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组数据,显露了成都的低碳实力

过去一年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成都颜值爆表

一组数据也显露出成都的低碳实力

↓↓↓

 

单位GDP能耗、

单位GDP碳排放量双下降

人均能耗在十大城市中为最低之一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十大城市中最低

……

 

瞄准国家低碳城市,成都还将怎样发力?6月2日下午,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主持召开“成都市低碳城市建设专题会”,听取全市低碳城市建设推进情况汇报,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现场还邀请了国内专家和机构、企业代表一起,为低碳城市建设支招。



城市绿色低碳生活圈,你爱了吗?


过去一年

成都紧紧围绕构建绿色低碳的

“产业、能源、城市、碳汇、消费和制度能力体系”

扎实推进低碳城市建设“636”工程

“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

城市绿色低碳生活圈正加快形成

↓↓↓


碳排放量下降

在GDP经济总量上升到全国第6位的同时,成都单位GDP能耗、单位GDP排放量实现了双下降,成都以占全省不到25%的能源消耗,贡献了近37%的经济总量。成都能源消费总量、人均能耗、单位GDP能耗在全国十大城市中均为最低之一,特别是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十大城市中为最低。


成都的单位GDP碳排放、非化石能源占比、空气优良率、绿色建筑比例等主要指标均优于国家试点目标。成都能源利用效率高、碳排放水平低、经济绿色变化明显,是低碳城市建设最直接的标志。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2019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87天,未出现重污染天气;地表水优良水体率上升15.2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3.5%,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9.9%。


▲两拆一增后的科园活力广场


低碳产业加快发展

通威太阳能、全友家私等20家企业获得30张低碳产品或碳足迹认证证书,367家节能环保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21.6亿元。


▲通威太阳能生产车间


绿色理念逐渐深入

2019年,全市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57%,共享单车日均骑行次数超过200万人次,年减排约2万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0.4万辆;通过电子化、无纸化办公减排二氧化碳约210吨;创新探索“碳惠天府”引导机制。


▲锦城绿道


对标国际,探寻成都的机遇与挑战


对标新发展理念、国际先进城市和低碳试点城市建设目标,成都仍存在差距。会议现场,特别邀请了国内专家和机构、企业代表与市政府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区(市)县负责人围坐在一起,共同为成都建设低碳城市支招。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能源战略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彬彬:


建议成都明确战略目标,锁定战略优势,与国际新理念接轨,提供协同增效的解决方案,打造全球NBS先锋城市案例。


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董事长何锦峰:


作为成都建设低碳城市试点的重要平台,截至5月28日,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累计成交CCER约1453.46万吨。希望成都能够加大绿色低碳制度创新力度,建议制定出台机动车消费激励约束政策。



未来,成都低碳城市建设还需在哪些领域发力,为全国推广提供可复制、可参考的经验?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赵锐:


建议成都以社区为生态细胞进行碳标签消费试点,逐步积累经验向成都全域推广。建设基于VR的低碳应用场景实验室,逐步形成商业激励与政策鼓励的多项引导机制。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国际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李丽平:


从国际经验可以看出,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都是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建议成都在“十四五”期间的环境规划和气候规划制定上更加统筹,不同区域、不同地域实施协同管理。


加快把成都建设为

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罗强指出,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低碳城市建设。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遵循城市文明的演进规律,深刻彰显美丽宜居的公园城市理念,深入探索符合城市生态学的实践路径,以更务实举措推进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加快把成都建设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罗强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进一步突出试点示范,围绕“五个聚焦”重点发力,有力有序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各项工作。


01

要聚焦落实重大战略机遇发力


抢抓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紧扣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坚持产城融合,突出职住平衡,持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02

要聚焦提升城市基础能力发力


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推进氢能、生物质能、浅层地能等开发利用,持续提升非化石能源、清洁能源比重,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完善城市低碳交通体系,加快推进“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推动铁路公交化高效运营;提升绿色低碳建筑标准,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03

要聚焦构建绿色低碳产业发力


做强绿色低碳制造业,大力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壮大绿色低碳服务业,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推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技术在生产生活和治理领域创新;大力发展低碳循环农业,高标准建设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加大低碳产品认证力度。


04

要聚焦推进科技创新应用发力


完善温室气体数据统计管理体系,加快低碳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联合多方力量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全面提升城市碳汇能力,深入实施全域增绿行动,推进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积极开展“碳足迹”认定。


05

要聚焦凝聚低碳生活共识发力


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鼓励低碳出行,普及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实施成都节水行动;党政机关带头推广电子化、无纸化办公和绿色采购;深化拓展绿色低碳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国际低碳技术、专家人才,广泛开展绿色低碳宣传教育,大力营造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的良好氛围。



阅读推荐


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怎么建?战略规划来了

绿道“穿针引线” 织就青羊幸福底色



素材来源于蓉城政事、城市观察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与小编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