 ©94 Studio

△ 沐光塔结构 ©设计方案

△ 顶沐云光的山体公园 ©94 Studio

4 生态山体公园,与绿色为邻


山体公园的本体永远是生态,做到生态的尊重与恢复是山体公园设计中最重要与基本的原则。在设计细节的处理中,与绿色为邻的理念始终融入其中。在高差的处理上,道路延续着山体的走势缓慢爬升,化解山势高差之中将土方改动降到最低程度从而保证山体的原生态自然环境与基底。

△ 道路生态考虑 ©设计方案

极大化的保留山体原生树种,在施工中破坏的部分树种同时进行及时补植,构成层层绿荫浓郁自然的生态景致。

△ 维护好自然景致 ©94 Studio

△ 山体雨水汇集分析 ©设计方案

回顾感言:


该山体公园项目是ZAP对于生态设计的一份较初步的思考答卷,其过程伴随着各种艰辛与复杂。但是作为当代景观设计师,我们有义务和责任为将来子孙后代来提供更好的生活生态环境。在设计与建造中我们都坚持不乱砍伐一颗树,力图施工不破坏原有植被与生态和谐。在材料选择采用经济环保的方式打造一处能够享受户外山林,闲暇到达的野趣之地。这是该项目的第一期,我们也希望在将来二期设计与施工中能不断地贯彻生态设计的理念, 以更加优质自然生态的方式回馈社会。


扫码加入景观项目分享群

获取更多项目信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LAC景观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