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都:科学预判协同作战,有效遏制重污染天产生

“12月17日零时,成都解除了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自本月6日零时启动、持续了10余天的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按下“暂停键”。


成都治气任务艰巨:

据成都市环科院的数据信息显示,近期,四川盆地静稳逆温气象状态维持,再加之连片大雾以及区域排放强度依旧较大,出现成都平原今年入冬以来的较严重区域污染过程,这也是近三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持续污染过程。


历年12月均为成都平原经济区区域污染最严重的时段,区域污染过程达2-3次,成都大气污染防治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当前仍旧形势不容乐观。据专家会商分析,预计本月下旬中后期23~29日,环流再次调整,可能出现静稳天气。


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这不仅是一场保卫战、攻坚战,更是一场阻击战。


雾霾来袭,在数次成都大气污染防治专题会议上,成都市大气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蓝天白云是市民的热切期盼,也是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越是形势严峻,越要坚定信心,越要勇于担当,越要竭尽全力,以强有力手段防范重污染天气,打响打赢这场阻击战!


吹哨

强化预判预测提前启动预警

为污染累积“降速”


“今年,我们创新采用‘数智环境’五步闭环工作法来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科技化、信息化水平,通过科学分析,提前研判污染成因、程度等情况,及时对症下药,精准治霾。”该负责人说,在本轮污染中,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和市气象局提前会商预测、分析研判,在污染来临前,成都及周边城市提早启动相应预警。


精准的预判为这场“阻击战”进行了缓冲。


根据成都市环科院数据,本月3日起天气环流就出现调整,整个四川盆地一直受高压脊控制,总体维持静稳态势,污染的垂直扩散条件较差,污染物迅速累积,浓度升高,可能出现污染。


为最大程度降低污染,成都市于6日启动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及时采取限行限产等措施,6-7日成都市空气质量实现了达标水平。


加密会商预测。


随着气象条件的进一步转差,累积后期污染加重,成都市根据空气质量加密会商预测情况,及时调整应对措施,将预警级别升级为橙色,进一步加强管控,使污染累积趋势明显放缓,未出现重度污染,成功打赢了今年冬季首轮重污染天气防范阻击战。


12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北京大学教授谢绍东等9位院士(专家)的会商中表示:在本轮污染中,成都市提前分析研判,在污染来临前,成都及周边城市提早启动相应预警,在提前减排和区域协同的双重作用下,污染累积趋势明显放缓,未出现重度污染。


成都市环科院分析结果显示:“通过评估,黄色预警和橙色预警对PM2.5浓度的削减比例分别达10%和14%。”


会战

院士专家“把脉问诊” 

多部门跨区域协同作战


11月底,《成都市2019-2020年蓝天保卫战冬季战役方案》出炉;本月初,成都市政府数次针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召开专题会议;本月15日,成都平原经济区生态环境系统第二次联席会议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北京大学教授谢绍东,以及四川生态环境厅、四川省气象台、四川省环科院等专家组成的智囊团为成都平原治气“把脉问诊”,德阳、绵阳、遂宁、乐山、雅安、眉山、资阳等兄弟城市均到场,强化联防联控联治。


“建议成都市充分利用各种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强化部门协同配合,重点加强移动源管控和露天焚烧等污染防控。”贺克斌建议,成都平原经济区其他城市同步采取与成都一致的管控措施,推动区域协同减排。


为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合作,成都平原经济区八市早已“牵手”,将空气质量联合会商机制和区域联防联控工作落到了实处。在本次会议上,八市也达成共识:下一步,将根据预测预判,按照专家意见,采取加强监测预警、污染治理、减排管控、执法监督、区域联动等综合措施,推动区域空气质量整体改善。


成都市各级各部门紧密联动,高强度、多措施展开“会战”——


  • 成都市公安交管局及时实施限行,对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以及运输煤炭、砂石(砖)、水泥等易产生扬尘的运输车辆进行严厉查处;

  • 成都市住建局对重污染天气土石方作业、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工程项目开展了督查、检查,并利用智慧工地平台线上检查是否有允许施工名单外的工地在进行土石方作业,对22个违规工地进行了查处;

  • 成都市城管委做好“四大工地”扬尘、渣土违规运输、露天烧烤、露天焚烧垃圾等扬尘管控工作并全面开展城市大冲洗行动;

  • 成都市交通运输局强化公路工地扬尘管控、加强公路清洁和冲洗降尘,增加公共交通工具运行频次;

  • 成都市水务局严格落实水务工地、砂石料场扬尘防治措施,做好洒水降尘工作;

  • 成都市规自局加强对征地拆迁工地、已供待建地块的巡查;

  • 成都市卫健委多渠道开展健康防护知识宣传和健康提示;

  • 成都市农委加大秸秆禁烧巡查力度......

  • 此外,各区(市)县也积极行动起来,全面加强应急管控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一系列动作,表明成都治理大气污染的坚定决心,另一方面,也真实反映治理面临的困难。


仗不好打,但必须打,而且必须打赢。在本轮污染天气过程中,成都的各项举措取得了成效,也为污染天气预警解除打下坚实基础:据统计,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PM2.5和PM10等空气主要污染物日减排比例分别达到30%、15%、17%、28%和39%。


共治

齐抓共管久久为功

蓝天白云“呼吁”全社会力量


“喂,锦江生态环境局哇?我这儿是机动车检测站,这里可能有面包车尾气检测造假。”近日,接到群众举报后,属地环境监察大队立即赶往现场查证,经核实,该车辆涉嫌通过非法改装尾气排放系统取得尾气检验合格报告,目前涉事车辆已被立案查处。


连日来,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仅全市各级各部门出动专项督查组,加强执法检查,不少市民群众也主动参与监督过程,扫清身边的污染“死角”。 


大气污染方式从来不是一场“独角戏”,而是一场全方位深刻变革。


越来越多的市民主动加入到这场持久战中来。一组数据可以印证:


2018年中心城区“5+1”区域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53.3%,骑行车减排量居全球12个样板城市第3位,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9.2万辆,西南地区首个加氢站投运,城区交通拥堵指数在全国堵城排名中连续两年下降到20名以外。


交通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在本轮橙色预警期间,公交客运量日均366.6万人次,同比增长10.4%,全市市民都在用力所能及的力量为减排做着贡献。


各类大气污染物的减排仍在持续强化中:


  • 全面完成黄标车淘汰任务;对4.2余万台工程机械发放环保标志,强化柴油货车排放达标监管。

  • 全面实施施工现场非道路移动机械备案标志管理制度,核发标志4.2万余张。

  • 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止使用区,严格管控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强化在用柴油车监督抽检工作,巩固油气回收治理成果。

  • 成都市2300余个工地全覆盖安装扬尘在线监测、高清摄像头、人脸识别门禁等设备。

  • 加强道路机械化清扫保洁作业,城市建成区机械化清扫率达86.48%,中心城区区域91.51%。

  • 加大餐饮油烟、露天烧烤、露天焚烧等污染管控力度。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推进“散乱污”整治攻坚行动,目前淘汰50户落后产能企业和21家砖瓦企业,完成336台老旧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推进重点行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打造13家绿色生产标杆企业并制定相应的行业规范,完成燃煤锅炉淘汰及清洁能源改造1873台,老旧燃气(油)锅炉低氮燃烧改造(或改电)336台。


污染天气阻击战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要打赢这场战役,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是靠政府单方面就能实现,需要“全民共治、持续实施”,要靠人人参与,人人行动,一微克一微克地抠出蓝天。


阅读推荐


最新成都地铁首末班车时刻表出炉!5号线、10号线二期在列

12月17日零时,成都解除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