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从“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洛阳绘就美丽生态新画卷》
中工网讯 仲秋时节,河洛山川,叠翠流金。走进洛阳市区,开窗见绿、出门进园,正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踏入乡村,青山碧水、草木葱茏,扮靓了美丽故园;穿行廊道,河清岸绿、路畅景美,让人心旷神怡。
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建设美丽中国,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而美丽中国要呈现的,是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生活。
近年来,洛阳把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绿色发展,纳入“9+2”工作布局和“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加快建设幸福宜居现代化城市,聚焦推进蓝天行动、碧水行动、林业生态行动、乡村清洁行动、生态修复行动,着力打造“绿色空间”;聚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着力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聚焦民生改善,着力推进小游园建设,引领绿色生活新风尚,努力让河洛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绘就一幅绿色发展的美丽生态新画卷。
多措并举厚植生态底色
秋意渐浓,天气转凉,然而每天早晨,遍布洛阳街头的游园里总是格外热闹,晨跑的、跳舞的、练嗓的,络绎不绝。
近两年,洛阳将小游园建设列入重点民生实事,打造15分钟生态休闲圈,一大批兼具生态、休闲、娱乐、健身功能的开放性街头小游园,成为便捷、舒适、优美的公共绿色活动空间。
去年以来,洛阳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推进蓝天行动、碧水行动、林业生态提升行动、乡村清洁行动和生态修复行动“五大行动”,持续推进全区域、全系统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生态良好,最直观的标志是“绿”起来。去年以来,洛阳按照“山上森林化、山下林网化、环城沿河沿路景观化和乡村田园化”的标准,全面掀起廊道绿化高潮,以“绿廊”、“绿网”、“绿带”、“绿岛”、“绿园”、“绿线”、“绿道”、“绿业”等“八绿”工程为统领,打造辐射全域的绿色生态走廊。
山川秀美,关键在水。如今,以推进“四河同治、三渠联动”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以截污治污、引水补源、河道治理、游园湿地、路网建设等234项工程为载体,统筹推进水、城、山、田、园、林、路等综合治理和提升。洛阳正在全力描绘一幅“水清、岸绿、路畅、惠民”的生动图景。
蓝天不能等风来。今年以来,洛阳全面打响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控尘、控煤、控车、控排、控烧等各项工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目前,“双替代”改造、燃煤散烧治理、“散乱污”企业整治取缔、秸秆禁烧、黑臭水体治理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美丽乡村助力脱贫攻坚
放眼洛阳,绿色发展早已不只是眼前那一抹风景,而是实实在在地融入城乡发展、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洛阳市栾川县庙子镇庄子村,小桥流水,绿树翠竹,绿荫中一幢幢青砖黛瓦白墙的农家宾馆吸引着如织的游人。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人均耕地不足六分,村民主要靠种地和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如今,这里已是另一番景象:近百个具有豫西特色的农家小院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不少村民经营农家乐,人均年收入突破1万元。村民靠发展生态旅游和花卉苗木等产业,走上了富裕路。
改善乡村环境、激活乡村经济、留住浓浓乡愁,庄子村成为洛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洛阳市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坚持修旧如旧,尊重乡村文化肌理,在不搞大拆大建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美丽乡村,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建设美丽乡村,决胜全面小康,关键要看贫困群众能不能脱贫。
2016年,洛阳圆满完成214个贫困村46760名贫困群众脱贫任务,2万人生活得到改善,首战告捷。今年,洛阳将再完成188个贫困村81200名贫困群众脱贫任务。
绿色产业焕发生机活力
环境保护要“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生态城市建设,不仅仅是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更要追求、构筑一种绿色生态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在国家资源再生利用重大示范工程——中国(洛阳)再生资源产业示范基地,全自动流水线正繁忙作业。人们生活中报废的“四机一脑”——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机和电脑,在这里经过拆解回收,都可以转变为塑料、铝、铜、铁等工业原料,效益十分可观。
在洛阳生生乳业有限公司,“秸秆青贮—奶牛养殖—沼气工程—清洁能源—有机肥—无公害果蔬种植—观光农业”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不仅减少了养殖粪污排放,而且把产业链上每一环的效益“吃干榨净”。
通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洛阳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循环经济,促使产业向高端化、服务化、集群化、绿色化转型。如今,绿色产业在洛阳市发展生机勃勃。
发展绿色产业,不仅给自然生态留下更多修复空间,还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迸发无限活力。数据显示,去年洛阳市服务业、高技术产业、高成长性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攀升,三次产业结构迎来了由“二三一”迈向“三二一”的拐点。
而洛阳也在发展中认识到,走好绿色发展之路,构建生态环境建设体系,就是要着力打造绿色空间、发展绿色产业、倡导绿色生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如今,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的理念深植于河洛大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购买高能效家电、减少使用塑料购物袋……越来越多的市民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用实际行动守护这方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