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八仙吕洞宾与社滘胡彤恩

作者:麦国培 华邮网 2022-04-24

    免费赠送:为让读者感受岭南文化、三水乡邑历史,让这些真实的历史摸得着、看得见,特向在本公众号留言的100位读者赠送实寄的《南宋古村社滘.影像系列》明信片一枚。请点文章右下角的“在看”,留言写上收件地址即可(地址不会公开,请放心),欢迎大家参与。

图1,约翰·汤姆森1869年拍摄的社滘古村照片

1869年底,英国摄影大师约翰·汤姆森与助手阿洪、阿康从广州出发,溯北江而上,当到达黄塘社滘村的时候,被美丽三水风景所吸引,在社滘村与太平洲(注:后改名太监洲,实际位于社滘村位置的北江中间)间的简易码头上岸,在社滘村前拍下了今佛山地区历史上的第一张照片(图1)。他在后来出版的《环球旅行》等书籍上,把在三水之旅的亲身经历,通过文字、影像在世界舞台上传播出去,他是这样描述社滘村的:

图2,1819年北江边上靠近芦苞但又属于黄塘的社滘村古地图

在三水我进入了北江,两岸如画的景色看起来真像是苏格兰盆地,被一片片成熟的大麦所覆盖。我们在离芦苞镇不远的一个村子(社滘村,图2)停下,我登上右岸,想去拍几张照。但是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一群唧唧喳喳,戏水打闹的妇女吸引了过去。当我把照相机对准她们背后的村庄时,她们立刻警觉起来,惊慌逃散,四处传播报告,说洋人又来了,还要向村子里开炮。不一会儿,村子里来了一群人,为首的是一位老人,他是这村的族长。我们对他解释了我们此行没有任何敌意,仅仅是想拍摄几张此地风景。他热情地将我们迎到他的家中,为我们摆上茶点。这只是很多例子中的一个,我在中国所到之处,都感受到了中国人真诚的好客。

约翰·汤姆森通过真实的影像镜头,亲身的经历,向世界展示中国之美,传递来自中国的和平友善信息,并对以社滘村为代表的中国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给予高度评价。约翰·汤姆森的游记后来被译成英文、法文、中文等不同文字大量翻印出版(图3),这张照片也经多次翻印和刻印成铜版画,刊印在各种书籍上,至今一百余年仍热潮不减。三水亦随着这些书籍文献的传播而扬名海内外,让三水在世界舞台上早早地占有一席位。

图3,各种中文版本的约翰·汤姆森游记

为考证这张照片,个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中外友好人士的义助,不但得到这张照片的高清大图,还收集到多个版本的铜版画原件,让这些百年旧影回归三水家乡。

图4,社滘村鸟瞰图,红点是太平洲小码头

社滘在南宋绍定四年(1231年)前已经建村,有“胡钱麦周”四姓,其中以麦姓为大,因此麦姓又分成两支,居上者为“上麦”,居下者为“下麦”(图4)。这四姓是以进村先后和辈份来排列,胡姓迁居今三水地区的历史悠久,最晚在北宋年间已经在乐塘开村(图5),是广东胡氏一族的源头,即广东胡氏皆由三水分枝。据胡家兄弟口口相传,他们一族即自乐塘开枝迁居而来,所以社滘古村之中,胡姓排第一位。

图5,三水胡氏一族的记述

为研究这张照片,我对每个细节都全方位去思考和验证,不放过照片上的任何一个蛛丝马迹,查阅大量书籍史料,力求每一个节点都能找到佐证。在三水清代海关报告书中,就能找到一些当时三水古村的场景描述,如:“三水水土似比广州略佳,地势宽阔爽洁,有甘甜清洌的井水取用,起居舒畅……。风景也迷人,在巨大的榕树掩映下,房屋建筑很有特色……”。三水关代理税务司韩威理1898年2月15日写于三水的“三水口岸华洋贸易情形论略”(1897年)报告中,是这样描述三水乡村的:“村庄往往都筑有篱笆来保护,篱笆是由当地的树木和小灌木形成”。这些描述,均可以印证百年古照片中的场景,如巨大榕树掩映下的特色房屋,小道上的篱笆等等(图6)

图6,巨大榕树下掩映的社滘村特色建筑

正是得益于这种严谨的学术研究态度,让我的考证成果无懈可击,广受社会各界及专业人士的认同与称赞。甚至连照片中的两组科举旗杆石原物,至今都能在古村中找到,而且不多不少,刚好就是两组不同人的旗杆石,有兴趣的同好可随时入村欣赏与验证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历史(图7)。

