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刚刚,宁波这项重要工作“成绩单”出炉!

宁波发布 2022-06-01


今天是第22个世界知识产权日,4月26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宁波海关、市科技局、市新闻出版局(市版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宁波市2021年度知识产权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一起来看↓

发布会现场。

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党委书记李国宏从五个方面,介绍了2021年度我市知识产权工作情况。

01聚焦顶层设计,坚持系统谋划

2021年,我市坚持把知识产权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强化顶层设计,知识产权战略支撑地位进一步确立。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高起点制定《宁波市知识产权发展“十四五”规划》,是全市首次综合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全类型的专项规划,绘就了“十四五”时期我市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蓝图。

二是明晰政策导向。开展《宁波市专利管理条例》的修订,出台《2021年宁波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形成了重点突出、涵盖全面的知识产权制度政策体系。

三是健全管理体制。全市召开了最高规格知识产权保护大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纳入了宁波市质量强市考核和市直单位绩效考评平安建设考核指标,知识产权工作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02聚焦创新引领,激发市场活力

2021年,我市充分发挥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主体作用,全面推进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等重点领域建设,知识产权主要工作指标实现“量质”齐升。

一是专利创造稳步提升。2021年,全市专利授权量72390件,同比增长19.5%;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7819件,同比增长46.4%。至去年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8289件,同比增长25.3%。全市PCT专利申请量667件。6项专利获第22届中国专利奖,其中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项专利获外观设计金奖。

二是商标品牌建设成果继续领先。全市有效注册商标40.11万件。其中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突破1200件,地理标志达到58件,均处全省首位。有效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0件、地理标志产品19件,地理标志产值等级在亿元以上的达到21件,对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形成有力支撑。

三是版权登记量持续攀升。全年版权登记量达到8979件,同比增长59%,再创历史新高,在全省率先完成每个区(县、市)建立版权工作服务站,实现基层版权服务全覆盖。

四是植物新品种与种业资源发展工作扎实推进。持续推进现代种业体系建设,我市种业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全国前列。2021年认定植物新品种41个。


03聚焦严格保护,优化营商环境

2021年,我市持续推动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体系,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在2020年度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中,宁波在159个副省级和地级城市中排名第一,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一是“严保护”格局全面形成。2021年,宁波知识产权法庭收案2586件,同比上升41.70%,结案2225件,同比上升37.52%,审判质效全面提升。公安部门深入开展“昆仑”“蓝剑2021”专项行动,全市共立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230起,破案191起,其中破获“浙企、甬企”案件76起,同比上升33%;涉案金额1.67亿元,同比下降54%。宁波海关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龙腾行动2021”、寄递渠道“蓝网行动2021”、出口转运“净网行动2021”专项行动,共查获涉嫌侵权货物(物品) 582批次,案值约4850.3万元,查扣数量、案值目前位居全国海关第二位。市场监管部门共处理专利侵权假冒案件1844件,其中线下专利侵权案件106件,同比增长158%;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442件。强化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引领,新建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区和省级示范企业数量均名列全省首位。

二是“大保护”机制不断优化。持续推进落实《宁波市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实施方案》,签署宁波专利案件司法行政处理对接工作备忘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关口前移。市市场监管局与市中级人民法院签署《共建合作框架协议》,开展审判技术辅助合作,提升技术事实查明效率。

三是“快保护”响应落地见效。推进中国(宁波)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开展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的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宁波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受理知识产权纠纷3319件,调解成功率达66.6%。宁波律师调解中心累计受理知识产权纠纷诉前调解2300件,成功化解知识产权纠纷案件809件。

四是“协同保护”成效更加显现。与杭州、舟山签订了杭甬一体化推进商标品牌和知识产权战略合作协议及甬舟一体化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框架协议,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推进跨区域审判联动机制落地落实,在跨区域远程办案、案件保全等方面不断优化程序、提升效率。


04聚焦价值实现,畅通转化运用

2021年,我市以市场需求和价值实现为导向,加快知识产权与产业、资本的深度融合,推进知识产权高效益转移转化。

一是运营城市创建通过考核验收。去年,宁波作为首批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顺利通过了国家的考核验收。运营基金自启动以来,累计投资1600万元,财政资金激励直接引导社会资本2亿元,放大效果超12倍。

二是金融服务提质扩面效益凸显。2021年全市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119亿元,惠及企业291家,增速位居全省首位,创历史新高。创新知识产权融资风险担保模式,质押融资风险池基金规模达4085万元,授信额度超4亿元。建成国内首家知识产权保险运营服务中心,完成国内首单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损失补偿保险。

三是高价值运用加速价值实现。实施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计划,引导企业优化专利布局,围绕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实施专利导航项目,全市立项实施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项目83项。

