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宁波这4个地标背后的故事,藏着一座城市至真至善的密码!

2017-09-07 宁波发布

小发布 有微力 点点我 关注我

近年来,宁波这座爱心城市甚至出现了“慈善爆棚”“好人井喷”的现象。这5年来,搜索宁波的爱心大事件,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登上这个舞台,不时温暖、惊艳着这座城。

个人大额捐款越来越热,隐捐成风;普通市民万里助学,众筹建校,爱心接力;平凡快递哥,在突发事件中挺身而出,用手臂托举生命;最美四姑娘,以地为席,现场开展医疗急救……

一大批好人被市民所熟知,最美志愿者朱治平、最美女兽医陈淑芳、最美电工钱海军、援疆教师姚仁汉、念恩大娘徐兰芳、爱心妈妈胡朝霞、舍己救人大学生王波……他们用自己的责任、刻苦、善良、敬业与执着,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浇灌出一朵朵动人心魄的“花朵”。

宁波,为何以“爱心”著称?这座城市的大爱有何历史渊源,又以何绵延推进?





寻找宁波“爱心地标”


一处因捐赠保住的私家藏书楼

天一阁是全国乃至亚洲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阁之一。因为它藏的皆为书,而不是钱,长年守护它的范氏家族散尽千金。又因家族留有严苛祖训,房不能卖,书不能动。

1933年,台风重创天一阁,历史悠久的天一阁可谓“屋漏又逢连夜雨”。范氏族人根本无力修缮,宁波热心人士纷纷解囊,就为留住宁波这座享誉数百年的文化符号。

一次建筑上的修缮,标注了延续至今的捐赠之风。



一座因“爱心众筹”重建的古桥

宁波人都知灵桥出自德国工艺,却不晓,这座古桥乃宁波人“爱心众筹”所建。灵桥,最早修于唐代,后几经改造,也几易其名。

上世纪30年代,灵桥因“一群人”而涅磐重生。这群人在上海发展,却讲着一口石骨铁硬宁波话。他们中不知哪一位在经过“老江桥”时,觉得桥已步入“风烛残年”,必须重新建造。他们当下做了重要决定,筹资70万银元,不要家乡人出一分钱。消息一出,惊动了一座城。宁波本地人踊跃捐款,为造桥慷慨解囊。

一座古桥的重建,开创了“爱心众筹”初始模式。



一个因“天使投资”拆建的开放公园

1927年,孙中山先生逝世两周年。为祭奠孙中山先生,有人提议,宁波也应该建造一座中山公园以纪念,这个想法得到了甬城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赞同。

乐善好施的“宁波帮”承包了公园的筹建事务。1927年6月,专门召开中山公园建设筹备大会,选出了以严康懋为首的筹备委员会。

严康懋虽为富商巨贾,却一向节俭、乐善好施,在社会各界都很有很大的影响力。在他的发动下,社会各界纷纷响应,筹集造园经费20万元。原本的官衙花园,拆建成了市民熟知的公共花园。

一个公园的建设,诠释了“宁波帮”与儒商大爱的渊源。



一所集“诸家冠名”的全国百强高校

1985年,世界船王包玉刚率先捐资创办宁波大学,邓小平同志更是为学校题写校名。至宁波大学举办三十年校庆时,包玉刚等60余位海外宁波籍爱国人士已先后捐赠了6亿多元用于宁波大学的建设。如今的宁波大学校园内耸立着40多幢由海外宁波籍人士名字命名的建筑,并设立有20多项由海外宁波籍爱国人士捐资设立的奖学金。得益于此,宁波大学综合实力在短短30年里就进入全国高校的百强行列,为国家培养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一所大学的捐建,见证了宁波人共有的社会公益意识。

如果非要描述地标共性,那便是“爱心城市”




三颗“钻石”

擦亮爱心城市“底色”

①历史传承

慈善传统是爱心城市的源头活水

宁波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孙善根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宁波地方史、中国慈善史。他认为,慈善事业(宁波人俗称做好事)在宁波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正是这绵延不绝的慈善传统,成为当代宁波慈善事业得以快速发展的源头活水,也是铸就当代宁波这座爱心城市和造就大批享誉中外的宁波籍慈善家群体的重要基石。

宁波地处东南沿海,港通天下,经济繁荣,到明清已跻身全国经济文化发达地区行列。当然,宁波慈善事业的发达也与宁波人的慈善理念密不可分。据不完全统计,民国初年的宁波,慈善团体达到437个,遍布当时宁波城乡各地,居省内领先地位。

慈善事业的社会参与度也相当高,支持慈善事业的,有许多是富甲一方的巨商大贾,但更多的是一般的中小商人乃至普通百姓。很多捐款者的生活并不是太富裕,他们甚至可能把零用钱也捐出来了。

此外,宁波的慈善家以群体出现,特别是既有经济实力又具公益意识的宁波商人,成为推动近代宁波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出资委托家乡公正绅商进行公益活动,是旅外宁波商人参与家乡公益事业的一种重要方式。

