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谱——每个家族都不应该少的励志史诗

2016-03-29 汤敏 古村之友志愿者网络



前言:


一直有心愿写一篇对家谱的理解,一来在北大城环学院人文地理系下学习,总是有些家谱、风水一类学问的感染。后来娶妻于绍兴,这儿闻名的绍兴师爷很大一部分职能就是在乡间为各家族编写家谱,这里有全国最大的家谱协会。

曾一度想安静做一个修谱人,和几个好友谋划家谱研究所的建设。可发现承载家谱的古村和祠堂正在加速消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也就一窝带进了保护古村的紧迫行动中来,希望有朝一日,古村保护之局面能更多保障,重新做回一个安静的修谱匠,去听每个家族里的生命故事,把他们演绎和传播出去,不负对朋友们曾经的约定。


小叙一段与家谱的缘分,斗胆冒失地开始下面的文字。



有家谱与没有家谱家族的差别——总有一股抹不去的寻根愁

从常见的家谱(又名族谱、宗谱)的说法里,基本会看到这么几句话:"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人之无谱,如木之无根、水之无源",在传统社会里,足见对家谱的重视。


在当下社会里,提"水之源、木之根"基本还是比较空洞的,但人的好奇天性总会在某一时刻追问自己最简单的问题"从哪儿来?上哪儿去"这些终极人生命题,尤其当很多人游历完列国、体会过世事的跌宕之后,总会追问回离自己最近却又最陌生的话题——我从哪儿来?当整个家族的历史只能从活着的老人那儿往前追溯三代(活着的老人再讲他爷爷那代的故事),整个家族的历史一直停滞在距今往前六代的范围,往后延续一代,就丢失掉六代里最早的那代。代代如此,总会有小孩问他的爷爷,他的爷爷只能模糊地讲他爷爷的故事,我就是这样的小孩。


其中的苦痛可想而知,这就是没有家谱追问"我从哪儿来"的寻根愁。




家谱里到底有什么宝贝?——一部家族的励志史诗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英雄或榜样,这个时代或许很多人会以马云、马化腾为励志方向,可是他人的故事是与时代相连,注定是不能重复,能延续的是文化基因。有的家族基因是经商文明,有的家族或许是工匠精神,有的家族是文人世家,他们的文化基因主线未见得与时代附和,不会一窝蜂地追逐着做时代的弄潮儿,毕竟时代的弄潮儿仅属于少数人群的专利。千百年来延续总体的文化基调,不论时代如何变化纷呈,也不至于如无根之浮萍,左顾右盼,惶恐不得志向。


是谁来奠定这份家族文化基因,是家族里曾经的一个个突出的名字,家族的文化基因奠基人。好比说到孔子家族,孔子作为家族文化基因的奠基人,将为后世播下崇文重教的家风,此刻我们都应该扪心一问,我们家族的文化基因奠基人是谁?有吗?




从已有大量的家谱中,常会看到传统社会里"耕读传家"、“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学而优则仕"的训示警句,这说明着传统社会里儒家文化基因的一支独大,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在当下社会里,做官、经商、从艺、为教、工匠多元的文化价值观更加平等和繁荣,因此当下的中国再论家族精神,就显得更加繁荣和多元,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家谱自古与国史、方志并称三大史学支柱,是文化繁荣的重要源泉。时下频繁的各类企业家、名人传记体现了从个体去反映时代和社会的风尚,但个人在家族和历史长河里无疑只是一个节点,我们可以想象将马云、马化腾放入到家族史和家谱的叙事中去,是可以更好理解他们出现的原因,也能为社会总结出超越时代的智慧。


这一个个闪亮人物所构成的家谱和家族史,将可以演变为多样的影视、文学、艺术创作的素材,为当下文化生活走向深度、民间文化繁荣、文化消费多元创造前所未有的局面。更为重要的是,这一个个闪亮家族人物所形成的家谱,如丰碑一般,成就着家族的励志史诗,激励着一代一代人为荣誉而奋斗,为积累的精神而鼓舞。我相信这样的家族和一个个这样家族所构成的中华民族将会是不可战胜的,这也正是古村之友以保护古村为入口,重新发掘家族史诗的根本原因。


