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重温16年前的一篇序言

宁波发布 2022-06-30


2022年5月30日,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官方公众平台——“浙江宣传”正式上线,并刊发首篇文章《今天,重温16年前的一篇序言》。

良渚古城遗址  来源:视觉中国


“我们从何处来,又将向何处去?”这个问题,中国人已苦苦寻求数千年。


在5月27日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这个强调,让我们想到,2006年的5月30日,就在今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杭州所作的《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中也提及:


“研究浙江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增强文化软实力,为浙江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文化建设,既要有发乎内心的文化自觉,也要建立在科学认识基础之上。


这其中,文化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01



杭州大运河  来源:视觉中国


这篇两千多字的序言,透露着一个省域文化建设的底气和决心:


“悠久深厚、意韵丰富的浙江文化传统,是历史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开拓未来的丰富资源和不竭动力。”


写下序言时,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还有一个头衔: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指导委员会主任。


到底是一项什么样的工程,要由省委书记亲自谋划并主持启动?


2005年7月,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做了个重大决定:实施文化大省建设“八项工程”。此后,文化研究工程成为其中重要一项。


工程围绕“今、古、人、文”,即浙江当代发展研究、浙江历史文化专题研究、浙江名人研究和浙江历史文献整理展开,总结发展经验、挖掘文化底蕴、打造学术品牌,提供发展的力量。


序言结尾,有这么一段话,深情讲述浙江启动这项工程的初心——


“今天,我们踏着来自历史的河流,受着一方百姓的期许,理应负起使命,至诚奉献,让我们的文化绵延不绝,让我们的创造生生不息。”


02



2020年9月21日下午,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实施15周年座谈会暨省文化研究工程指导委员会会议在杭州召开  胡元勇 摄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是国内首个从哲学社会科学层面关照地方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为了做好这项“超级”工程,浙江下了大力气。


比如,这项工程由“一把手”牵头,浙江历任省委书记相继担任工程指导委员会主任,谋划部署、指导把关,已接力长跑17年。


拿近两年来说,2020年,浙江就专门召开了文化研究工程实施15周年座谈会;2021年,省委文化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深化文化建设“八项工程”。两次会议,省委书记袁家军都作了重要讲话。


又如,17年间,浙江对此持续强化人、财、物投入,光财政专项拨款就超过1.7亿元。这还没算上各单位自己往里投的资金。平心而论,相比科研、基建等,这数目不算多,但纵向比较而言,已经显示出分量。


再如,围绕顶层设计,工程组织多部门联动、跨学科覆盖,共同锻造引领重磅学术项目。这不是说说的,毕竟,没有实打实成果拿出手,谁好意思说自己“重磅”。像“浙江历史文化名人丛书”,一个项目就涵盖120部巨作,一出手就是领域内“百科全书”。


瞄准一个方向,埋头苦干,不断深挖。要不怎么说浙江政府和浙江人,温良之中又有股狠劲儿呢?



03



2022年3月,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秦汉唐、宋、元画特展在浙江美术馆拉开帷幕  


文化研究工程实施17年,成果显而易见。


截至目前,工程累计开展系列研究100余个,设立研究项目140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400余部。工程第一期于2015年结束,第二期于2017年启动,第三期已制定好方案,新项目正在路上。


今年春天,火遍杭城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特展,正是工程标志性项目之一。


很多人好奇,这到底是座多大的富矿?其间,“大系”团队走访全球260余家文博机构,高清拍摄收录了12479件(套)中国绘画。


这难度得有多大?像南宋画家李唐的《晋文公复国图》,就是团队吭哧吭哧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拍回来的。


要是没有强大的能力和信任作为背书,要不是满怀着诚意前往,哪能将万余件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稀世珍宝“收入囊中”,让千年丹青重现?


此番,是“大系”历炼17年,首次大规模面向大众。今年,它还将走出杭州,亮相嘉兴、北京。


17年,从研究到展览,研究环节才画上句号,展现浙江文化气派、中国文化自信的历程才刚开始。


浙江这块土地,并不算太广阔,却无比深厚。历史数千年,我们之所以还在研究文化,是因为鉴往知来,也因为它带来精神富足,带来前行的力量。


文化对人类有何作用?


何以浙江?何以中国?


透过这项不寻常的工程,透过这篇不寻常的序言,无须多言,答案已显而易见。

 

延 伸 阅 读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


有人将文化比作一条来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来的河,这是说文化的传统,通过纵向传承和横向传递,生生不息地影响和引领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有人说文化是人类的思想、智慧、信仰、情感和生活的载体、方式和方法,这是将文化作为人们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的整体。我们说,文化为群体生活提供规范、方式与环境,文化通过传承为社会进步发挥基础作用,文化会促进或制约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在人类文化演化的进程中,各种文化都在其内部生成众多的元素、层次与类型,由此决定了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来源于其内部生成的多姿多彩;中国文化的历久弥新,取决于其变迁过程中各种元素、层次、类型在内容和结构上通过碰撞、解构、融合而产生的革故鼎新的强大动力。


