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吴镇宇:香港欠他一影帝

2018-01-20 演员



+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328486cj8&width=500&height=375&auto=0


在香港影坛实力强蛮的几人间,吴镇宇饰唯一一个还没有得到金像奖影帝嘉奖的。



眼见近年来接的片,质量每况愈下。吴镇宇曾说:“即便是一部烂片,你又怎么知道你不能挽救一部烂片”。可是将对尼古拉斯·凯奇的评价复制粘贴在吴镇宇身上却毫不违和:当一部电影的其他元素都很烂时,某个元素表现突出只会使电影显得更烂,电影从不是考试拉平均分的游戏。



——可怕的不是队友太烂,可怕的是队友太烂的同时,你太好。



然而,当所有人都“太监急”地心疼吴镇宇再无封帝之日时,吴镇宇就莫名地火了。更莫名的是,演了半辈子电影的吴镇宇,却是借电视火起来的。


《冲上云霄2



即便2013年的《冲上云霄2》的奖项旁落于黄子华和张智霖,但吴镇宇的“Sam哥”始终镇住了全场。连不露真相的李碧华也说:“中年心事浓如酒……眼神有戏视线也有戏:故意移开,若无其事――‘若无’,就是‘有’,这难喻的犹豫、暧昧,为情场中最动人的一刻。幸好我也当了观众,没错过他演技。”



紧接着,当然是《爸爸去哪儿2》。不曾想挖苦政要,和媒体抬杠,拿咖啡泼粉丝的吴镇宇也犯娇憨:和儿子逗乐嬉闹,“调教”微博粉丝。号称“香港最‘躁’的两个男人之一”(另一个是黄秋生)就这样,变成了“吴妈”。



“爸爸,去哪儿”。陡然间发现,一直被冠以“神经质”“躁狂”名目的吴镇宇,最好的几部电影,与这一命题也时时契合。






去哪儿





在1997年香港回归的关口上,《一个字头的诞生》标志着后来纵横香港电影市场的银河映像的诞生,也开创了杜琪峰韦家辉“宿命论”电影的诞生,是后来口碑市场双收的《大只佬》和《神探》的滥觞。


《一个字头的诞生》



电影讲了一群香港小混混在香港回归之际在大陆和台湾截然不同的境遇——“全家死光”和“大富大贵”。除了奇崛的分段式叙事和夸张的摄像之外,最为突出了就是刘青云和吴镇宇的性格置换。



前往大陆的版本,刘青云怯懦窝囊,受尽欺负,而吴镇宇飞扬跋扈,一贯的“神经质”;当时间码重拨,在台湾系统重启时,刘青云变得刚毅狠辣之余,吴镇宇则相应调暗了眼神,变得虚汗涔涔,一惊一乍。



个人的前程因为“去哪儿”的选择变得雾霭沉沉,只是因为那时的香港也像黄子华所说的那么彷徨:“向左走?不对。向右走?也不对。”




《爆裂刑警》



大时代不允许“诗和远方”时,人们只能照顾“眼前的苟且”。同样的还有吴镇宇时常被忽视的《爆裂刑警》,开篇模仿了《猜火车》,边奔跑边碎碎念:“我们一天应该喝八杯水,睡八小时,不应该吸那么多烟,喝那么多酒,不要滥交,该定期检查身体,红灯不应该过马路,三十岁前应该结婚,坐着时双脚不要不停地摇,看电影时应该关掉手提电话。根本没有什么是应该不应该……”结尾则呼应以吴镇宇燠热的临终遗言:“我投下了一枚硬币,就‘应该’有一罐可乐。”而中间是香港金融危机中底层市民“应该去哪儿”的锦绣铺层。






《放逐》



香港回归后,金融中心浑然如“亚细亚的孤儿”,流离失所的敏感像极了的植物的应激反应,风声鹤唳,侍机发作。这种反应甚至嫁接在澳门回归事件。除了彭浩翔的《伊莎贝拉》,银河映像的《放·逐》发作得更为突出,甚至突出得吴镇宇等人两次在车上面面相觑,道破天机:“去哪儿?去哪儿?”“去哪儿?去哪儿?不如回家?”最后不得不掷硬币选择方向。



