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骄圣地旅游新玩法
传承着活态文化的守护者部落,成为众多游客感受达尔扈特活态文化、品尝特色美食、看蒙古风情表演的首选之地,让越来越多的人记住了布拉格嘎查;古老神奇的苏泊罕大草原,引得慕名而来的游人在鄂尔多斯婚礼的意境中,沿着逶迤的时间长河、跨过无数轮回的空间境界,来一次历史上最华美的穿越;在历史遗迹的边缘,沿着成吉思汗铁马征程的辉煌,带着蒙古文明和历史传奇,从近800年酥油灯长明不灭、香火长燃不熄的成吉思汗陵园走进重现蒙元文化变迁与辉煌的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无论落足在哪里,都能让你全面感知蒙元文化的魅力……
2016年,伊旗着力推动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努力构筑“全域布局、全景覆盖、全局联动、全业融合、全民参与”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为全旗转型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景区建设日新月异
700多年前蒙元盛世让人充满无限遐想,700多年后的今天,当人们只能在元上都的遗迹前喟叹不已的时候,在伊旗境内,与成吉思汗陵园平行于同一轴线上的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拔地而起,将“长生天、英雄地”蒙古人的信仰和成吉思汗眷恋的地方体现得淋漓尽致。
傲视群雄的崇天门、恢弘大气的腾格里广场、独具特色的蒙元石刻博物馆、内容丰富的蒙元民俗博物馆、别样刺激的万舟滑雪场、以民国时期建筑为特色的北方民国城摄影基地、依托红砂岩地貌而建的元曲峡……一连串的景致无不让人流连忘返。
让游客在游玩中感知蒙元文化的变迁与辉煌,让剧组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呈现700多年前元朝盛世与世界文明交融的历史缩影、完成“一站式”拍摄,是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对游客和剧组的承诺。
而在加强完善提升品牌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让游客享受到超值的娱乐体验和优质服务是伊旗对广大游客的承诺。
近年来,伊旗深入挖掘蒙元文化、草原文化、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内涵,通过品牌旅游景区的创建工作,开发提炼民族民俗文化,推动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使品牌旅游区成为品牌旅游产品,品牌旅游景区创建起步顺利。2016年,乌兰活佛府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红海子湿地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景区;启动实施国家AAAAA级景区大成陵旅游区和苏泊罕大草原、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2个AAAA级景区的品质提升工程;加快郡王府、都兰迪雅牧场创建国家AAAA级、AAA级景区步伐;开发了一批祭祀朝觐、游牧体验、娱乐休憩、影视文化等优质旅游产品。
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区,是伊旗旅游突破发展瓶颈的战略抉择。为推动旅游产业进一步转型和升级,2016年,伊旗出台了《伊金霍洛旗旅游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吃、住、行、游、购、娱”服务要素的配套保障和紧密衔接,深入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启动运行游客服务中心和智慧旅游服务大厅;编制了《伊金霍洛旗旅游标识牌设计方案》,设置旅游标识标牌75块;深入开展旅游“厕所革命”。截至目前,全旗累计改扩建旅游厕所73座。全旗各主要景区景点、交通沿线、公园广场等重点区域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标识标牌全覆盖、旅游厕所全覆盖。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让伊旗有了更多耐看耐玩的景点,进一步提升了全域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如诗如画的蒙元文化风情如磁铁一般吸引着八方来客。
据了解,2016年,伊旗旅游业收获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全旗接待游客280.3万人次,同比增长23.2%,其中过夜游客116.2万人次,同比增长36.5%;旅游收入实现32.3亿元,同比增长27.9%。
产业布局合理优化
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全域旅游崛起的经济优势?多年来,伊旗不断探索与实践。全新的发展目标,为全域旅游事业的大跨越、新崛起创造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导和龙头。
把旅游业发展规划纳入全旗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盘子中来谋划;写入旗委决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出台多项政策性文件……
伊旗旅游“蝶变”的转型升级核心期已经到来,宏伟霸气的蓝图也分外吸睛。按照“瞄准大目标、构建大格局、推进大统筹”的规划思路,伊旗把5600平方公里全境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编制了《全域旅游顶层设计及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标识引导系统规划》等配套规划,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等各类规划充分考虑旅游需求、融入旅游元素,形成了一套系统完备、相互衔接的规划体系。