中国土地广袤、疆域辽阔,不同区域间因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建构了不同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如同百川归海,共同汇聚成中国文化的大传统,这种大传统如同春风化雨,渗透于各种区域文化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区域文化如同清溪山泉潺潺不息,在中国文化的共同价值取向下,以自己的独特个性支撑着、引领着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从区域文化入手,对一地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展开全面、系统、扎实、有序的研究,一方面可以藉此梳理和弘扬当地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资源,繁荣和丰富当代的先进文化建设活动,规划和指导未来的文化发展蓝图,增强文化软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舆论力量;另一方面,这也是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研究中国文化、发展中国文化、创新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今,区域文化研究日益受到各地重视,成为我国文化研究走向深入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今天实施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其目的和意义也在于此。


千百年来,浙江人民积淀和传承了一个底蕴深厚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的独特性,正在于它令人惊叹的富于创造力的智慧和力量。


浙江文化中富于创造力的基因,早早地出现在其历史的源头。在浙江新石器时代最为著名的跨湖桥、河姆渡、马家浜和良渚的考古文化中,浙江先民们都以不同凡响的作为,在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源留下了创造和进步的印记。


浙江人民在与时俱进的历史轨迹上一路走来,秉承富于创造力的文化传统,这深深地融汇在一代代浙江人民的血液中,体现在浙江人民的行为上,也在浙江历史上众多杰出人物身上得到充分展示。从大禹的因势利导、敬业治水,到勾践的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从钱氏的保境安民、纳土归宋,到胡则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从岳飞、于谦的精忠报国、清白一生,到方孝孺、张苍水的刚正不阿、以身殉国;从沈括的博学多识、精研深究,到竺可桢的科学救国、求是一生;无论是陈亮、叶适的经世致用,还是黄宗羲的工商皆本;无论是王充、王阳明的批判、自觉,还是龚自珍、蔡元培的开明、开放,等等,都展示了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浙江人民求真务实的创造精神。


代代相传的文化创造的作为和精神,从观念、态度、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上,孕育、形成和发展了渊源有自的浙江地域文化传统和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精神,她滋育着浙江的生命力、催生着浙江的凝聚力、激发着浙江的创造力、培植着浙江的竞争力,激励着浙江人民永不自满、永不停息,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地超越自我、创业奋进。悠久深厚、意韵丰富的浙江文化传统,是历史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开拓未来的丰富资源和不竭动力。党的十六大以来推进浙江新发展的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与国家实施改革开放大政方针相伴随的浙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深层原因,就在于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统与当今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就在于发展先进生产力与发展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


今后一个时期浙江能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文化力量的深刻认识、对发展先进文化的高度自觉和对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工作力度。我们应该看到,文化的力量最终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文化的软实力最终可以转化为经济的硬实力。文化要素是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文化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文化素质是领导者和劳动者的首要素质。因此,研究浙江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增强文化软实力,为浙江的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浙江人民的共同事业,也是浙江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2005年7月召开的中共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作出《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提出要从增强先进文化凝聚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入手,大力实施文明素质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保护工程、文化产业促进工程、文化阵地工程、文化传播工程、文化人才工程等“八项工程”,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四个强省”。作为文化建设“八项工程”之一的文化研究工程,其任务就是系统研究浙江文化的历史成就和当代发展,深入挖掘浙江文化底蕴、研究浙江现象、总结浙江经验、指导浙江未来的发展。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将重点研究“今、古、人、文”四个方面,即围绕浙江当代发展问题研究、浙江历史文化专题研究、浙江名人研究、浙江历史文献整理四大板块,开展系统研究,出版系列丛书。在研究内容上,深入挖掘浙江文化底蕴,系统梳理和分析浙江历史文化的内部结构、变化规律和地域特色,坚持和发展浙江精神;研究浙江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的异同,厘清浙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围绕浙江生动的当代实践,深入解读浙江现象,总结浙江经验,指导浙江发展。在研究力量上,通过课题组织、出版资助、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加强省内外大院名校合作、整合各地各部门力量等途径,形成上下联动、学界互动的整体合力。在成果运用上,注重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其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


我们希望通过实施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努力用浙江历史教育浙江人民、用浙江文化熏陶浙江人民、用浙江精神鼓舞浙江人民、用浙江经验引领浙江人民,进一步激发浙江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创造能力,推动浙江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今天,我们踏着来自历史的河流,受着一方百姓的期许,理应负起使命,至诚奉献,让我们的文化绵延不绝,让我们的创造生生不息。


2006年5月30日于杭州



大家还在看

1、宁波地铁最新进展!8号线丽园北路站开工 ,6月底前7、8号线将新开工5个站点
2、宁波人去这里旅游,重点景区门票全免!
3、宁波首个健康驿站竣工验收!设隔离用房4356间


权威发布,民生服务

快关注↓


来源:浙江宣传、浙江发布
编辑:李特颖 封面图:宁波发布特约摄影师黄友平
一审:戴巧泽 二审:张志龙
三审:郑仲晔 终审:王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