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国两会代表委员有话说

今年以来,成渝两地在交通运输、政务服务、生态环境、人才医保、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频频碰撞出火花。这也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之一。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事关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自然也成为不少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许强

成渝高校应抓住双城经济圈发展机遇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许强介绍,今年的提案是关于如何建立一套系统,来实现多灾种预警。


此外,许强表示,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也很关注。他说前不久,成渝地区20所大学共同发起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在成都正式成立。联盟囊括了成渝地区大多数名校,成都理工大学也在其中。“高校联盟将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供科技支撑。包括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我觉得这是很一个很好的机会。高校也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多给社会做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李正国

打造良好舆论环境更有利企业家创业


昨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四川省委副主委,四川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四川恒和信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正国表示,本次两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他关注的重点之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我认为既要做好顶层设计,又要发挥两地的主体作用。”


针对民营经济发展,李正国此次带去了关于如何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舆论环境的提案,在他看来,近几年,民营企业发展受到关注,舆论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打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更有助于企业家努力创业,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此外,法治建设和基层治理问题也将是他关注的重点。


全国人大代表郑晓幸

建成渝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不管是“宽(宽窄巷子)洪(洪崖洞)大量”CP高调牵手,还是“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自由行”大气撒糖,向川渝籍游客推出总计120万张免费门票,无不传递出川渝两地文旅领域合作的紧密。然而,在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看来,成渝两地文旅领域的合作还有更大的空间。


今年,他准备了8条建议,有7条是涉及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其中一份就是《关于建设成渝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建议》。


在郑晓幸看来,推进成渝城市群的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打破城市间壁垒,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文化旅游资源的高效配置,增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是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工作,也是满足重庆和四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目前,成渝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还存在系列短板,比如缺乏统一规划、城市间产业链合作滞后、文化创意IP缺乏协同共振、文旅消费辐射拉动薄弱等问题。”郑晓幸认为,建设“成渝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所在。


为此,他建议借鉴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实际,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出台《成渝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增强重庆、成都、宜宾、泸州、南充、内江、自贡等城市的协同创新发展能力,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陈金山

成渝两地制造业发展 要总量更要高质量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制造业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经信委主任陈金山说,成渝两地都是国家非常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两地的制造业发展不仅要提总量,更要高质量。


如何实现成渝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陈金山分析说,成渝地区跟东部地区相比,不缺制造能力,也有市场空间,但是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短板。他认为,成渝地区要通过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来弥补发展短板,以创新驱动为根本动力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增强研发能力不仅仅只是在某个企业、某个产业的产品开发技术上下功夫,还要努力建设一个完善的科学创新体系。”陈金山认为,成渝两地共建西部科学城,将从根本上增强区域研发能力,也是提升区域创新基础能力和应用能力的重要平台。


陈金山说,共建西部科学城首先要找准“特色”,既要有科学城的“基础内容”,也要与其他地区的科学城在发展方向上有所区别,更多聚焦成渝地区的主导产业,从而体现产业特色。比如,汽车产业发展是成渝两地一个非常重要的主导产业,西部科学城就可以更多地聚焦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新平台。


陈金山最后提出,西部科学城建设还要加大科技金融的支撑。“没有资本的嫁接,技术创新就只能仅仅停留在成果上。”陈金山说,有了科技金融的支撑,技术成果才能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全国人大代表张兴海

唱好“双城记”,共建中国西部汽车中心


汽车是成渝两地重要的支柱产业,两地汽车产业链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又存在着巨大的互补潜力。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小康集团董事长张兴海就提出建议,要抢抓机遇,唱好“双城记”,打造重庆万亿级汽车产业链,成渝双城联动共建中国西部汽车中心,为建设双城经济圈、推动西部高质量发展、促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提供重要的载体、抓手和支撑。


为此,他建议:(一)加强顶层设计,打通区域联动,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体系;(二)以汽车为重要突破口,打造重庆万亿级汽车产业链,共建中国西部汽车中心,形成智能汽车、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城市的“4S” 一体化发展;(三)形成成渝汽车产业生态联盟,造车端和用车端全面打通资源共享。


全国人大代表罗霞

建议加强成渝地区物流协同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成都市委会主委、西南交通大学交通与物流学院教授罗霞,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提出了加快成渝经济区交通一体化的建议,引起了不少全国人大代表的热议。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罗霞在今年关注的点也更细致,“高质量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两地经济联系势必会更加紧密,规划对接、政策衔接、功能链接会进一步加强,为两地物流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多重机遇。”为此,她建议加强成渝地区物流协同发展,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如何加强成渝地区物流协同发展?罗霞提出,首先需要加快建设两地物流快速通道网络,提升成渝两地互联互通水平,比如支持开通成渝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区间巴士”班列,拓宽“集拼集运”模式适用领域等等,进一步提升物资交换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推动成渝地区对外物流通道高质量发展。


“要发挥成渝西部核心城市整体优势,构建泛欧泛亚国际物流通道体系。”罗霞表示,这就需要完善立体综合物流运输通道,她建议将成渝中欧班列打造成为全国的深度融合典范,加强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与国内互联互通、沿江通道的运输衔接和货源交换,巩固国际物流大通道全国领先优势。


全国政协委员刘旗

川渝携手游客互访 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川渝地理相近,文化一脉相承。文化旅游如何携手,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党委书记、主任刘旗表示,川渝两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将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协同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4月29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专项工作组联席会第一次会议在重庆召开。刘旗介绍,围绕共建巴渝文化旅游走廊,双方在会上审议了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工作机制、建设工作方案、2020年重点工作等文件,并签署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物保护利用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内容,两地文化旅游行政部门联合成立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文化和旅游专项工作组,共同建立文化和旅游工作机制。


5月16日上午,在重庆弹子石广场、成都太古里两大城市地标,川渝两地同步开启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自由行”活动。本次活动川渝两地旅游景区分别面向重庆、四川籍游客推出免费门票优惠政策。


“下一步,两地文旅部门将继续携手推动川渝文旅市场共享,游客互访。”


刘旗说,除此之外,两地还将依托成都、重庆“文旅双核心”和知名景区景点,大力开发文旅+大熊猫、文旅+影视、文旅+数字动漫、文旅+主题游乐、文旅+新艺术创作、文旅+音乐产业等新文旅业态;共同实施“成渝地巴蜀情”区域文化品牌培育工程、公共图书馆一卡通工程等。



阅读推荐


强强联手!天府新区&东部新区这样合作

成都市政协委员蒋蔚炜:建议加快推动成渝两地文旅产业融合创新  更好服务于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素材来源于新华网、成都全搜索、成都商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与小编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