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河“几”字弯中的“绿色合奏”

黄河“几”字弯中的“绿色合奏”

——鄂尔多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采记之生态建设篇

在鄂尔多斯8.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盘踞,“十大孔兑”纵横,硬梁平原相间,丘陵沟壑交错,千里草原旖旎。上万年长河与高原的激撞交融,形成了鄂尔多斯的地貌格局和生命脉络。

“黄河宁,天下平”。从古至今,黄河治理都是安民兴邦的大事。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随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给了鄂尔多斯前所未有的机遇——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一张蓝图绘到底,让黄河永续造福人民。

冬走黄河。看它西进鄂托克,中跨杭锦、达拉特,东出准格尔,所经流域勾勒出一个大大“几”字。而今,鄂尔多斯市各地正在多措并举、合力同心、接续奋进,唱响“绿色合奏”,推动全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升,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现场目击一:

库布其大漠中的“水生态”长廊

“养牛、养螃蟹,再加牧家乐,三项收入加起来,年底上百万元,应该没啥问题。”牧民老满底气十足。

老满名叫那仁满达呼,家住杭锦旗呼和木独镇巴音温都尔嘎查,是周边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养牛大户,邻里邻居都称他为“老满”。说起老满的底气,源于库布其沙漠涌现出的“水生态”。

库布其沙漠“水生态”。

沙者,水之少也。

然而,走进库布其沙漠水生态治理区,却能看到另一番景象——水道顺着沟壑蜿蜒,大大小小的湖泊如水晶般嵌在沙漠之中。岸边灌木丛生、牧草遍布,牛群悠闲觅食、水鸟翱翔天际,形成了沙水共存、生态和谐的独特景观。

蓝天碧水金沙滩,这样的美景是如何“植”入沙漠的呢?

无疑,这一切,都源于水;而水,究竟从何而来?神奇的沙漠湿地又从何处来?还要与库布其沙漠并肩而行的黄河说起。

黄河流经杭锦旗全长249公里,是全国黄河流域流经最长的旗县,每年有310亿立方米的黄河水从这里流过,长达120天左右的凌汛期给沿岸群众带来了灾害风险。

“治水不治沙,万事一场空。”刚见面,杭锦旗水利局局长刘海全便说了句“行话”。

一边是水害,一边是沙害。

沙水之间,书写的永远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如何变害为利?党的十八大以来,敢为人先的杭锦旗人开始了新的探索。

引黄入沙、一举双赢。一场染绿库布其大漠的战役,正在演绎着新的传奇。

2014年凌汛期,杭锦旗利用地势西高东低的高程落差,首次将凌水成功引入了库布其沙漠腹地。

“从 2015年开始至今,已累计分凌引水近3.6亿立方米。通过分凌引水,不仅减轻了凌汛压力,更重要的是将凌水引入沙漠后,形成近20平方公里的水面和近100平方公里的生态湿地,有20多种植物自然恢复生长,10多种水鸟在这里长期栖息。”刘海全介绍。

沙漠里出现了湖泊、湿地。有了水就有了绿色、有了希望。

2012年,老满家养牛18头,而现在他的养牛规模已经达到了600多头。“这样的养牛规模在过去想都不敢想。”老满感慨的,还有让他以前不敢想象的在沙漠里养螃蟹。

老满家有8800亩草牧场,这其中有近1000亩水面,他在自家的水面养起了螃蟹,并借助“水生态”美景和G242国道通车,再搞一次“跨界”,发展牧家乐、沙漠旅游,为妻儿也各谋到一份新职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老百姓是最好的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

家住吉日嘎朗图镇黄芥壕嘎查的黄毛也是“水生态”的受益者。“家里养了600多头‘野牛’,一年收入至少80万。”