修家谱是重修人心、重振凝聚

关于修谱的间隔,有些地方说: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更富裕或者更重视的地区,有写到: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足见修谱一事成为民间非常重要的文化行为。


尽管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文化波动以及近三十年来的经济至上的淡忘,修谱一事近年来又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不少地区有了家谱编修协会,虽然大多数编修方式仍然陈旧、队伍构成水平良莠不齐,与鼎盛时期,朱熹、柳宗元等文化大家亲自为人修谱有巨大落差。但仍旧可以为遭受了巨大挫折的家谱文化复兴感动由衷地高兴。


我在基层与修谱的家族成员沟通,在以家谱修编委员会(通常是以退休老人为主)牵头的筹备、联络、采录工作里,家族的个体重新获得凝聚,对家族精神再一次深刻学习甚至深化,家谱编修不仅是世系图的补充延续,更是家族精神的再次凝练和升化。


也有人说到,修谱过程也是家族公共议事甚至商务合作的契机,了解家族成员各自的从业领域和资源背景,更好促成家族成员在血缘纽带下的事业合作。这就不难理解在宗族凝聚力强的潮汕、浙江等地区,家族抱团发展,以团结去面对陌生的世界和竞争者,这是每个家族都应该去学习的品格。




还没家谱的人肿么办?——此生之职责

总会听到有人说:"我们家族历来没有家谱"、"我们家族没有出过任何名人",言下之意,这个家族认为自己没有编写家谱的必要。今天家族的平庸不代表家族的永世平庸,从当下起完成家族精神与智慧的一点一点沉淀,数代以后一定能造就一个不甘平庸的家族,平庸的现状并不可怕,甘于平庸的心态就必令局面每况愈下。


所以,每当看到有家族精神和家谱的族人不懂得珍惜和领会,很是痛心,没有的更是无所顾惜,仿佛有了古村和家谱,反倒成了累赘,没有变得更加轻松快活,拆古村卖祖地就有了理所应当的理由,以现代化之名,行倒行逆施之实。我们一直认为,中国的古村和家谱不是多了需要拆除和毁掉,而是少了,每个家族都需要找到自己的家族精神,和承载家族精神朝圣拜谒的祖地。如果没有,这是此生所不可推卸的责任。




结语

当繁华落尽、喧嚣沉寂,会去追问根在何处,就像夜深人静之时,思绪会带我们离开现实的事务,去思考精神的意义。当短兵相接的招式无法区分出胜负之时,要去思考内力的沉淀,绵延精神所迸发的威力,这本是悠久华夏民族最大的优势所在。现在我们重提家谱和古村,正是在找寻文化和精神的生产力,正如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说:正是因为我们过去没关注文化保护传承,才导致出了这么多问题,而不是有了这么多问题,就更没时间关注文化了。


为了不让我们做爷爷时,孙子问起家族的故事,我们只能模糊给他讲起我爷爷的故事,一代一代人没有家族精神的积累,就好比从蛮荒重新开始,再一次去犯祖上犯过的错误,一次次困惑,一次次原地打转,甚至倒退堕落。


(P.S. 如此厚重和专业的话题,很长时间不敢触碰,唯恐造诣浅薄误人害己,但现实的体会又的确让我不能在怠于分享,抛砖引玉,渴望砖头助我们成长。)


转载须知  

本文已申请原创,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留言。需一并留下你的公众号ID以及需要转载的文章名,小编好及时添加白名单哇。


作者:古村之友 汤敏 


编辑:海霞

全国古村落保护志愿者组织古村落保护与活化
全国30个省、直辖市、地区
数万名古村志愿者

近千家古村落保护与活化的社会组织

共同参与


古村之友的主要公益项目

(1)古村救援通道

古村之友欢迎在古村保护过程中需要法律援助、公益诉讼的朋友们与古村救援通道联系。


(2)古村创客支持

古村通过公益众筹、资源平台、能力提升、流量支持等系统方式帮助古村创业成功。

(3)古宅公益修缮

古村之友公益帮助偏远地区、贫困地区的公益修缮,修缮一幢古宅、活化一座古村。有符合条件的古宅和古村,欢迎和古村之友联系。

微信号:gucunzhiyo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