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母哈日沟村:从驴车拉水到一键取水,安排!

雪后的达拉特旗东梁外,银装素裹。远远看去,白雪覆盖的丘陵沟壑、村庄、农田壮美如画。

“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感谢驻村工作队,从此再也不用拉水吃了,我脱贫致富信心更足了。”刘金宽手里拿着遥控器接着自来水高兴地说,“现在吃水、浇地、饮羊都不用到井跟前拉闸,真是做梦都想不到。”

刘金宽是达拉特旗风水梁镇母哈日沟村刘家沟社村民,多少年来,他家要从离家1 公里外的地方拉水,最早是驴车拉水吃,近几年用柴油三轮车拉水吃。一盆洗脸水洗完全家,还舍不得倒掉,更谈不上浇地。

今年5月,市造林总场驻村工作队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在离他家200米处打了一眼机井,并配套了三根管子,一根接到家里,一根接到庄稼地里,还有一根接到了羊圈里。并配齐了水泵、水管等配套设施,解决了他的用水难题,并给安装了遥控器。如今,刘金宽只要按一下遥控器,就能取到清澈的地下水。

“安装自来水,不用花一分钱,水管接到屋里来,太方便啦。”刘金宽说起家里的自来水满是笑脸,“要是从前,下雪路滑的不知如何拉水,这自来水真是装在我们心坎上了。”

母哈日沟村,位于达拉特旗风水梁镇南部,现常住280户、410人,全村原有耕地面积13800亩,随着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政策的实施,已退耕还林12000亩,现有耕地1800亩。过去,该村大多数人靠土里“刨食”,以种植养殖为生,靠天吃饭,一年到头辛勤劳作,除去生产成本外,收入甚微。大多数人没有致富门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直没能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再加上是梁外地区,村里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就连喝水都困难,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出去打工很少再回来。

去年3月,市造林总场驻村工作队进驻该村,在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韩胜利的带领下,工作队把精准扶贫服务百姓作为重中之重。

缺水、少电、基础设施极不完备,接个电话还得往山顶上跑 。这是驻村工作队进驻村里的最大感受。

打井现场

脱贫之路,从何走起?首先得解决吃水难题。

缺水,也是一直困扰着村两委班子的一块心病。去年开春,韩胜利和村两委组织村民在母哈日沟川边打了21口机井,但水泵、电线、水管等配套设施的钱都需村民自筹,由于村集体没钱,村民也不愿自掏腰包,眼看春耕季节来临,农户种植成了问题。韩胜利及时向所在单位市造林总场负责人汇报了这一情况后,造林总场对打机井的村民每户给予1000 元补贴,给机井上了配套设施,解了村民的燃眉之急。

今年5月,韩胜利又组织村民在张家湾社、马家湾社、刘家沟社新打机电井10眼,市造林总场又为每眼机电井解决了配套设施1500元,不仅解决了部分村民及牲畜的饮水难题,而且 400亩土地得到了有效灌溉,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两年间,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组织村民为村里打机井31眼,解决了 100多户村民的吃水难题和部分土地的灌溉问题。

“我们拉水吃了30多年,拉水的地方没有水泵,得自己动手吊水,虽说距离不远,可一趟也得1个多小时,现在只要动动手,白花花的水就流出来了,多亏了韩书记。”村民刘侯社笑着说。他家养着100多只羊,种着40亩玉米、10亩大豆。以前拉水吃是生活中最大的难题,上自来水也成为他家多年来最大的愿望。

清澈的地下水,爬上了山坡,流进了村民的心里。

END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鄂尔多斯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旭 白峰

编辑:贺龙 师珊珊

校对:吴君琰 


更多新闻

段志强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久泰能源集团:将绿色发展植入企业“价值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