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马兰” 才富“四区”
——鄂前旗创新人才工作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近年来,鄂托克前旗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大力推进“人才强旗”工程,“马兰英才”品牌内涵日益丰富;全方位引才、育才、用才、留才体系加快构建;人才服务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为推动“四区”建设提供更强人才支撑。
坚持党管人才,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一方面,抓住“鄂尔多斯人才新政30条”出台的有利契机,制定《鄂托克前旗事业单位引进和招聘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实施办法》《鄂托克前旗事业单位人才编制“周转池”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人才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创新人才工作项目化管理,制定《人才工作项目化管理和考核办法》,建立“人才引进项目库”,将人才工作细化到项目、量化到部门,将人才项目落实情况作为评价领导班子的重要依据。
强化需求导向,引才工作与发展需求更加契合。一年来,鄂托克前旗立足当前实际需求,锚定长远规划需要,分领域分阶段制定人才引进计划。一方面,畅通专业技术紧缺人才和本土急需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优先争取农牧业生产、新能源开发利用、高科技应用、教育、医疗等领域人才,对在行业内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适当降低引才门槛。全年累计招引各类人才440人。另一方面,通过与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结对共建办学,实现管理模式、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建,推动本土教育人才队伍持续建强。吸引来自北京大学“力行计划”3名优秀硕博研究生到旗内进行社会实践。
兼顾精心育才,高层次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一年来,鄂托克前旗坚持走人才自主培育之路,切实提高各领域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的自主可控能力。一方面,强化乡土人才支撑作用,瞄准产业发展短板,“线上”开设“三农学习讲堂”,精准推送培训课程,“线下”选派56名市旗两级科技特派员,组成服务团队,开办“乡村振兴讲堂”,根据人才和发展差异,采取农牧产业科技培训、科技讲座、田间课堂等形式,培训1300余场次。另一方面,先后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不断在智慧农业等领域与专业院校进行深度合作;实体化运行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挂牌名医工作室3个、全旗首家农牧企业专家服务工作站,建立运行4个镇级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站;建成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宏野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6处。全年累计培训各类人才1000余批次。
力争知才善用,人才带动效应加快显现。一年来,鄂托克前旗鼓励人才发挥自身优势,投身“四区”建设和全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践,切实将人才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一是持续推进“马兰英才”评选活动,采取三方共评的方式,新评选旗级“马兰英才”10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1个、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2支。二是通过建立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实施“智囊团”计划,充分调动决策者及其参与者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全旗各领域工作科学决策。三是依托“专家人才服务基层”活动,充分发挥专家人才在疫情防控、社会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突出作用。一年来,500余名专家人才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指导、项目合作、人才培养等活动84场,服务群众3.2万人次。
深化爱才留才,人才工作投入力度持续加大。一年来,鄂托克前旗时刻关注人才发展需求,为人才提供“一站式”“保姆式”快捷服务,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中创造条件、生活中关心照顾。一方面,不断拓展马兰英才“优享卡”在全市的服务内容,在子女教育、配偶工作、医疗服务、住房保障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建设旗专家公寓、人才公寓和教师周转房,切实解决好人才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认真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要求,深入实施县级领导与专家人才结对联系制度。深入开展联系服务、帮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活动3批次,走访慰问专家人才21人。
▼
更多新闻,关注↓↓
END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作者:吕飞勋 韦艳
编辑:吴君琰
校对:高正彦
校审:杨桂丽 吴檳廷
终审:马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