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台湾为什么不接受“一国两制”

2018-02-04 九零后声音



 36年前的今天,1982年1月11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就叶剑英的上述谈话指出: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国家实现统一的大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国两制并非为解决港澳提出的,而是为台湾问题量身定做的。是邓小平于1983年在接见一位来自美国的大学教授杨力耕时,在谈到台湾问题时提出的。在随后的港澳解决方案中因袭了这一说法。


虽然同样是一国两制,但港澳的一国两制和台湾有本质的不同,港澳模式是“有条件统一”,而台湾模式是“有条件独立”。港澳模式是在统一的前提下给予优惠条件,保证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便利条件不变。台湾是在名义统一的前提下,党政军人才物均不予置问的实质性独立,当然名义统一还是含有实质条件的,否则统一就毫无必要了。


这个实质条件就是不反华,所以在外交上必须部分地接受中央政府的节制。台湾模式明显比所谓的联邦制宽松,极其接近于实质的邦联制(除了一个统一的名义以外)。台湾放弃反华政策,是两岸民众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这是大陆政府和民众所能接受的最低条件,不可能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也是台湾方面所能得到的最高条件。


为什么大陆一次就开出最低条件,而陷自己于“僵化”和毫无变通的境地呢?这要从当时的条件来看,1983年初,邓小平从江苏考察回北京后,曾经召集政治局常委开会,说是不要总是担心战争、经济建设该搞的还是要搞;1984年,二炮战略部队才开始战斗值班;1985年,开始百万大裁军,提出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流趋势。所以实际上,在提出对台方案时,中国政府还未完全走出战争恐怖的阴影,执行的还是“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军事战略,处于明显的“等待挨打”的态势之中。所以根本谈不上做“奸商”,漫天要价着地还钱。


后来,大陆经济有了长足的进展,军事技术和力量也有了提高。现在大陆民众中对原方案中的保留军队的条款,提出质疑和抨击的占相当的比例。实际上这一条款的存在,国防力量的不统一,对于中国周边领土安全(如钓鱼岛)是极其不利的。但大陆政府仍然同意按原方案,而且表现出更大的善意(如新提出在一国两制的前提下一切都可以谈)。

这可能不完全是因为要守信誉,大概与美国加快了围堵中国的步伐、大陆不希望台湾成为美日对抗中国的牺牲品有关。只要解决台湾问题,两岸民众不再为美日的战略目标花血汗钱,至于钓鱼岛大概又是准备留待子孙后代去想办法了。点击此处查看:香港大佬揭秘:当年刘嘉玲被强奸、李小龙之死的真相!


台湾人为什么反对一国两制

台湾方面反对“一国两制”,其实不可一概而论。两制指的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台湾大概不可能放弃这两者走第三条道路,实际上他们反对的是“一国”。



一国两制中隐含的不反华条件和名义上的统一,对于台湾的政客来说,是一个近于致命的打击。其效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台独将是非法,二是失去民主的号召力。使政客们可用政治资源丧失殆尽,捞取选票的便利方法将不复存在。


台湾政客口中的独立,被解说成关乎台湾民众的尊严、地位和面子,实际上它们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台湾独立并不能给台湾人的社会地位以实质性变化。对于民主而言,清除黑金政治是更具有实际意义的进步,然而对于这一点,台湾政客并无得力措施和强烈意愿,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政客的民主形象主要是以反独裁的言论来建立的,对于萨达姆不民主台湾民众兴趣有限,实际上台湾政客主要是依靠妖魔化共产党来实现的,大跃进、文革是他们永远都不肯放弃的有利话题,大陆走出文革让他们感到由衷的失落,因为证据的效力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急剧下降。

许多网友说台湾对大陆的认识停留在过去的时代,那不是台湾缺乏相关的信息而导致认识错误,而是因为大陆没有产生更新更好的材料,说不定他们还为此着急呢,毕竟老调常谈不是长久之计。若实现一国两制,台湾政客既不能提升民众的尊严又不能促进民主,可用政治资源丧失殆尽;要增进民众的福利吧,又没有一根点石成金的手指,在扶持工商界发展上还不如大陆有优势。所以,对台湾政客来说,接受一国两制属于那种“一次事故足以致命”的事故,必须竭尽全力加以避免。


吴舜文


对于增进民众的实际利益,台湾当局的招法非常有限,在大陆采取开放政策后,已经比不过大陆了。举例而言,吴舜文苦心创立的汽车产业,要发展成与世界一流企业比肩,只有去大陆才有可能,不仅有低人工费等竞争优势,甚至大陆可以免费划给土地和给予相当的市场保护,而且这些与大陆民众的利益并行不悖。国泰、新光要成为大都会那样的大公司,也只有在大陆才有新的机会。


