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下城市公共审美应向古村学习智慧

2016-04-02 汤敏 古村之友志愿者网络
引子:


前几日,杭州西湖边“秋水山庄”被刷墙一事,让网友们痛心不已,也就没能忍狠狠地吐槽。祖国大江南北缺乏审美,或许社会都还能息息火,这全民情人西湖也这样自我抹黑,确实令人不可忍,此刻,每多回想一次,心脏都紧缩抽搐一次、疼。

 

作为一个曾经的城乡规划设计师,这么些年,一直听着各路同行批判“千城一面”、“城市景观低俗”,可又一直增加新的内容去壮大“千城一面”“景观低俗”的队伍。就是这样一边认错一边继续犯错的死猪厚脸皮心态,让公众不断充满

希望、又发现希望实现遥遥无期,很多老人会用这样的话语来表达无奈的希望:“希望我死的时候能看到好起来。"




被不断翻新的秋水山庄...


回顾当下城市公共审美的批判历程,从批判大而无当之广场、轴线,到超标奢华的政府大楼、再到奇奇怪怪的公共建筑,很多地区甚至被点名批评。城市特别像一个无赖小子,批评到哪儿然后就去改被批评的地方,然后在没有被批评到的领域继续犯错误。这次这个错误开始犯到乡村去了,犯到历史建筑里去了,一批历史建筑、古村落被无情地抹去历史记忆——刷墙,一条条古色古香的古道被水泥全部掩埋,数量之多、痛心之甚,已至无从说起。常常被人善意提醒“这种事多了,管不过来的”。面对司空见惯的丑陋,从希望到失望再到麻木,被人推荐明智之举,要学会麻木,情深不寿,太充满理想、抱有希望是容易短命的——或许这真是生存哲学。

 

到底是什么力量和逻辑,让城市公共审美一次次犯错误,并将错误扩大到新的领域和更大范围,这已不再是能力和觉悟、甚至讲道理的问题,而是明知故犯的不讲道理。


当下城市公共审美的层次——总体蒙昧甚至反向审美的状态

从农耕社会村落聚居走进城市生活,可能很多人会关心家居审美、或者进一步扩大到小区审美,比较少的居民会去关注城市公共领域的审美,也较少人知道如何去对城市公共审美表达意见,这种情况下,城市的公共审美基本是蒙昧无意识的,所以城市所呈现出的公共审美就非常随机和偶然,偶而是好的,偶尔是差的。

 

从蒙昧无意识到有意识的审美追求再到精致细节的审美追求,审美遵循着着这样的递进层次。但在当下城市公共审美总体无意识的状态下,那它所呈现出的结果取决于少数参与者的决策,通常是投资人、政府领导或专家顾问这一群体,取决于他们是不是有审美追求、还是精致细节的审美追求。

 

从过去被批判的城市公共审美来看,当下的审美生产过程是出了问题,常听见“大气”、“奢华”“规整”等单向的审美观天然与“细腻”、“平易”、“多元”的城市公共精神相违背,甚至形成反向的审美八股,曾一度市政府的轴线+喷泉+人工湖的铺张气派的审美全国效仿。有一个很有趣的笑话,一名设计师不小心在效果图里将政府门口的红旗指向了西边,因此被上司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足见这样的反向审美八股非常禁锢,禁锢到对真正城市公共精神的无视。

 

城市的公共审美是城市精神的指向标,但在过去遭批判的大量反向审美八股的公共建筑,却以舆论和威权在引导着城市精神背离城市公共关怀。建造起反向审美的公共建筑,像毒刺一样插在一个走向良善的土地上,公共建筑的公共审美不仅是建筑本身的选择,更是城市精神的风向标。




城市公共审美的意义——潜移默化的育人场所

人创造环境、环境再创造人,若形成良性循环,人和环境都相互助力成长,若形成恶性循环,人和环境互毁。古语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还有梅兰竹菊等象征着生活美学的追求,这是历史上形成的生活美学的智慧,若反观当下择居智慧,就好像房地产广告里的价值引导"地段、地段、地段",地段背后的利益审美成为主基调,不能否认利益观是构成公共审美的主要内涵,但当绝大多数的取向立基于此,并不能出现超越利益的公共审美观,这应该就是千城一面的原因。

 

如果希望城市能培养出更多除商人、企业家之外的艺术家、文学家、诗人、画家,需要在城市的公共审美中为他们提供创作源泉(当然我并无贬低商人、企业家的用意),在生活中和日常环境里发现美的创作题材,又进而通过他们的作品去提升环境,让未从事这些工作的普通人受到美的熏陶,进而感染自身的德行。就拿世界公认的经济制高地纽约,除了繁荣的经济,可以看到众多公共美学的场所(博物馆、美术馆、户外艺术空间、建筑中美的蕴藏),就更不论巴黎、巴塞罗那等悠久的公共美学城市。我是很难想象,我们当下贫瘠的城市公共美学能为后续人才孵化做出怎样的铺垫?能称得上具有公共美学特征的城市也是屈指可数,为这样的城市和未来城市里的人感到担忧。


当下城市公共审美病灶——使用者话语与个体追求被剥夺

总是回想,是不是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是一个缺乏审美和粗糙的群体,但回望历史的美学造诣,还是充满信心的。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很大一个原因在于投资者、开发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剥离,投资者和建设者通常不是最后的使用者,所以他们的驱动逻辑是截然不同的。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听到这样的说法"如果是农民来干都不至于如此",事实上农民在历史上创造了非常优秀的民间艺术和美的作品。王澍曾说,真正使用者造房更多会关注打理和管护的便捷,所以他们是不会使用必须天天清理的材料,所以一尘不染的白地板和墙面是不会被选择的,也正是这种可以承载灰尘甚至变旧的心态,才能沉淀出时间的痕迹,是平常生活的本意,也是使用者最为看重的朴实。互联网从用户体验出发的设计逻辑向从投资者、开发者、使用者剥离的设计逻辑,结结实实地给了一个反省,如果站在使用者角度去重新设计城市的公共美学,应该不是现在这样的。

