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村人物|一个30岁的小伙如何带起十万古村大军

2016-04-11 古村之友志愿者网络


最近,绿色中国2014-2015年度人物进入了投票的火热期,24名候选人中有一张相对年轻的面孔,古村之友创始人汤敏。


(点击“阅读原文”投“汤敏”一票,截止4月12号)



据说有不少人见到他的第一反应是

“哇,原来汤敏老师这么年轻,我以为至少跟我爸一样的年纪”。

如一夜春风来,古村之友,这支遍布全国三十个省、近千市县共计十万的古村落保护与活化志愿者队伍,在一两年间突然走入了公众视野。从2014年保护梅州围龙屋开始,先后保护了云南剑川沙溪古镇、浙江金华后溪村,打响河南马固村“中原文物保护公益诉讼第一案”,成立古村保护公益基金会,孵化数十个古村创客项目,活化老宅改造古村书斋,2015年举办首届中国古村大会,2016年成立中国古村之友会……几乎所有与“古村”相关的议题和活动,都有这支队伍的身影。


分布在全国三十个省、近千市县共计十万的古村之友队伍
2015年,古村之友汤敏获深圳市创意设计七彩奖特别贡献奖
2015年,古村之友打响“中国文物保护公益诉讼第一案”
2015年,古村之友发起首届中国古村大会
2016年,中国古村之友会在北京成立

作为一名80后,汤敏何来这么大的能量,能攒起这样一支纯民间自发成长的古村保护大军?

北大毕业的“村官二代”投身公益

汤敏1985年出生于四川达州的一个山村,从小在青山绿水的乡间成长,上学要跋涉十几里的山路,天地自然给他进行了最早的审美教育。他的父亲是一名有二十年工作经验的村官。后来,他成为山村里走出来的第一名北大研究生,师从于中国“景观学之父”俞孔坚教授。
17岁的汤敏(图中举扇子那位)

作为一名“村官二代”,他似乎天然地有一种社会使命感,而北大的求学经历也增添了他对人类社会充满好奇和正义感,希望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能够为社会解决问题。从北大毕业后,他先后进入政府和景观规划、咨询、旅游、投资等行业公司,但都没能尽全力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
2010年他利用业余时间,创办了“可持续城市公益论坛”,在还没有微信和微博的年代,他和一批城市规划领域的讲师,在长三角四个城市给市民做公共讲座,跟大家讲行业内的事情,告诉大家怎么看待城市规划里面不对的地方。
2010年,汤敏面向儿童开展可持续公益论坛

后来微信兴起了,他马上意识到自媒体的力量,一口气同时运营六七个规划景观类的微信公众号,现在有三四个还是行业内的主要影响力媒体。从2015年六七月开始,他开始走公益诉讼的渠道。帮环境受害人群维权。直到2015年11月份,他遇到了梅州围龙屋的事情。
当汤敏第一次我看到梅州新城区的规划时,内心是很生气的。根据新规划,整个梅州市区,几乎百分之八九十的围龙屋要被拆掉,他从专业角度认为规划完全可以不用这么大拆大建。当时梅州有一个规划师自己在网上呼吁这件事情,但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于是汤敏呼吁号召广州深圳的各个领域的朋友组团到梅州考察。回来后他们就写了几篇文章在微信上传播,加起来近10万的浏览量。
围龙屋关注的事情给了他很大触动,全国那么多需要帮助的古村落,“救火式奔走”跑不赢古村落消失的步骤,他觉得需要建立一个全国的古村落保护监督网络,给每一个县建立一支古村志愿者团队,让每一个古村都能有当地保护团队可以依托。
2014年,古村之友关注保护梅州围龙屋

顺理成章地,汤敏从兼职转向了全职进行保护古村的事业,他认为,保护古村是关乎国家文化安全的公益性项目,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整整一代人的责任。而中国目前的公益圈里,草根公益人更需要相对有社会各层技能和项目运营方法的引导,从而搭建起可持续的公益生态系统。为了这份责任,他甚至变卖房产,不断漂泊,把全部积蓄投入这份事业的启动过程。
汤敏说,“每个人的人生目标是跟时代相关的,中国目前正在走向社会创新的必要关口,这是时代给予我们有别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阶段的价值观,我认为古村的事业最终会超越这个时代。我们说富不过三代,而公益这笔精神财富却是可以传千秋万代的。”
热爱古村的伙伴们,经常组织下乡调研

古村之友的公益创新之处有哪些?

汤敏:我的创新并不在于多么有才能,多么聪明,而在于我们足够了解现实困难,从现实中摸索出来的。我们看得到,其实每个人的公益热心都是有的,但公益的力量太分散,即使个人自身能力再强,终归受限于精力不够,不能发挥最大作用。而现在到了互联网时代,我们知道互联网精神提倡的是完成信息的链接,而我觉得古村之友实际上是在完成人的链接。当每个人个体有困难时,他都会去找到同伴来解决问题,互联网可以说正是应合了人性的这种需要,每个人都能通过互联网去找到自己志同道合者去实现理想的需要。
从过去我也深刻感知到,我一个人甚至一支队伍,也是自身难保的。我曾有一句话是,当组织在找志愿者时,志愿者也同时在找组织,而此刻他们相遇了。我愿意来做这样一个草根志愿者组织的连接器,让分散的社会资源聚合后,形成很强的资源互助、传播影响、信息沟通和鼓励陪伴。
所以古村之友的公益创新主要是三点:
1)把活生生的人连接起来;2)用好分散的社会资源:在互联网工具中,通过众筹众包、免费资源和互联网社群分享经济的基础上,把工具效能最大化,近乎无成本地使用,有效地跨越了传统公益投入大力成本进行实体运作的模式,而以互联网免费资源和社群连接实现古村保护和活化,不受制于单一的渠道和资金约束;3)形成前中后层的合作分工,我们的组织模式是:地方团队(市县级团队)实现项目落地,中层团队(省级团队)完成组织管理和信息疏导,后层(总部核心团队)完成资源整合、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这种模式让体系化运作既有效又普惠。
微信检索出来的古村之友的自媒体集群

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目前古村之友做的事情?