实际上,台湾地方太小市场有限,许多事业的发展和壮大都已经遭遇到无法克服的障碍;即便就个人的发展而言,与大陆经济的紧密结合,有可能让台湾所有的精英人士,在事业生涯中平均多升三级是没有问题的。大陆市场前景广阔以及所展示的发展机会,特别是大陆占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表现欠佳,而且根本改善的可能性不大,缺乏强有力的本地竞争者,机会就很容易变成现实,这一点就更加让人眼红,这也是台湾政客最心虚的地方。


拓展海外市场对台商而言,竞争优势的确立只是成功的一个条件,在贸易保护主义泛滥的潮流之下,强有力的政府(刚好台湾当局不是而且也无希望变成地球村中的强势政府)、进行外交讹诈和不怕麻烦的马拉松谈判,更是商业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台湾解决这一问题的手段,过去几十年来,台湾是靠他的反共堡垒地位和参与遏制中国,所以在经济上获得了美国的大力扶持和善意保护。台湾民众对美日的感受与大陆有非常大的差异,明显与这一阶段的经验有关。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1987年美国宣布台湾已经从受栽培的状态下毕业,此后台湾就经常上美国超级301条款的黑名单。台商的竞争力上升到让美国难以维持善意措施的地步,不过这时大陆的开放给了台商一个新的机会,截止目前在大陆对美顺差(根据美方公布的数据接近700亿美圆)中,大约一半是台商通过转移生产造成的,台湾因此实现对美顺差许多根本没有进入大陆,而是通过香港等地直接汇往台湾。大陆几乎年年为此须与美方进行以相互经济制裁相威胁的谈判,其中一半的口水是为台商而“浪费”的,大陆占着一个“大”字,所以谈判的筹码要多一些。


习惯成自然,时至今日,两方面的善意都成了台商的既得利益,一样都不想放弃。要维持这两者着实不容易,首先对美国而言,已毕业的台湾是无法继续获得美国的善意的,除非有新的步骤让美国重新认为值得继续维持对台湾的保护。1999年美国在侵南战争后,实行战略东移,台湾政客感到机会难得,跳出来率先“发难”,挑战中国的根本利益和一贯立场,以迎合美国的口味,在美国政府和民间获得了较为广泛的称道,应该说这一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这一点在台湾工商各界和精英阶层是有相当共识的,这是台独的民意基础和台湾政客主张的代表性所在,也是台湾媒体妖魔化中共的原动力。


而维持大陆政府的支持是毫不费力的,由于大陆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在政府和民间都反对“两国论”,不拿他们当外人看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不需要额外考虑和着力,事实上存在着一种“两者可以得兼”的可能性。看来一个姑娘嫁两家,在东家吃饭西家住宿也有可能性,对于职业商人而言,不存在贞洁和道德方面的问题。这是一种典型的商人投机(或称冒险意识)心理,因为对付美国没有投机成功的可能,所以只有反过来对大陆搞投机,如果大陆根据两国论的基础确立政策,去掉同胞认同,采取无情的经济制裁手段,恐怕台湾精英阶层也只好“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大”,台独的民意基础反而不存在,毕竟得罪大陆在经济和政治方面机会成本要大得多。


也就是说,若大陆接受两国论,台独的民意基础反而要近于消失了,因为向大陆搞投机也一样成为不可能了,可惜大陆的大国政治原则,不容许中共去玩台湾经常设想的那种“过家家”的游戏,否则一定加倍精彩。遏止投机心理的手段最后竟然和打击铁杆台独是一样,不承诺放弃武力,投机又不是死罪,投机商不满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台独民意的反弹不难理解。点击此处查看: 朝鲜半岛风云涌动,战争一触即发!


美国政客中竟然有人认为,台湾无须宣布“两国论”已是主权独立国家。他大概想不到不宣布效果就不会跟着来,台湾比大陆发达而美国对其入世要求低,良有以也。关键是此后需要仰仗山姆大叔的地方尚多,不摆一个姿态和搞一个大动作是不行的。看来美国人要想和中国人玩战略游戏确实是少了几千年文韬武略的浸养,不过美国人也不是白痴,台湾要赢得“毕业”以前的有利地位不下猛药是不行的。不过和大陆一较量,就显然存在一个谁比谁高明多少的问题。而且下药过猛业已伤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共说“不收回两国论就跟他斗争到底”也具有了道德上的合理性,从而站到了一个“得道多助”的有利地位。


这注定了台独和两国论的悲剧命运,这不仅由于它仅仅覆盖少数人的利益,而且它还是一个片面的假定为前提的,即少数人的利益要想实现,必须以大陆硬吞下两国论而且不采取反制措施为前提,否则将是失大于得。所以台独民意基础是极不可靠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也一样出民意,而且是去掉了投机侥幸心理的真正的民意。相反如果有一天,中共采取经济制裁的手段放弃武力,那就说明中共已经接受两国论,台独政客倒是可以弹冠相庆了,投机商人就彻底失败了,“民意”将会遭到毁灭性打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