图7,照片中的社滘村道光年间旗杆石

考证完这些事物之后,我还脑洞大开,对照片中的人物进行思考和查证。照片实物和汤姆森的游记所述,确实可以互相印证,他在文章中提到妇女等人物并“惊慌逃散”。放大的照片中有这些人物,但因大人们惊慌而逃,躲到了远处的竹篱笆位置,因人物晃动,拍出来只看到一个高瘦成年男子和两三个模糊的村妇影像,如没有高清大图,实难以发现。

图8,疑似小胡彤恩与约翰·汤姆森对视

在照片中间,一个年约三岁的小男孩却初生之犊不怕虎,虎头虎脑,独自站在镜头前的“C”位与汤姆森对视,充满童真童趣和无比勇气(图8)

图9,《三水地名志》中的社滘村

社滘古村尽管建村已经有约800年历史,但村子并不大,哪怕到了今天,人口也只有700余人(图9)。在清末时期,估计顶多只有4、5百人,这样平均下来,四姓五支大概各只有一百人左右。以《三水县志》记录的人口统计资料可以推算,早年三水人口出生率接近2%,在1869年时,年龄约三岁,又是男孩的更是屈指可数,每姓最多只有一两人。

我曾经考虑过会不会是我麦家先祖,但我祖父1879年才出生,离汤姆森进入社滘村已经是十年之后,而且我们麦家在村后位置,离村前相距甚远,小孩子不会轻易跑到村前。而其它社滘村民的出生时间又难以了解,要研究谈何容易。

无巧不成书,通过努力,我终于查到有一位1866年11月27日出生的社滘村人胡彤恩,此时刚好是三岁,生肖属虎,与照片中这位可爱的小男孩年龄相近。而更关键的是,胡姓在村前位置,“钱麦周”三姓则在村中间和村后,正常这三家的小孩子都不敢跑这么远到胡家村口,这也符合胡彤恩出现在村前的原因。即他符合四个条件:1.男孩;2.年龄接近;3.居于村前;4.此年社滘村的三岁男孩不会很多。

按此科学分析,是胡彤恩的可能性就高达50-100%。当然,我这个也只是合理的推测,为研究历史增加一点趣味和可能性。这样的情况绝不能简单地用一句“巧合”来解释,如日后能找到社滘村1869年前后出生的人名资料,对破解这个神秘又勇敢孩儿必大有帮助。

胡彤恩又是何许人也?说出来你可能也不会相信,他不但是近代中国历史上颇有建树的历史文化名人,是主管我们天天食用,生活必不可少的盐业,两浙地方盐政一把手,还与八仙吕洞宾有关呢。而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居然就出自我家乡三水社滘古村的胡家兄弟中。

图10,2004年“八仙过海”小型张

吕洞宾,道家丹鼎派祖师,丹道系统完成者。名喦(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吕洞宾是道教中的大宗师。华轩居士据《全真诠绎》记载,于北宋期间应八仙之首铁拐李邀在著名仙苑石笋山聚会时列入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之列。我国还曾发行过《八仙过海》小型张,可一睹民间传说中的八仙风采(图10)

吕洞宾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各种书籍文献与网上资料非常丰富,有关吕洞宾的最早记载,史学界公认是在宋初《太平寰宇记》中。吕洞宾,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四月十四生,传说异香满室,有白鹤飞入帐中不见。他自幼聪颖,十岁便能文,十五岁就能武,精通百家经籍……。

吕洞宾的著述包括:《吕祖全书》、《吕祖诗集》(李涵虚辑)、《纯阳剑法》,但鲜为人知的是,还有一套《医道还元》(又名《吕祖医道还元九卷》)存世(图11)。

图11,光绪二十年版吕祖《医道还元》封面与如来佛祖序言

《医道还元》立足于道医观,把治身、治心、治性命统括之曰医。其著作目的就是从医道治身心而到仙道全性命。对比一般丹道炼养家的著作,《医道还元》的丹道思想有其十分独特之处。它汲取了时代学术成果,统医、易、儒、道、佛于一家,最终目标指向证道成真之大道。可以说这是一部道医著作,但言医仅仅是为修道作准备的。《医道还元》的总体结构为:先是假借几位仙界圣贤的六篇序言,包括《玉皇大天尊序》、《太上道祖序》、《如来佛祖序》、《文昌帝君序》、《关圣帝君序》、《医道还元自序》。核心内容由九卷“总论”和“详解”组成,“总论”是概述,“详解”是对“总论”的解释说明。每段“详解”都有“吕真人曰”的字样,该书是作者自作自注的。九卷内容为:论治身的《脉理奥旨》、《症候源流》、《药法阐微》;论治心的《天地心》、《五气心法》、《无碍心》;论性命之学的《性命洞源》、《修性复命》、《真体圆成》。卷末附有《吕祖奇症新方》。