新理念引领新发展。伊旗全面拓展旅游深度和广度,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围绕“天骄圣地”主题,以国家AAAAA级景区成吉思汗陵为核心,整合成吉思汗国家森林公园、巴音昌呼格草原、伊金霍洛风情小镇等周边80平方公里区域,打造“一轴”“两翼”“三圈”“四组团”的“大成陵”文化旅游区;围绕“草原明珠”主题,以国家AAAA级景区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和乌兰木伦湖滨水休闲带、红海子湿地、乌兰活佛府、郡王府为支撑,打造休闲旅游示范城市;围绕“天骄牧场”主题,以国家AAAA级景区苏泊罕大草原为依托,打造草原旅游度假区;围绕“煤都秘境”主题,以乌兰木伦煤炭工业为载体,打造花园煤都特色工业旅游区,着力构筑以“大成陵”板块为龙头,以“草原”“城市”“煤都”为支撑的“1+3”全域旅游空间布局。
如今,伊旗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正在加快形成,旅游业正逐渐成为全旗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增长极”。
乡村旅游异军突起
“穷乡僻壤”也能玩转旅游?这在一般人看来觉得不可思议。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的内涵和外延正在不断扩大,不光进村看景是旅游,吃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摘农家果都属于旅游的范畴。
2016年,伊旗依托底蕴深厚的蒙元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赏农家景、住农家院”的田园式、体验式乡村旅游,并将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起来,以乡村旅游激活贫困户多元收益、改善贫困户生活环境、助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打开致富大门,让绿水青山“流金淌银”。
按照“城市品质、乡村风貌”的要求和标准,伊旗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打造了哈沙部落、吉祥牧村、幸福田园、山水庄园等8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培育了农庄牧场、土地认养、民宿客栈、庭院经济等一批特色旅游产品。
查干柴达木村民居多为陕北风格建筑,“红顶起脊房、黄泥土髯墙、原木栅栏场、花格木门窗”是该村最为原始的生态记忆,伊旗在村庄规划中以“熟悉的味道、记忆中的村庄”为主题,在保持原生态风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挖陕北农村民俗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的结合与传承,打造“走乡间小路、听村庄故事;住村民小屋,品传承美味”的旅游品牌。
查干柴达木村的美丽蜕变是伊旗众多美丽乡村借力乡村旅游推进精准扶贫的生动写照。
据了解,2016年,伊旗在农牧家乐示范户建设中共扶助贫困户171户405人,发放旅游扶贫资金243万元,发放“强农贷”1230万元用于6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和63户农牧家乐经营户建设经营。
截至目前,全旗现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家,大型农牧庄园8家,农牧家乐160户,其中自治区4星级农牧家乐2家,3星级农牧家乐1家,市级农牧家乐典型示范户10家,从事休闲旅游的经营主体已达200余个,从业人员1万余人,辐射带动4万多名农民致富。2016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95.6万人次,同比增长22%,旅游收入实现9819万元,同比增长122.7%。
“旅游+”催生新业态
增设城市旅游标识标牌,举办各类旅游推介会、交易博览会,引进首列“伊金霍洛号”旅游专列,举办“啤酒音乐美食节”“国际梦幻灯光节”……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伊旗居民同样期待着“旅游新业态”的“蝶变”奇迹。
2016年,伊旗充分发挥“旅游+”的综合带动作用,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横向嫁接、深度融合。推进“旅游+农业”,扶持农家乐、牧家乐、采摘园和特色旅游村镇发展。推进“旅游+文化体育”,形成了“成吉思汗四时祭典”“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鄂尔多斯婚礼文化旅游节”“鄂尔多斯国际驭马文化节”等享誉市场的文化体育品牌。推进“旅游+工业”,赴大同晋华宫、太原中国煤炭博物馆考察井下探秘,计划在乌兰木伦新村积极开发井下探秘、煤炭科技探秘等主题旅游产品。推进“旅游+健康养生”,依托天朗气清、自在养生的气候条件,打造度假式公寓、候鸟式温巢。推进“旅游+时尚新业态”,顺应全民游、大众游、自助游的市场需求,布局建设了乌兰淖房车营地、秘力雅帐篷营地、直升机空中观光基地、乌兰木伦湖沙漠主题公园等户外休闲项目,引进开发了万舟冰雪世界、马奶湖冬捕、红海子冰钓等冬季旅游产品,精心策划了都市休闲游、自驾自助游、徒步探险游等精品旅游线路。
如今,正处转型升级关键期的伊旗全域旅游,正通过系列动作,环环相扣,有条不紊地让旅游发展走上“蝶变”之路。
本期编辑:白倩 王曾 校对:李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