养“野牛”在吉日嘎朗图镇不是新鲜事,只是过去生态环境限制,养牛形不成产业。现在,有了水的沙漠正在变成好牧场。

“‘野牛’不用人专门去喂草、水,更不用去给它准备棚圈。仅在吉日嘎朗图镇,像黄毛这样的养牛户子有200多户,在沙漠共养殖‘野牛’15000多头。”吉日嘎朗图镇党委书记齐日迈说。

“下一步,要将水生态项目区继续向东引,建成长约200公里、宽3-5公里的绿色‘水生态长廊’,构筑沿黄生态屏障,打造从黄河引水、自流经过库布其沙漠、再退还黄河的水循环格局,共可形成湿地面积300平方公里,将实现减少入黄泥沙、促进土地改良、带动农牧民致富、保护与治理生态环境四大效益,让更多的农牧民像老满、黄毛一样吃上生态致富饭。”刘海全信心满满。

   现场目击二:

从“一盆水、一大碗沙”

到“四盆雨、一小杯沙”

“打鱼划划渡口船,鱼米之乡大树湾,吉格斯太到乌兰,海海漫漫米粮川。”这首早已广为流传的小调描绘的是达拉特旗北部黄河冲积平原的“二份滩”。

达拉特旗的地貌是“五梁三沙二份滩,南山中沙北平原”,特别是“五梁”部分地区因水土流失严重,面对着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的现实。

“黄河斗水,泥居其七。”因为挟带了大量泥沙,黄河历史上“多淤、多决、多徙”。

今年54岁的树林召镇河洛图村村民苗侯玉回忆,过去,这里是“山是和尚头,有沟没水流”。村南边就是“十大孔兑”中的罕台川,往往一场大雨就能引发山洪。

“当时我家的地是‘三跑田’,跑水、跑土、跑肥。”苗侯玉感慨道。

“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导致的‘善淤’‘善徙’,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达拉特旗水利局副局长张云飞说。

治黄必治沙。1970年出生的张云飞颇有发言权,他与水土流失较了半辈子劲。

“‘十大孔兑’之一的西柳沟,拿1989年突发的‘7·21’洪水与2016年‘8·19’山洪进行比较,前者是降了一盆水、输入黄河一大碗沙,后者则是降了四盆雨、输入黄河却是一小杯沙。”站在河洛图小流域治理项目区,谈起水沙关系变化,张云飞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数据最有说服力:1989年7月21日突发洪水,当时监测到暴雨中心24小时最大降雨量达到128毫米,西柳沟水文监测点的最大洪峰流量达到了6940立方米每秒、含沙量高达1550公斤每立方米;2016年8月19日那场洪水,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监测到暴雨中心24小时最大降雨量达到406毫米,洪峰最大流量仅达到3000立方米每秒、含沙量减少至195公斤每立方米。

张云飞介绍,鄂尔多斯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境内有10条季节性山洪沟,俗称“十大孔兑”,均为黄河一级支流,上游丘陵沟壑区、中游风沙区和下游平原区,呈东西排列,由南向北,直通黄河,年平均向黄河输入大量泥沙。

“黄河难治,根在泥沙。”张云飞感言,“十大孔兑”流域的总面积10767平方公里,分布在达拉特旗、杭锦旗、东胜区、准格尔旗4个旗区,其中达拉特旗境内就有7900平方公里。

黄河治理,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

张云飞介绍,近年来,达拉特旗在“十大孔兑”分布的丘陵沟壑区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国家重点小流域治理、京津风沙源二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等一系列国家水土保持工程为骨干,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实施了坝系工程、沙棘减沙工程、小流域治理等水保重点项目。

在治理河洛图小流域的过程中,总结出了“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种草披袍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沟底筑坝淤地穿靴子”等综合治理模式,小流域的“外在颜值”和“内在气质”正在逐步提升。


沿河农区的防护林网。

“你看这淤地坝下,之前都是沟沟壑壑,现在都能种粮食,我家还养着200多只羊。”与过去相比,苗侯玉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只有紧紧抓住流域治理这个根子,才能共同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张云飞说,未来,我们还任重而道远。