是年2006年,吴镇宇演技已臻大完。《枪火》里躁火和暗流汹涌的套路已经驾轻就熟,难得的是沉痛中情绪爆发处理得非常细腻——在前程晦明难测的车上怒吼三句“你已经死了!”和含泪回应临终好友的“回家!”。




爸爸




假如吴镇宇“去哪儿”系列电影归纳为呼应时代洪流的主题,那当中的表演情绪也相应是大开大合、跌宕起伏的(或者是人们常说的“神经质”),即便是《爆裂刑警》旨于表现“市民共度时艰”,吴镇宇也毫不吝惜失焦而躁动的眼神。



而细致到角色的单位情绪,吴镇宇则显现难得的沉静饱和。除了被神化的《无间道2》,还有《朱丽叶与梁山伯》。

《朱丽叶与梁山伯》



《朱梁》是叶伟信最好的电影。


《爆裂刑警》节奏激越,背景音乐鼓点强烈,剪接强硬得甚至有些吝啬;而同为叶执导的《朱丽叶与梁山伯》节奏却非常冗长,情绪沉郁,连演员也平静木讷:要么欢天喜地要么呼天抢地的吴君如很平静,性感得骚动的任达华很平静,“神经质”的吴镇宇也很平静。



将笑脸钥匙扣和可口可乐寻常物什符号化,演员都竭力平静地讲自己悲伤的故事,然后意图在互诉悲伤中舔伤取暖,等到好容易幽微有些光,又决绝把光扑灭。——吴镇宇为了取回代表“家”的笑脸钥匙扣,被“No colano hope”的可乐瓶活活砸死。



一个残疾绝望的女人,一个被家遗弃的男人,一个帮忙抚养的婴儿,元朗芦苇丛生的临水木棚,卑微苟且的众生相。稍微有些暖意的就是吴镇宇抱着婴儿在铁路旁彷徨漫步,在芦苇丛中划艇,在木棚里洗奶瓶。一脸娇憨,标志性的抬起半边眉毛,投射在现实中就是《爸爸去哪儿》了。



而“爸爸”和“妈妈”因为婴儿的相惜,就如李碧华所说:“眼神有戏视线也有戏:故意移开,若无其事――‘若无’,就是‘有’,这难喻的犹豫、暧昧,为情场中最动人的一刻。”美得像给世间所有悲痛刷上了滤镜。






无间道




《无间道2



在野心勃勃、架构庞大的《无间道》系列,拉扯亲情多少有些牵强。但是吴镇宇三句不离“爸爸常说”,以及大排档举酒祭奠亡父的舞台剧构图,甚至角色名字还点睛地取为“永孝”。这为港片黑帮枭雄圈了一处难得的“人文主义软肋”——所以下场的悲壮气氛也源来于此吧。



常说吴镇宇在《无间道2》中的表演是“香港黑帮片里形象最接近马龙·白兰度和阿尔·帕西诺等人塑造的意大利黑手党形象”的,想来这一句“爸爸常说”也加分不少。





有他不再觉得生活无奈





时常为吴镇宇抱恨,三次金像奖影帝提名中两次被刘德华狙击,仿佛是对《难兄难弟》中吴镇宇所说“演员有两种,一种是‘没天分没才华但有运气’,一种是‘有天分有才华但没运气’”的反诘。



时常为吴镇宇因为电视节目而名声大噪而抱恨,就像刘青云拿金像奖影帝是凭借《我要出名》。——并不是配不起这些荣誉褒奖,只是奖赏的根据实际上更像是对其以往的否决。而那些“以往”的,明明是更好的。


但又或许不呢。

《爸爸去哪儿2


看着吴镇宇和儿子嬉闹时心花放,大致像陈奕迅唱给他女儿的《每一个明天》:“有他不再觉得生命无奈,敢爱”。



而影帝这些“挂碍”(对于吴镇宇信仰的佛教而言),大致也只如《朱丽叶与梁山伯》里面时常念叨的口头禅——无所谓啦,无所谓啦,有什么所谓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