《医道还元》是“圣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岁在甲午,季秋廿九戌刻,降著”,“板藏粤东省城善书总局”的一套文稿,全书22万字。后经岭南善信在清民时期多次翻印,广赠各界,让知识在岭南大地上传播,为人民健康、救急扶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图12,书署“三水胡彤恩复校”

而参与编篡校对《医道还元》巨著的人员之一,正是社滘村胡彤恩。在百年古籍第九卷末,胡彤恩名字赫然在目(图12)。根据1866年出生到此书1894年刊印,当年胡彤恩28岁,正值青年,实为邑人中的精英楷模,这就是吕洞宾与社滘村胡彤恩的关系。

图13,1898年《申报》记述的三水胡彤恩

胡彤恩为三水县学丁酉(1897年)拔贡,在1898年《申报》戊戌拨贡报道中,胡彤恩排在末科榜眼朱汝珍后两位(图13)。拔贡当时号称“六贡之首”。顺治元年上谕:各地推荐拔贡,每府贡二人,州、县学各贡一人,一般从各直省科试的一、二等生员中选拔。雍正时,确定每六年选拔一次,乾隆七年,改为每十二年(逢酉年)选拔一次。能成为全县唯一代表,那是相当难得,而且拔贡不常举办,故坊间向有“举人无数,拔贡有数”一说。胡彤恩还是癸卯科(光绪29年,1903年)第十名举人,在社滘古村内,至今仍散落多块胡彤恩的旗杆石在古村各处(图14),成为中外游客进入社滘村寻宝探秘时的“必考”课。因为古村中约20块的科举旗杆石隐藏在各处,只要一不留神就会错过。

图14,社滘村内1903年胡彤恩旗杆石

胡彤恩清代时历任刑部主事、军机处帮领班四品章京等要职(注:三水县令为七品官,图15)。随便翻一翻清代的《官商便览》,就能找到他的名字,当时为汉头班章京员外郎(图16)。有点可笑的是,这本1908年出版的书上把“三水”县名误为“山水”,这可能是同音之误。这种情况并不独止这一本书上出现,很多其它书籍资料中,经常有把“三水”误写为“山水”或“二水县”的,实际上我国根本没有“山水县”或“二水县”,如果不懂地理和历史,就会导致无法考证,我已经见过多例!

图15,1909年军机处帮领班四品章京胡彤恩

胡彤恩的仕途阅历丰富,清代曾在北京刑部、军机处任职,宣统二年(1910年)还曾拟派回广东任两广盐政公所监督,其后他的工作都与盐务有关。盐是人民生活必不可少之物,盐务高级官员历代都是重职,掌管食盐的配引,运销,征课,缉私以及盐商的签任和钱粮的支兑拨解。在民国初期,胡彤恩更远赴杭州任两浙盐运使署盐运使。

图16,1908年《官商便览》中的胡彤恩

两浙盐运使署为盐务管理机构,驻杭州城,民国元年(1912)设置,总理两浙盐政盐务,首长为盐运使。所属机构有宁属各场办事处,绍萧、台州、温处、徽州、常广督销局,仁和、许村、黄湾、鲍郎、海沙、芦沥、大嵩、清泉、穿长、玉泉、岱山、定海、东江、三江、钱清、余姚、金山、杜渎、黄岩、长亭、双穗、长林、上望、南监、北监场公署,鸣鹤、衢山场佐公署,富阳、嘉兴、绍兴、曹江、壶镇、严州、桐庐、沈家门、黄屿岭查验处,两浦、袁浦、青村、崇明场公署,浏河盐栈,叶榭批验所,外沙查验所,常阴沙查验处,吴淞掣验局。

图17,1923年《两浙盐务汇编》胡彤恩1917年呈文

在1923年《两浙盐务汇编》一书中,可以找到当年胡彤恩的踪迹和呈文,如1917年7月《呈 盐务署酌拟两浙各场局所交代暂行章程呈请鉴核文》,就可证其任职时间等史实,这些都是尘封的历史,在书籍文献中鲜见记述(图17)