   现场目击三:

绿色矿山:

让“颜值”与“产值”兼收

登上位于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镇的蒙泰集团满来梁煤矿采空区治理观景台,举目四望,由远及近,满眼草木铺陈、果树林立,野鸡、野兔等野生动物随意穿行,仿佛置身于一座“花果山”。

蒙泰满来梁煤矿。

纳林陶亥全镇已探明煤炭储量50亿吨,煤炭年开采量8000余万吨,占全旗产量的近三分之一。

“没有好的生态环境,钱挣得再多,群众也不幸福!”纳林陶亥镇党委书记陈立东说,“吃矿产”早晚有一天会吃完,不转型没有出路。

近年来,纳林陶亥镇立足辖区“一河三川十六沟”以及丰富的矿井疏干水资源优势,采煤沉陷区和复垦区集中连片、集体所有的土地要素优势,以打造“东部矿区绿色生态样板区”和“矿区绿色农牧业样板区”为目标,围绕做好“绿、煤、水三篇文章”的思路,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2021年1月,自然资源部公布了2020年度通过遴选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的矿山名单,全市有4家矿山入选,我们是4家之一。”蒙泰集团满来梁煤矿副总经理王占山欣慰地说。

“绿色矿山”建设不止于绿树成荫,更在于绿色开发与转型,而今,纳林陶亥正在上演一场事关发展命运的“绿色逆袭”。

——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度重视自然生态恢复治理,坚决落实“河长制”“林长制”“草长制”,持续开展河道“清四乱”等专项整治行动;

荣恒煤矿。

——按照“示范引领、统筹推进”的思路,针对32平方公里复垦区,选取乌兰集团荣恒和满来梁2座煤矿作为试点示范推进,完成复垦治理超过7平方公里;

……

“坚持生态和发展并举,才能既挣得金山银山,又保住绿水青山。”陈立东说,必须在做好生态修复的同时,做活做大绿色产业,持续放大绿水青山的综合效益。

漫步在乌兰集团满来梁煤矿,放眼望去,远处是千亩沙棘种植基地,近处是平整的农田、挺拔的树木,工业广场、园林步道错落有致……一幅花园式矿区景象!

今天,乌兰集团满来梁露天矿开采复垦后,整个采区已由沙地面积占72.75%的状况,变成现如今绿化面积占95%以上,并被评为自治区级绿色矿山。

乌兰集团满来梁煤矿矿长罗树成介绍,截至目前,煤矿已复垦绿化土地6121亩,对返还村民的5285.7亩土地又进行了有偿返租,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高质量农耕地更方便于农民日后种植。

美丽与发展共赢,“颜值”与“产值”兼收。陈立东介绍,目前,全镇1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其中50万元以上8个,100万元以上3个,形成“一区域一特色”产业格局,为乡村振兴奠定扎实基础,初步实现了“绿一片山川、兴一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山川起翠屏,幸福踏歌来。

沙漠绿洲恩格贝。

走好新路子、建设先行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家园,鄂尔多斯的广袤沃野,正迎着朝阳,迸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全景链接:

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紧扣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坚持保护为重、治理为要、标本兼治。

要坚持以流域保护为根本、以“四水四定”要求为遵循、以“两大沙漠”“十大孔兑”治理为重点,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四水共治”,守护母亲河、建设幸福河。

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以生命共同体理念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广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治理模式,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高标准建设绿色矿山,所有煤矿和非煤矿山全部建成绿色矿山。



采访手记: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勠力同心、各尽其责,奋力唱好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扎实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就一定能让鄂尔多斯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


更多新闻,关注↓↓

END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鄂尔多斯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孟瑞林

编辑:高正彦

校对:吴君琰

校审:杨桂丽 常娜

终审:马利军


更多新闻
鄂尔多斯气象台发布寒潮预警

石泰峰:内蒙古打造新能源产业高地 努力实现 “两率先”“两超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