四是产业化实现突破。科技、经信等部门积极探索建立“技术研发-发明专利产业化-产业培育”链式创新机制,加快专利技术的转化、应用和产业化步伐。开展专利转化专项行动,2021年,全市企业实施专利许可备案1089件,件数位居全国城市第五位。全市立项备案的实施产业化发明专利369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29.93%,平均每项产业化发明专利实施新增产值2368.5万元。


05聚焦利企惠民,深化服务改革

2021年,全市坚持以数字智治为牵引,全面推进知识产权“一体化”集成改革。

一是市知识产权综合体建成启用。在全国首次汇集包括公安、法院等12个部门的行政、司法资源和9类机构社会资源入驻,实现知识产权事项“最多跑一次”。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通的三类专利审查确权“快速通道”,2021年累计接收专利预审申请973件,授权专利580件。

二是知识产权数字赋能成效明显。推进数字化改革多跨场景设计,打造知识产权“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专利、商标、版权等八大类的超两亿条全类别知识产权数据检索。构建知识产权数据驾驶舱,全方面、多维度掌握全市知识产权发展态势,实现整体智治、高效协同。

三是维权服务触角多点延伸。全面启动“浙江知识产权在线”纠纷线上维权援助模式,为中小微企业开启快速维权绿色通道。在全省率先建立基层商标品牌指导站并出台国内首个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全市151家品牌服务站开通线上服务,并嵌入到“浙里办”,为关联的15.3万家企业提供一线指导。

四是海外维权服务不断升级。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宁波分中心共排查宁波企业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182起,并重点针对60起纠纷开展分类指导。市商务局和市贸促会建立贸易预警点,并发布经贸预警信息,帮助企业防范经贸风险。

五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高端人才引进培育力度不断加大。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人才引进和培育工程,提高知识产权人才的创新积极性和来甬创业的吸引力。广泛开展知识产权系列讲座和高端论坛,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舆论环境,有力提升了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


答记者问


去年宁波知识产权法庭在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邹立群答:宁波知识产权法庭去年共收案2586件,同比上升41.7%,结案2225件,同比上升37.5%。在立足审判职能的基础上,不断延伸司法职能,为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是拓宽服务渠道。承办宁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政协委员会客厅各项活动,获14余万人参与和关注,不断凝聚知识产权保护共识,该会客厅被省政协评为五星级委员会客厅。出台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文件,增设台州、嵊州两个巡回审判点,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辐射面。

二是打造精品工程。去年共3案入选全国典型案例、优秀裁判文书,2案入选全省典型案例,推动企业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其中,宁波中院院长陈志君公开开庭的被告人郑某某、丘某某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件入选浙江法院商业秘密保护八大典型案例。该案由宁波市法、检两长同庭履职,市知识产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宁波市企业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300余人旁听了庭审,经50余家省内外媒体深度报道或转载,给全社会敲响了商业秘密保护的警钟。

三是优化服务模式。在入企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企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需求及满意度问卷调查,及时回应创新需求。依托4·26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宁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政协委员会客厅、院青工委、知识产权志愿者服务队宣传知识产权典型案例、法律法规,强化与社会各界的良性互动,提升知识产权司法服务效能。


近年来,宁波海关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哪些重点举措和打算?

梁丹虹答:打击进出口侵权假冒行为,促进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是中国海关的职责使命。一直以来,宁波海关坚持严保护促创新,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工作,积极助推世界一流强港建设。

一是聚焦严格保护。2017年以来,我们已经连续六年部署开展了知识产权保护“龙腾行动”,根据宁波口岸特点,以货运渠道为主阵地,同时关注国际邮件、快件渠道侵权态势,持续保持打击侵权高压态势。2021年,宁波海关共查获涉嫌侵权货物物品582批次、1664.9万件,案值4850.3万元,查扣数量、案值均位于全国海关前列。

二是聚焦服务创新。加强企业服务,梳理了异地维权、海关备案等8大类典型问题,提供维权指导,支持舜宇光学等高精企业海外维权,调研得力集团、环驰轴承等宁波本地企业维权需求,查获了侵犯环驰“HCH”商标轴承等案件。

三是聚焦群众关切。堵截“入口”“贴身”等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侵权货物,查获进口剪标服装案、多起侵犯“老干妈”商标权案,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同时紧跟社会热点,强化奥运会标志保护,近期在出口环节查获涉嫌侵犯“冰墩墩”图案标志运动鞋590双。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整体效能,积极融入省市全链条保护格局,为打造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先行省贡献海关力量。

一是持续高压。今年已启动“龙腾行动2022”专项行动、寄递渠道“蓝网行动”,相关工作正有序推进。二是突出重点。关注侵权态势,加强对侵权新手法、新渠道以及侵权商品“口岸漂移”的分析研判。三是加强协作。深化与市场监管、公安、法院等跨部门合作,提升打击效果。四是便利维权。优化服务举措,多渠道开展培训和维权指导,“一企一策”加强政策宣传,及时助企纾困解难,增加获得感。