汤敏:我们找到了和我们有共同原文的志愿者们一起形成合力有效地进行组织体系建设、资源共享,让每个有古村梦想的人都不孤单,也都有希望实现他们的梦想。

2015年,首届中国古村大会,汤敏在“古村夜话”现场
你对于古村保护的愿望是什么?
汤敏:我们的愿望是——
1)希望未来找到古村活化的模式,让我们在古村里面能够过上“现代+传统”的生活,让新乡贤返乡,让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都能同时运转,让每个老宅都有“旧屋新生”的那一天。2)通过对古村老宅的关怀,让人们感受到城乡的社会落差,让古村成为现代人的心灵教化场所,让更多人可回望、回馈最终回归乡村。 古村之友是一批对文化和社会关怀觉醒得比较早的人。我的判断是,未来社会有70%-80%的人会成为古村之友,此刻我们的愿望恐怕是二十年后大家的愿望,所以我们大声疾呼,希望让未来的人们少一些遗憾。 古村之友广州增城区黄屋村创客基地项目启动


目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过去我认为,困难在于我们太草根,找不到支持者,现在我才意识到,恰恰是资源、人才、资金的匮乏,锻炼出我们像草一样只需一滴水就能滋养开花的本领。真正的困难都不来自于外部,在古村之友步入成年中年期后,我们发现,体系的稳定和成熟个体与其他关系的和谐共生,是我们面对的并无前人可鉴的全新课题。
目前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和政府、合作企业之间的关系和合作界限,古村之友注定不会是一个自己单干的组织,我们会团聚一切可以团聚的资源。这个界限的把控掌握在古村之友组织内部各个层级的风险应对和分工协作,在国内目前的公益组织里,还比较少有可借鉴的经验。
对此,我们的原则是,本着保护和活化古村的使命,不忘初心,尽可能让自己姿态低一些,甚至受点委屈,而留下容纳我们的空间。我最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功成不必在我,但功力必不唐捐”,只要有人愿意为古村做事情,我们愿意开放一切资源协助。 还有很多人担心古村之友的志愿者管理问题。我们采取的是一种重价值观、轻体制化的管理模式。因为重度的组织化会让人形成强依赖性,每个人在自己岗位上等待被指令引导,会产生很重的组织工作成本。而我们并没有做大组织的愿望,希望围绕古村保护活化的事情来推动组织,每个个体能从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跳出框架和边界。当然,弱组织化必然存在弊端和风险,我们需要从思想和价值观上不断输血正能量,把好事做得更好,来弥补松散带来的不良影像,大浪淘沙,时代会记住我们付出过的努力。
同时我也希望古村的工作对大家来说是一件轻松愉悦的事情,不想把组织搞得那么严谨、威权化。我们之前几个核心地区牵头人曾经打过一个赌,说我们要一起活到99岁,把古村的事业干到96岁,剩下3年再退休玩儿。

 


 
传播是为了公共利益,2014-2015绿色中国年度公益人物,请为汤敏带领的古村之友所开展的这项意义深远的古村保护活化民间公益行动投上一票(进入“阅读原文”)。
附上一篇足够真诚的拉票文。(下文为节选)
这位北大师兄成为了公众人物:全国古村之友志愿者网络的发起人,在短短时间内以燎原之势迅速建立各地分支,连成网络,呼吁并投入保护和活化那些在城市化进程中濒危的乡土遗产,而从思想者到行动者,各项工作开展同样深入浅出,有板有眼,并且可谓呕心沥血,成为了广大古村之友口中的“村长”,“中国古村之友”的精神和行动领袖。难能可贵的是,严谨的品格造就了不浮夸,思考的深度成就了不乌托邦的行为风格,一步一个脚印,广泛动员,巧妙布局,打出了一场又一场漂亮的战役。



文/小蚊

编辑/小蚊

全国古村落保护志愿者组织古村落保护与活化
全国30个省、直辖市、地区
数万名古村志愿者

近千家古村落保护与活化的社会组织

共同参与


古村之友的主要公益项目

(1)古村救援通道

古村之友欢迎在古村保护过程中需要法律援助、公益诉讼的朋友们与古村救援通道联系。


(2)古村创客支持

古村通过公益众筹、资源平台、能力提升、流量支持等系统方式帮助古村创业成功。

(3)古宅公益修缮

古村之友公益帮助偏远地区、贫困地区的公益修缮,修缮一幢古宅、活化一座古村。有符合条件的古宅和古村,欢迎和古村之友联系。


(4)古村公益出版

寻找古村文人学士、族谱村史里动人的故事,有出版需求欢迎和古村之友联系。


微信号:gucunzhiyo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