图18,网上的胡彤恩书法

胡彤恩喜诗文,有不少诗作赋联存世,在收藏拍卖中,不乏胡彤恩的大作,既有诗词,也有书札,可一睹乡贤之风采。如图18就是拍卖网站上的作品。因其世居北江边上的社滘村,祖上生活离不开北江打鱼(图19),故自号“岭南三十六江渔者”,这与约翰·汤姆森社滘村古照片中的“渔樵耕读”文化相呼应,更添岭南古蕴。

图19,民国江上渔者

三水“三十六江”之说源于道光四年(1824年)正月两广总督阮元一首七言律诗《三水县行台书院新成停舟登三十六江楼》,此书收录于他的《揅经室续集》一书中(图20),书中所注的“三十六江”为北江所汇者九:浈江、始兴江、墨江、锦江、翁江、麻江、潖江、政宾江、苍江;西江所汇者二十七:北盘江、南盘江、龙塘江、思览江、牂柯江、柳江、漓江、郁江、浔江、西洋江、洛青江、驮蒙江、黄龙江、橘江、荔江、藤江、绣江、横槎江、邕江、秋风江、贺江、新江、白马江、金城江、绿瓮江、蕉花江、武阳江。之后岭南、三水文人墨客,也赋有不少与“三十六江、楼”有关的诗词佳句,还有自号“三十六江主人”的,一时间三水“三十六江”成为文坛热话。

图20,阮元《三水县行台书院新成停舟登三十六江楼》

在网上很容易就找到胡彤恩的诗联佳作,如:

挽张之洞对联

文字廿年缘,近从温室追随,经国饫闻名世论;

天人百端感,怆绝香山讽喻,忧时犹见老臣心。

题宋园

三百本海棠花,老于乔木;

四十年梁苑客,今作主人。

图21,胡彤恩回乡诗三首

胡彤恩曾多次回乡,每次回来都引起乡邑轰动,我三叔公麦秩昌年轻时就亲眼目睹过胡乡贤回乡盛况,当时他是乘轿归来,一群人浩浩荡荡从北江太平洲的小码头上岸入村,与1869年约翰·汤姆森进入社滘村时无异,可见乡贤爱家爱乡之伟大情操。胡彤恩也有多首诗篇是自述他回乡的,如《过岭吟》、《入北江》、《京归晚泊西南镇》等(图21)

图22,胡彤恩科举齿录

胡彤恩1903年考取举人的科举“齿录”记述(图22),他字铭新,号慈溥,出生于同治丙寅年十月二十一日(1866年11月27日),生肖属虎,兄弟中排行第一,为广州府三水县民籍,世居同德坊社滘乡,即今黄塘村委会社滘村。     

图23,1866年胡彤恩出生年历

    800年社滘古村历史文化底蕴厚重,这些也只是岁月长河中的沧海一粟。但通过丰富的资料和人物经历,细致的研究与深入考证,可以一窥古村邑人对国家、对社会的贡献以及所取得的傲人成绩。值得我们去挖掘、宣传与传承,以激励、启发后人。◆

社滘古村中的“胡氏宗祠”

本文参考文献:

1,1710、1819年版《三水县志》;2,1995年版《三水县志》第189页;3,《三水地名志》第186页;4,1875年版法文《环球旅行》;5,《镜头前的旧中国》第35页;6,《中国与中国人影像(修订版)》第593页;7,《英国人眼中的三水》第27、152页;8,《芦苞故事》第4页;9,1898-1910年上海《申报》;10,光绪二十年版《医道还元》;11,1923年《两浙盐务汇编》第36、37页;12,1903年胡彤恩《齿录》;13,阮元《揅经室续集》;14,《三水历代诗词选》第158页;15,1908年《官商便览》;16,《一千年历书》第272页。

文后欣赏:6月27日民国不同邮戳实例

一个打着邮学幌子的中国历史文化传播平台,通过一张张故纸,讲述中国古往今来、包罗万象的历史文化故事,涉猎内容丰富、研究精专,大量原创干货,相信必能给你启迪与愉悦,从而无师自通!

     新文章陆续有来,旧文章历久常新,欢迎关注、欢迎转发、欢迎分享。

     作者微信号:m52740

关注公众号,欣赏更多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