请介绍一下市科技局知识产权产业化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

李旭答:知识产权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是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市科技局围绕“企业培育、场景牵引、需求带动”,积极打造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闭环,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高效益运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围绕科技企业培育,加大知识产权的源头供给。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发明专利2.29万件,较2020年增长30%。拥有发明专利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21家,较2020年增长17%。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已超过3900家,成为全市最大的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群体。

二是构建多元应用场景,完善发明专利产业化导向。在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等领域,实施重大创新产品示范工程,扩大重点自主创新产品推荐目录,支持相关领域骨干企业开展具有核心发明专利的重大创新产品应用示范。

三是聚焦供需对接,加快推进技术转移转化。充分发挥科技大市场的纽带作用,深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与企业技术需求双向对接机制。举办科技活动周、第六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和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宁波赛区)等重大科技活动,形成专利价值市场化发现机制,盘活现有专利资源。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持续推进知识产权高效益运用,支撑实体经济创新发展。一是结合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抓好知识产权工作,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研发活动、知识产权全覆盖,实现企业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大幅提升。二是优化科技计划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加强各类科技计划对发明专利引导力度。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建立高价值专利储备库,在项目申报、立项、验收中明确高价值专利组合有关指标要求,大力引导各类主体申请、引进发明专利。


宁波2021年版权登记量达到8900多件,同比增长再创新高,在版权保护工作方面宁波市采取了哪些推动举措?

谢安良答:近年来,围绕建成版权强省建设先行市,市新闻出版局(市版权局)以机制创新为引领,不断加大版权保护力度,全面提升版权保护工作水平,版权工作取得了突破性发展。2020年,全市版权登记量5302件,同比增长53%,2021年在2020年同比增长53%的基础上,再创新高,同比增长59%,达到8979件。目前,我市版权登记作品覆盖面更广、产业链更长,不仅数量,而且质量实现质的飞跃。从总体看,我们主要采取了三方面举措:

一是创新推动基层版权服务,实现区(县、市)版权服务全覆盖。我们把服务下移到基层,在全省开创性地设立基层版权服务工作站,点对点为广大企业、基层单位提供版权申报、业务咨询、版权纠纷调解,开展相关专业知识讲座及培训等,加大对基层、企业的精准化、个性化、便利化服务。经过一年多的推进,去年已在全省率先实现区(县、市)版权服务全覆盖。

二是积极对接特色产业园区,精准服务“宁波制造”高质量发展。我们加强与特色优势产业结合,积极探索在工业园区、文创产业园区、科技园区等建立版权服务工作站,加大对企业版权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合作推动优质版权作品的创造、保护及运用。目前我们已跟北仑贝发文创产业综合体、慈溪小家电智造小镇等多个园区建立合作关系。

三是探索建立版权创造体系,不断激活优质版权创造力。市新闻出版局(市版权局)以提升质量为核心,通过政策指引、资金扶优、优化服务、宣传引导等方式,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金服相结合的版权创造与运用体系,鼓励企业、个人创优创新,进一步激活版权创造力,版权作品质量有了质的飞跃,一批优秀版权作品在全省、全国屡获大奖。


宁波知识产权综合体已建成启用,请介绍一下知识产权综合体的情况,以及下步如何更好地发挥知识产权综合体的功能?

李国宏答: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启动知识产权综合体项目建设。2021年11月29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整体搬迁开始试运行,今年4月15日宁波知识产权法庭完成入驻,综合体项目建设基本完成。

综合体全面整合了知识产权全领域、全流程资源,打造“线上+线下”双平台运行模式,以数字赋能推动知识产权“云端服务”与“实体运作”集成改革。

“线下”方面,汇集了市市场监管局、市新闻出版局(市版权局)、宁波知识产权法庭等12个部门的行政司法资源和行业协会等9类社会资源,实现了包括版权业务登记受理、商标专利质押登记、知识产权案件立案等知识产权事项办理“全链条”“全覆盖”。

“线上”方面,建成“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了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实现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全类别数据全量归集;建立了“一件事”协同公共服务系统,面向公众主体提供“一件事”线上办事入口;建立了入驻部门协同办公系统,实现综合体各入驻部门公文流转、流程审批等协同工作管理。

下一步,我们将发挥综合体的集聚功能和辐射效应,继续深化知识产权数字化改革,迭代升级知识产权线上公共服务平台,为全市创新主体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信息支持、法律援助等需求上推出定制服务清单,为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入驻或周边落户创造便利条件,争创国家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


大家还在看

1、宁波金融服务大礼包来了!“领取”方法看这里(附直播预告)

2、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有新进展!

3、宁波启动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四类行为!


权威发布,民生服务
快关注↓



来源: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宁波海关、市科技局、市新闻出版局(市版权局)
编辑:戴巧泽
一审:李特颖 二审:张志龙
三审:郑仲晔 终审:陈剑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