这一社会责任群体的“养成”,显然是地方之幸,社会之幸,是铸就“爱心城市”的渊源,也是现代慈善事业的根本。


在宁波,好人有好报,好人有更大舞台

每一年,甬城都会涌现大量好人善事,他们惊动全城,甚至感动全国。好人奉献的背后,却往往是对自己的“照顾不周”。民间常称,“好人有好报”,甬城市民大多对此坚信。他们不畏付出,不求回报,而宁波这座城市的温暖和细腻,也不仅限于对他们的关注与认可。

2017年8月30日,“爱心城市”又一次迸发出爱的力量。舍己救人的宁波工程学院学生王波,经本报连续报道后感动着宁波这座城市。当天,共青团宁波市委通过“亲青筹”平台立项,向全社会发起“帮英雄的弟弟上学”的呼吁,动员各界爱心人士为王波的弟弟王昊筹集从初中到高中的学习、生活费用。一小时不到,6万元的捐款便募集到位,959位爱心人士献出自己的爱心。

这一幕,似曾相识。2014年年初,优秀志愿者朱治平因病突然去世,一天时间引得50万人关注。朱治平一家经营着一个小小的早餐铺,生活清苦却总挤时间参与公益活动。家中“顶梁柱”突然离世,身后留下了妻儿。宁波爱心人士慷慨解囊,不仅为这对母子提供了生活保障,还为朱治平的孩子解决了入学问题。一名平凡的志愿者走了,但他受到了整个城市的礼遇。

城市日新月异,但朴实的为人之道——“好人有好报”,一直为普通百姓所信守。他们尽己所能所做的一桩桩一件件好事,都无数次强化了这种信念。


②管理创新

在宁波,做一名志愿者可以很幸福

志愿者是宁波“爱心城市”的闪亮名片。在这个队伍里,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意气风发的年轻人,还有天真烂漫的孩童。当“孩子”长大成人,带着他们的孩子一起参与志愿者活动,这样的组织叫“亲子”志愿者俱乐部。生命不息,这张名片也会永葆活力。

从1994年开始,宁波的志愿服务事业一步步走向深入。2003年,《宁波市青年志愿服务条例》正式实施;2011年,宁波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宁波市志愿服务条例》……宁波是全国地市级城市中,第一个进行志愿服务立法的。据悉,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总数已达100万人,其中宁波We志愿服务平台上注册志愿者72.8万人。

今年8月,刚刚加入志愿者队伍的小徐发现,在宁波,成为志愿者是要“签合同”的,“合同”中的内容极为细致,包括服务内容、时间和地点,参加志愿服务的条件和志愿者的培训。“有交通补贴,服务时间若有三四个小时了,还会提供餐补。”小徐说,服务过程中还有相应的保险,真是超级“体贴”。

据了解,2015年11月,宁波市针对志愿者服务设立了基金会,财政投入资金1500万元设立资金池,主要用于项目对接、团队扶持和志愿者基本保障。

在宁波北仑,年轻而又“资深”的红领之家志愿者王伟红,将自己参与服务的时间兑换成积分,并用积分换了一张体检卡,送给无条件支持自己参与志愿活动的婆婆。婆婆享受着这份福利,自豪感爆棚,逢人便夸自家孩子是一名优秀的志愿者。积分还能兑换成演唱会的门票,兑换成各类服务。

据介绍,宁波We志愿服务平台有个响亮的口号叫“打造宁波志愿服务的淘宝网”,给人的感觉是非常“潮”,颇具时代感。而“潮”的背后是更多的政策支持:注册志愿者的服务时间与个人征信系统相对接,各类数据经审核记录后,将被长期保留在个人信用档案之中。

③制度保障

在宁波,慈善与文明又有了“新”起点

宁波市民真心崇善,多年来无数次创造了爱心奇迹。近年来,随着宁波“爱心”事业的不断规范和新时代“爱心”制度逐步完善,这份心意、情意融入了更多现代化元素,从随性变得更为“可持续”。

 “好心,难再办坏事了。”五年前,市民徐先生曾为社区困难户发起募捐,然而随着事情的进展,爱心救助面临各种考验,尤其是爱心款成了“烫手山芋”。经历此事,徐先生也隐隐意识到,用小册子登记善款是不给力的,这样做好事还缺了点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颁布,让他意识到了“若有所失”的那一部分。

今年7月,备受关注的《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施行。条例对文明道德行为作了“倡导性”“鼓励性”的规定,对不文明行为作出明确禁止。其中,条例第十三条至第十八条规定了给予表彰、奖励的鼓励性文明行为,如慈善公益、志愿服务、见义勇为、无偿献血、现场急救等。

我市慈善与文明历程辉煌,如今又迎来了“新”的起点。


大家都在看

1、这6位宁波人的名字,深深刻在了宁波的这张城市名片上!

2、宁波有一群“隐形人”,为做这件事,至今已自掏腰包超3500万元...

3、宁波这一家人的暖心故事,你看了一定会流泪!

文字:徐叶

图片:刘波

编辑:燕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