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分论坛6 | 教育参赞谈国际教育



本次大会下设6个分论坛,23日下午,近40位高校教授、国际教育专家、教育参赞、知名中小学校长、优秀教研员及一线教师将围绕“各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政策与实践”“‘一带一路’国家文化与教育发展交流”“外语复合型‘全球预备人才’培养”“全球胜任力培养的创新与实践”“国际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及“教育参赞谈国际教育”六大专题,聚焦当今热点,探讨新时代国际教育发展交流及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与实践经验。


分论坛6 与会专家、领导合影



分论坛 6


分论坛6的主题是“教育参赞谈国际教育”,由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原外国教育信息研究室主任陈海东主持。


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原外国教育信息研究室主任 陈海东


公冶民:浅谈国际体育教育的业余原则


国家体育总局对外体育交流中心原副主任、社会体育中心原副主任、中国驻美国芝加哥总领馆原教育领事 公冶民


公冶民从“国际学校体育在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国际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有区别”“国际学校体育的业余原则”“提供闲暇时间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业余原则的宗旨”“占领学生闲暇时间是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五个方面浅谈了国际体育教育的业余原则。他指出,国际学校体育坚持的业余原则,旨在提供闲暇时间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学生体育运动应该建立在学生的兴趣、爱好基础之上,让学生自觉自愿参与体育运动,使学生体育运动成为非学科、非职业的体育运动,建立非职业体育的业余体育运动体制机制。公冶民强调,学校体育坚持业余原则,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到家庭社区社会中去,到国际体育运动大舞台中去,展示我国学校体育运动水平,充分进行国际交流,提升体育教育现代化水平,真正发挥体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独特作用。


龙杰:合力构建协同育人的系统工程——对美国基础教育的观察与思考


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原教育参赞 龙杰


龙杰的发言从“理论支撑”“美国幼小中学育人的协同机制”“五育的启示”三方面展开。她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学说为思想基础,指出,单纯依靠学校、教师和课堂实现德智体美劳一体化育人,可能会形成一种形而上学式的线性思维管控,会使学生更多地成为适应而非创新、成人而非成才的“鹅卵石”,甚至投机与人格分裂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因此,教育工作者应用系统论的方法,跳出教育看育人,努力构建一个由政府主导、学校为主体、家庭配合和社会参与的非线性多方协同育人机制,打造德智体美劳一体化育人系统工程。


衡孝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


北京王府学校校长、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加拿大大使馆原公使衔参赞 衡孝军


衡孝军指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对外交往的需要。我国国际化人才数量与储备不足,国际知识技能、国际人才发展、国际人才竞争力总体水平有待提高。随后,衡孝军以北京王府学校为例,分享了培养高质量国际化人才的路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先进的教育理念、加强课程体系与课程融合、凝练办学特色。在办学特色方面,他强调,建立青年外交官项目,开设青年外交官校本课程等,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外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江波:育人环境与五育并举——驻外工作时的观察与思考


全国职业教育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原秘书长、同济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驻芝加哥总领馆原教育参赞 江波


江波通过分享两段在美国做教育参赞的经历,进一步强调教育环境对人的重要性。他指出,教育的本质是面向未来,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认为,未来生活的场景是两大文明的转型,一是生态文明,人类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数字文明,当今社会是信息化和数字化迅猛发展的时代,新生代已然是信息化时代的“原住民”。因此,江波建议,教育工作者培养人要走在社会变革的前面,培养出能够适应新型文明,并且能够起建设性和引领性的人才。最后,江波强调,作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发展人才,我们要重视中外语言的交流,探索“五育”内涵,讲好中国故事,借鉴国际经验,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好。


邵巍:因驻外经历对五育并举之思考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原秘书长、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原副主任、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原教育参赞 邵巍


邵巍通过“五育为古今中外共有观念”“细节决定五育成效”“承认差异,因才施教”“五育目标实现的根本动力在学生个人”四方面,详细阐释了五育并举的内涵与发展。他认为,中国和西方的认知方式存在差异,我们需分别汲取两种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之所长,取长补短,做好细节设计。同时,他强调,教育应该为民族利益服务,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最后,他呼吁,对于基础教育领域的发展,我们应加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有效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少年。


交流、总结


中国驻利比里亚原特命全权大使、驻美国休斯顿总领馆原政务领事、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付吉军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山东省教育厅原巡视员、副厅长 张志勇


本场分论坛还邀请了中国驻利比里亚原特命全权大使、驻美国休斯顿总领馆原政务领事付吉军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山东省教育厅原巡视员、副厅长张志勇进行发言。


付吉军提出了对国际教育交流的三点看法:第一,国际教育交流在国家经济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从供给和需求端培养国际教育交流人才的主要渠道和有效平台;第二,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建设迫切需要通过国际教育交流培养更多能让中国的声音从“听得到”“听得懂”,到“能接受”和“能认同”的复合型国际教育交流人才;第三,国际教育交流在培养人才方面要从既重视“走出去”,又重视“引进来”两个方面发力,逐步实现二者的相对平衡。


随后,张志勇以“动用全社会资源实现育人目标”为主题进行发言。他表示,本次论坛以驻外参赞、大使的视角谈国际教育,非常有借鉴意义。张志勇回顾并反思了上述五位专家学者的主题发言,表示深受启发。最后,他提出“没有差别就没有教育公平,要为每个儿童提供公平而适合的教育”话题,引发了与会者的思考。




本场分论坛以教育参赞谈国际教育为专题,通过教育外交官的独特视角,结合国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以“国际体育教育的业余原则”“合力构建协同育人的系统工程--对美国基础教育的观察与思考”“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育人环境与五育并举--驻外工作时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因驻外经历对五育并举的思考”等话题,分享了他们在国外工作期间的所看所感所思所悟,多层面、宽领域、鲜活地解读了当今国际教育的重点、热点等问题。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大背景下,探讨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应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从中外教育中借鉴经验、反思得失,并对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发展路径,不断改进培养我国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理念和方法等提出了建设性参考意见。


精彩回顾


2021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北外比较教育与国际教育论坛顺利召开


成功开启 | 国际教育创新与实践成果交流展示活动


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成功召开


会场照片

本次大会还特别设置了图片直播,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图片直播间,可观看本次大会精彩瞬间。



勇担使命|未来可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