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旗:乡土“理才计划”提升乡村振兴“收益”
头雁领阵 群雁布阵
达旗:乡土“理才计划”
提升乡村振兴“收益”
走过沃野平畴,穿过桃李争芳,遇见一座智能温室,碧绿的辣椒苗长势喜人,它们正在被运往周边的农户,即将成为大家抱团致富的“摇钱树”。
“种一亩辣椒能收入5000多元,比种玉米收入高多了。我们村年产蔬菜3000多吨,种、收全部机械化,销路也很广,近到包头、山西,远到北京、山东,部分蔬菜还出口日本、欧洲。”达拉特旗展旦召苏木道劳村的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世荣说,智能温室是惠及全村人的“育苗基地”。
刘世荣是达拉特旗远近闻名的“乡土能人”,他几十年如一日钻研“土文章”,改良种、育好苗,引入现代化机械、推广先进农牧业科技,让田间地头直接联结大市场……刘世荣一直在“折腾”,他牵头成立了全市第一批农业合作社,为的就是带动乡亲们实现“土里刨金”的梦想。
凭借东风好行船。正当刘世荣自觉“势单力薄”时,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达拉特旗为进一步激发农村牧区创新创业活力,立足农牧业大旗的优势,聚焦产业链打造人才链,适时出台农村牧区实用人才“领头雁”培养选拔管理办法和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在全旗乡村实施“筑巢引凤工程”“鸿雁集聚工程”等四大“理才计划”,旨在推动全旗在高层次产业人才引育、乡村人才队伍素质提升、人才资源回流乡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提升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不断强化人才“磁场”,让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集聚乡村、服务乡村、留在乡村,全面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刘世荣被列为第一批“领头雁”后,顿感信心大增,铆足了劲要干一番事业。他组织全村8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联合成立“达拉特旗农香农牧业公司”;组建了16人的专业人才团队,为村民提供从种到收的一条龙科技服务;还建起了以“星创天地”为名的人才孵化园,依托道劳村为“试验基地”,一批乡土人才从这里成长起来,成为农牧民科技致富的领路人。道劳村也从最初种植青椒、尖椒等瓜菜600亩到现在突破3000亩,并带动周边村镇种植朝天椒突破5000亩。同时,合作社广泛吸纳农户参与,由最初的350户发展到现在1100余户农户参加合作社,平均每户年增收达到1.5万元。
“自己家没活儿的时候就来帮忙,跟着人家学技术,自己再种就少走弯路了,还能挣日工资,啥也不耽误。”道劳村的杨翠乐呵呵地说,最近这段时间她一直在村里的温室大棚里伺弄辣椒苗。
而与道劳村火热的忙碌景象相对应的,是位于树林召镇林原村的达拉特旗乡村振兴学校,也开启了“接班”旺季,一批批学员在这里聆听李昌平、温铁军等全国知名专家学者的专业见解和基层一线总结出来的经验,掀起促进乡村振兴的“头脑风暴”。
“去年11月开班以来,我们接待了2600多名学员,专业+实操的课程很受欢迎。来自不同地方的学员通过分享心得,也为我们的课程设置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思路和点子。”达拉特旗乡村振兴学校的负责人刘昌介绍。
乡村振兴学校是达拉特旗专为壮大乡村人才队伍而“量身定做”,面向农业农村第一线和基层村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等,着力实施现代化基层干部、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劳动技能型人才、职业经理人、新型经营主体等乡村振兴的主力人才培养,延伸和开发了合作经济发展、农村金融改革、集体经济发展、产权交易、乡村治理、村庄规划、生态建设等8大主题课程,再加上10多个现场教学点,精准提升了学员们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技能。
若乡村振兴是一场同频共振,人才必定是主频。
达拉特旗通过头雁+群雁、田间地头+三尺讲台的“组合拳”,构建起了从课堂教学到现场试验的乡村人才培养全链条,“党支部+龙头公司+合作社+人才+技术”的乡村聚才兴业模式被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蔬菜经纪人、种养殖能手、科技推广人才、乡贤人士、返乡能人、驻村第一书记,加入到这场“共振”中。
头雁勤,群雁就能“春风一夜到衡阳”,而头雁惰,只会“万里寒云雁阵迟”,这就是“头雁效应”。
如今,在达拉特旗,一个“头雁”领阵、“群雁”布阵的乡村人才培养“棋局”雏形已现。到2022年底,全旗将基本建立起总量稳定增长、素质整体提升,结构配置合理、作用有效发挥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和机制完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人才支撑体系。培养形成产供销协调发展、高中低梯次衔接的县域农牧业产业人才链条。农牧业产业研究示范平台达到15个、产业领军人才达到30名,自治区农牧业龙头企业达到15家,经营管理人才达到300名。培育高素质农牧民不少于1200名,培养“领头雁”100名左右,实现嘎查村“领头雁”辐射带动全覆盖。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牧区电商培训和人才培养机制、乡土人才以赛代评机制,整合创建一批区域特色明显、基础设施完备、创新条件完善、服务能力较强的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并予以补助……一条条“棋路”的背后,是人才对农牧业产业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的引擎功能正在全面释放。
“下一步,道劳村将充分发挥我们的人才优势,发展低温仓储、蔬菜加工、冷链物流等配套服务,吸收带动周边各嘎查村1100余户农民共同发展朝天椒种植5000亩,预计年增收可突破2500万元。”刘世荣说。
“乡村振兴学校的建立,也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通过现场教学,我们集思广益,有好多好点子,对周边20多个村子发展乡村游、民俗游都大有益处。”刘昌说。
……
一个个人才,以及他们胸藏的美好愿望,都是春天的一粒种子,而达拉特旗正在不断精耕细作,用丰厚的土壤接纳、培育这些种子,让乡村振兴之苗茁壮成长。更多新闻,关注↓↓
END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鄂尔多斯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晓艳
通讯员:张瑜
编辑:高正彦
校对:吴君琰
校审:杨桂丽 吴檳廷
终审:马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