 

第二个原因是对个体追求的剥夺,在设计行当常有这么一种抱怨,抱怨甲方和投资人主观强加给设计师低俗的要求,而一次次对设计者翻来覆去的折腾,最后只能变成妥协并应付了事。从身边大量的设计师朋友来看,并不缺有追求有才华的人士,即便总体美学领悟和创新意识仍旧有所欠缺,但仍旧有理想地坚持着,只是这种个体追求不能得到释放和满足,能坚持到花开月明之时的,恐怕也不会多见。没有一个个被鼓励而响当当的公共美学的设计大师,我们对美的渴望又何从谈起呢?


古村审美层次的高度——对真善美的极致追求




之所以敢斗胆提笔写这么一篇公共美学宏大且形而上的话题,除了一定的文献知识外,更在于城市公共审美与古村公共审美对比之后的体会。的确我们得承认城市与古村在审美要素上有非常大的差异,比如城市的公共审美要素是政府大楼、图书馆、公园、商场甚至沿街的立面,而古村的公共审美可能是祠堂、山墙、壁画、匾额之类。尽管要素不同,但审美层次的高下还是有巨大差距的。

 

很多人走过很多古村之后,会有一种困惑,壁画中大同小异地都在将福禄寿喜、多子多孙、加官进爵一类的美好寓意(比如鹤、鹿、石榴、寿桃等元素常在雕刻里出现)。匾额里的文字也常体现在对德行的引导、励志向上的寄语、家族和睦的愿意。似乎见多了之后也就没太多新奇。但实质上超出这些实体元素之后的精神内涵是——对真善美的极致追求,几乎已经极致到每一个生活细节,哪怕是饭碗上都会有所表达,真善美的精神激励是时刻谨记的,也是当下所最缺的。

 


而反观当下城市公共审美是极度缺乏精神内涵的,停留在实用甚至附会的层次上,即便有表达精神寓意的愿望,通常表达方式也仅停留在象形这个肤浅的层次,比如形体像一个凤凰、像一个八卦或者像一支蝴蝶等等之类,这样的手法在城市规划或者建筑平面上常有使用,这样的精神附会是言不由衷的。因此从审美层次上讲,当下城市公共审美与古村公共审美相比,基本不在一个档次,城市公共审美没能体现出精神追求,最起码是混乱的。

 

当然城市里也有一些想表达一定精神追求的作品,比如一些老房子、历史建筑的修复。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我们可能搬来了建筑、构件,但却发现居然把其中最为珍贵的匾额、题字、书画给漏了,因为这些元素是反映精神追求的最直接方法,放眼望去,城市的建筑立面上,有几处可以看到有象征精神意义的题字、匾额或者书画?几乎没有,直白的商业广告牌、土大豪的标示logo,构成了没有内涵的城市公共审美。即便是在历史文化厚重的文化街区、文保单位,常看到的是用电脑刻印的标识、碑文,已经忘记了书画、诗词最重要在于创作者的气韵生动,变成电脑刻印后机械、没有人格特征的皮囊。我们的城市已经变得不懂书画、诗词的基本原理,又何来知道用他们去体现城市精神,这就是城市公共审美枯竭可悲之处。




结语


蔡元培说,我们的民族没有统一的宗教,要用"美学代替宗教"去塑造和弘扬精神,可见在中国公共美学所承担的责任比有统一宗教的国家,责任更重,但看当下之局面,城市的公共美学却如此之薄弱甚至迷失,没有了公共美学引导下的城市精神与价值观,除了空洞乏味、没有内涵之外,更重要的是人们的行为不能在环境中被指引出方向,所以是混乱的、迷失的,充斥着反向审美的,这样的恶性循环在愈演愈烈。

 

而古村却是相对明确的,即便很多公共审美和精神倡导已经不合时宜,但她在这一层面是有设计的,就目前来看,大多数手法和精神导向仍是可以学习的,引导生活在里面的人追求真善美,通过书画、匾额、雕刻等公共美学方式去彰显精神。所以我们一直认为古村所承载的审美与精神复兴,是城市千篇一律、空洞乏味的最好解药。虽然当下的城市在公共美学、城市精神方面已经欠下不少债,所留之空间也越来越少,但这更紧迫地驱使要更大力度去找寻城市的公共美学,彰显城市的精神内涵,没有美和精神内涵的生活场所,无疑是民族的倒退。

 

作者:古村之友 汤敏


编辑:海霞 小蚊


全国古村落保护志愿者组织
古村落保护与活化
全国30个省、直辖市、地区
数万名古村志愿者

近千家古村落保护与活化的社会组织

共同参与


古村之友的主要公益项目

(1)古村救援通道

古村之友欢迎在古村保护过程中需要法律援助、公益诉讼的朋友们与古村救援通道联系。


(2)古村创客支持

古村通过公益众筹、资源平台、能力提升、流量支持等系统方式帮助古村创业成功。

(3)古宅公益修缮

古村之友公益帮助偏远地区、贫困地区的公益修缮,修缮一幢古宅、活化一座古村。有符合条件的古宅和古村,欢迎和古村之友联系。


(4)古宅公益出版

寻找古村文人学士、族谱村史里动人的故事,有出版需求欢迎和古村之友联系。


微信号:gucunzhiyo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