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宁波这项硬核评选通道开启!等你一票

宁波发布 2022-03-18

今天,小布从宁波市科技局获悉,“2021年度宁波市科技创新十件大事”征集评选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经过前期部门整理,有20项科技创新大事进入投票阶段。选择您最关注的十件大事,为它们投票吧!

01
我市获省首届“科技创新鼎”
连续三年获省政府

科技创新工作督查激励




我市被授予2020年度省首届“科技创新鼎”,宁波市及北仑区、余姚市获评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北仑区还获评市县党政领导人才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优秀单位。近年我市实施科技新政、建设三大科创高地、构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工作成效明显,连续三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02

甬江实验室

(新材料浙江省实验室)

揭牌运行




5月19日,我市首个获批建设的省实验室——甬江实验室(新材料浙江省实验室)揭牌成立。甬江实验室建设为我市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一项“科创工程”,目前材料与微纳器件、材料分析与检测2个平台启动建设,7个高层次创新团队签约入驻。











03
江丰电子主持完成的重大成果

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江丰电子主持完成的“超高纯铝钛铜钽金属溅射靶材制备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系近五年首个由甬企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攻克了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在形变热加工过程中的精细调控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出用于芯片制造的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的全套生产工艺,设计并建设了完全基于国产化装备的世界一流的溅射靶材生产基地,在全球先进制程5nm技术节点实现量产,市场份额居全球第二。2021年我市共有9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50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由我市提名的英国诺丁汉大学获全省唯一一个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奖数量和奖励级别为历年最好成绩。











04
我市首次入围
“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

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十强




根据科技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我市首次入围“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十强,列第7位,居计划单列市之首。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引进服务好外国专家人才,不断优化简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程序,确保外国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引进2282名海外工程师,有12名外国专家获中国政府友谊奖、88名外国专家获浙江省“西湖友谊奖”,一批高端外国专家在甬创新创业。











05

与中东欧科技交流合作

取得新突破




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上关于“成立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研究中心、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青年科技人才论坛”的倡议,推进与中东欧科技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6月30日,宁波筹建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研究中心方案获科技部批复同意;9月22日,第一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青年科技人才论坛在甬成功举办,宁波与中东欧科技合作交流被赋予“国家级”的历史使命,将依托两大平台加快建立常态沟通机制、交流机制,通过持续实践赋予我市国际科技合作新内涵,迈出新步伐。











06
我市扎实推进
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
三大科创高地建设




为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培育优势领域战略力量,我市“十四五”谋划打造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和关键核心基础件三大科创高地。2021年,坚持“一高地一方案”原则,分别出台三项行动方案,提出一批实质性举措,建立起市县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推进机制,积极引导创新资源向三大领域汇聚。目前在三大领域集聚了近百家高水平研发机构,覆盖了70%以上的市级重大科技项目,三大科创高地策源优势逐渐夯实。











07

省内率先启动

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




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探索更高效的研发攻关新模式,我市在全省率先发布《宁波市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指导意见》,构建以任务为牵引、龙头企业牵头、中小企业广泛参与的紧密型联合攻关组织。首批在新材料、机械制造、汽车和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等领域试点建立“宁波市绿色石化产业链创新联合体”等5家企业创新联合体,部署实施5个专项、18个子课题,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助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08

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梯队

量质持续攀升




2021年,我市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攻坚行动,推荐公示高新技术企业1438家,预计净增800家,总数将突破3900家,同比增长超25%。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我市创新型企业梯队中的中坚力量,2021年认定科创板拟上市储备企业18家,全市14家A股新上市企业中13家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贡献了全市70%以上的上市企业、95%以上的单项冠军企业和95%以上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时,2021年25家高新技术企业入围2021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百强榜,占全省的1/4。











09
我市启动实施

“双碳”科技创新行动




聚焦发挥科技创新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关键作用,2021年我市印发《宁波市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启动实施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坚定围绕“双碳”战略目标系统部署,聚焦2025年、2035年两阶段目标,提出实施七大专项行动共17项切实举措,积极谋划“双碳”技术创新协同攻关体系,加大绿色低碳技术财政科研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高质量引领支撑我市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2021年,“双碳”领域创建省重点实验室1家,江北区、宁海县获批省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











10
我市首支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成立




7月6日,《宁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管理办法》发布,标志着宁波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正式成立,这也是我市首支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该基金由宁波市政府和宁波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共同发起设立,市、区两级按1:1比例出资,共10亿元,通过政府增信和适度让利,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科技创新创业,最终达到50亿元的规模。











11
国内首个有色合金新材料

数字化研发平台启用




10月27日,国内首个有色合金新材料数字化研发平台在博威合金建成并投入使用。2018年以来,博威合金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未来重要战略,创新打造了有色合金新材料数字化研发平台。该平台应用前沿数字化技术,实现全流程仿真模拟、知识图谱、大数据分析、研发制造一体化、第一阶段的数字孪生,打通研发与产业化的信息孤岛,建成产业协同创新生态圈平台,做到数字化研发全流程覆盖,极大推动有色合金新材料行业创新频率与研发效率。











12

永新光学“太空显微实验仪”

助力中国空间站




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由甬企永新光学承制的我国首台“太空显微实验仪”一同升空。该设备将应用于航天医学及空间生命科学研究、开展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观测等,探索宇宙中的生命奇迹。此前,永新光学还承担了嫦娥系列探月卫星的星载光学镜头制造。











13
伏尔肯高性能特种陶瓷材料及部件
助力神舟十二号返回地球




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甬企伏尔肯自主研制的高性能特种陶瓷材料——高端大尺寸陶瓷密封环,被应用于深空探测装备关键系统中,为载人飞船“引路”,精确引导神舟十二号返回舱着陆,确保宇航员安全回家。此前,该产品被应用于“嫦娥五号”探月工程,为“嫦娥五号”出征提供有力支撑。











14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
围绕首批“月壤”科研样品

开展氦-3等战略资源研究




2021年10月,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正式接收1.0013克“嫦娥五号”返回器带回的月壤样品,将在月壤物性研究实验室及非晶材料研究领域科研团队支撑下,开展“月壤玻璃相中月球水、氦-3等挥发分的证据探求”课题研究。目前,依托自主研发的高温高精度核磁共振设备及宁波材料所测试中心平台,取得了关键进展,在非磁性样品中发现大量玻璃颗粒和地球稀有元素,并对玻璃球尺寸和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接下来将开展水和氦-3研究,推测月球存在水的可能性,研究月壤在高温和不同气压下的演化规律和动力学过程,为人类未来利用月球核能奠定基础。











15
我市加快打造科技创新

数字化改革“硬核”成果




聚焦落实全省数字化改革部署要求,我市深刻领会数字化改革理念思路,加快打造科技创新数字化改革“硬核”成果。2021年,我市“推进科技管理数字化改革,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被列为科技部拟入选科技体制改革案例库典型案例,江北区“新产品研发项目全生命周期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试点”列入全省科技创新“揭榜挂帅”应用场景建设先行试点项目,高新区“新材云创”平台获我市首批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一批科技创新典型应用场景、典型实践案例不断涌现,科技创新数字化改革正不断走深走实。











16

我市生命健康产业

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




2021年,健世科技首创的三尖瓣产品获美国FDA突破性器械认定,经导管三尖瓣介入治疗临床研究数据首次纳入《欧州心胸外科协会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公司入选胡润《2021全球独角兽榜》。鑫高益研制的无液氦磁共振系统荣获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宁波荣安德尔塔株新冠灭活疫苗研发项目入选省“尖兵”研发攻关计划。艾美卫信研发的ACYW135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MCV4)获批开展临床试验,获批上市后,有望填补我国2岁以下四价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产品的空白。











17
江北、宁海入选
省级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




根据省科技厅公布的第四批浙江省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建设名单,我市江北、宁海两地入选,分别围绕“科技赋能节能与新能源体系建设”“循环经济创新实践引领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主题开展建设。示范区将聚焦“两富两美”浙江建设总目标,通过科技体制机制、管理和文化领域创新,探索实现区域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环境美丽、百姓健康、社会和谐的发展模式与途径,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赋能“双碳”目标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18
西工大宁波研究院

MEMS芯片加工线建成投产




西工大宁波研究院的柔性电子技术研究中心、智能传感芯片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MEMS芯片高端定制加工线建成投产,将有力推动柔性电子发光材料实现国产替代,红光材料体系实现全球领先,MEMS微振镜技术达到国内领先。西工大宁波研究院自2020年8月开园以来,聚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领域等前沿学科,形成“边建设、边科研、边产出”的良好发展态势,目前承担各类科研课题85项,科研经费超过1.3亿元,引进和孵化17家企业,年产值超过1.5亿元,获2项省级创新平台和2项市级创新平台。











19
宁波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

上升至全国15位




2020年,宁波国家高新区在全国169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首次跻身前十五,较上年提升3个位次。近年来,宁波国家高新区聚焦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在创新载体引育、产业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多维发力,2020年R&D占GDP比重达8.85%,新增高企连年翻番,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数量居全市首位,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小微双创升级示范园区,区域综合创新实力与水平稳步提升。











20
籼粳杂交早熟中稻“甬优4949”
创川鄂湘三省再生稻高产纪录




“甬优4949”是宁波市杂交水稻育种创新团队育成的优质、广适、早熟籼粳杂交中稻组合,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稻区、长江上游稻区、华南稻区和黄淮稻区的12个省作中晚稻种植,同时因再生能力强而被广泛应用于再生稻生产。2021年“甬优4949”创造了四川省再生季442.9公斤和周年两季总产1103.6公斤的“中稻+再生稻”模式全省纪录;创造了湖南省头季763.9公斤和周年两季总产1229.6公斤的再生稻全省高产纪录;创造了湖北省再生季595.75公斤和周年两季总产1345.75公斤的全省纪录。“甬优4949”开创了籼粳杂交水稻大面积作再生稻应用的先河,对我国水稻生产朝绿色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评选通道开启

快来投出您宝贵的一票

GO


大家还在看

1、送口罩!送口罩!送口罩!
2、宁波机场增飞航线、加密航班!相关防疫攻略看仔细
3、宁波这个做法,全国表彰!


权威发布,民生服务

快关注↓


来源:宁波市科技局

编辑:余婧婧

一审:戴巧泽 二审:张志龙

三审:郑仲晔 终审:杨静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