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博士就业形势到底如何?《Science》文章评论区已炸……

2016-05-31 X-MOL X一MOL资讯


前几天,《Science》杂志社有三十年经验的政府科学政策资深专家Jeffrey Mervis在《Science》刊文,以“'Employment crisis' for new Ph.D.s is an illusion”为题抨击媒体误读数据,夸大博士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Science》:博士就业危机?纯属瞎扯!)。此文一出,在Science网站上就招来了众多吐槽,其中不少评论相当有内容,应读者要求,X-MOL将其整理编译于此,希望能为这一沉重话题带来更多解读的视角。

图片来源:f11photo/iStockphoto


有多条评论直指这篇文章会误导读者,粉饰太平。一些人认为博士就业面临两个问题,找不找得到工作?找不找得到合适的工作?而后者可能更严重。这些评论批评的正是Mervis在文中所说的“大部分的博士生都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原文:“……almost all of those new Ph.D.s are gainfully employed……”)。


RMurthy的吐槽言辞犀利,直指“博后”这一博士“就业途径”,他认为博后不能算是一种正式工作,只能算是一种培训,甚至是一种“廉价劳动力”。当他们“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之后,科研单位会毫不留情的将他们扫地出门”,就像是“一次性用品”那样。他开玩笑地说,博士们很快就会变成流浪汉中的精英了。他感叹道,“现实很骨感,快醒醒吧。别再抱着虚无缥缈的希望,别再误导年轻的一代,别让他们也掉进沟里。”


David Perry也赞同RMurthy的观点。他说,博士“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教授、博后、生物技术/制药公司的高级科学家、专利律师?还是服务员、图书馆管理员、杂工、瑜伽教练、酒馆老板?如果是后者,他们也算是找到工作了,但问题依然存在:博士们找到的工作是否与他们研究生所受到的学术/科研训练有关?如果没有,那么就是浪费纳税人的钱……



Quentin Jallerat也说,“博士是有超强耐力和意志力的一群人,他们可以日复一日的忍受实验失败,直到最终成功,也可以数年坚持周末也工作,只为一个复杂的课题。这样的人找到工作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他们找到的工作是否适合他们自己?是否适合整个社会?不合适的工作是对一代人才能的浪费。”



JonP、Julie Hoy和Michelle Serapiglia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证明博士找工作有多么不容易。JonP以他的同事为例,有好几篇paper,在耶鲁大学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完成了博后训练,现在在一个临床兽医实验室,挣得还不如他在公立学校做老师的老婆……他同样也吐槽了“博后”,认为博后不能算作正式工作,有“一万种理由将其排除在外”。Julie Hoy说她身边有人从顶级高校毕业,花了两年的时间才找到工作,还与科学研究没什么关系。Michelle Serapiglia说的是自己的经历,她拿到博士学位已经过去六年了,现在还在做博后,她的丈夫拥有化学硕士学位,现在在一家五金店工作。


Mervis在他的文中提到过“千万别相信!再仔细研究一下现有的数据……”(原文:“Don’t believe everything you read. Dig deeper into the available data……”),对这一点,Alex Washburne和cactusren等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从数据入手进行“科学地”吐槽。


Alex Washburne引用了Mervis原文中的数据:(1)2014年SED调查结果中就业率为61%,相对2009年的69%有所下降。他认为就业率的下降比例很显著,达到了11.5%;(2)NORC提供的另一项调查数据表明博士毕业后两年内的失业率在1999年和2010年都是1.3%,在2012年才达到3.4%的峰值。他认为失业率上升趋势非常明显,达到了184%。Washburne说Mervis文中对这么重要的两个数据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这本身就不科学。


Cactusren做的更加深入,他调查了Mervis引用的SDR数据,发现Mervis完全忽略了“兼职工作”,把这个数据也考虑在了就业人数之中。兼职比例已经从1993年的5.6%上升到2001年的7.1%,在最近的2010年和2013年更高达10%左右。他觉得“作者在文中建议读者‘再仔细研究一下现有的数据’,或许作者自己应该先仔细研究一下。”



Jenny Li的评论更激进,她认为这篇文章背后有阴谋,是一个“向下一代推销博士陷阱的庞氏骗局”。她还用近期美国劳工部提出的新“加班费”法案为例证,雇主需要为年薪低于47,476美元(或者周薪低于913美元)且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0个小时的员工支付1.5倍的加班工资,而大部分博后会因为这项法案获得实际利好:要么涨工资,要么拿加班费美博后工资或因新“加班费”法案而上涨)。她说,“博后的悲惨境地连劳工部都看不下去了,这才有这么一部加班费法案。”

(注:庞氏骗局一种金融领域投资诈骗方式,简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


JonP在Jenny Li关于“加班费”法案的评论后继续补刀,他说他在学术机构随后对此法案的反应中看到了各种“黑色幽默”,PI们已经在哀叹这一法案将是“科研的终结”。



有少部分读者还是提出了积极的建议。Joanne Kamens说,“我看到许多新博士都得到了很好的工作,前提是不再只把‘终身教授’定义为‘很好的工作’。博士可以做、能做好、喜欢做的工作有很多很多。”她认为,真正的问题在于“博士们通常花费很少的时间在研究生阶段考虑他们的职业生涯”,而这必须要改变。


Reid Putney回复Kamens的评论,他认为尽管博士们可以做很多工作,但他们在研究生院的五年经历完全是以学术研究为培养方向,如果最终还是要做非学术的工作,读博还有必要吗?对这一担忧,Kamens也认为,读博需谨慎


lia Zambetti也建议还在研究生院的博士生们能更多的接触学术研究之外的就业途径,提早做好准备。她举了个例子,她很少看到博士生们使用LinkedIn和相关的资源,他们经常会说,“我又不做商业,不需要这些”。



看着上述评论,X-MOL团队里的博士们也心有戚戚,“读博需谨慎”。而X-MOL不久之前进行的一项调查——“今年化学专业的毕业生有多少已经找到工作了?”,其结果或能从某个方面说明就业之难。


我们于3月27日上午在X-MOL的订阅号里发布了这个问题,截止3月30日中午13点45分,一共有1,087位同学进行了回答,其中包括本科生222人、硕士生515人、博士生350人。


在222名本科毕业生中,已经拿到满意offer的有57名(占25.7%),有offer但是都不太满意的64名(占28.8%),还没有offer的101位(占45.5%)。


在515名硕士毕业生中,已经拿到满意offer的有107名(占20.8%),有offer但是都不太满意的192名(占37.3%),还没有offer的216位(占41.9%)。


在350名博士毕业生中,已经拿到满意offer的有72名(占20.6%),有offer但是都不太满意的120名(占34.3%),还没有offer的158位(占45.1%)。


那么,亲爱的读者们,你们觉得博士毕业找工作容不容易呢?




X-MOL求职广场重磅来袭!

强生-研发职位(上海):Sr. Principal Scientist/AD, Lung Cancer Drug Discovery

强生-研发职位(上海):Associate Director, Medicinal Chemistry

强生-研发职位(上海):Scientific Director, Small Molecule API


礼来-研发职位(上海):Project Leader/Principal ScientistII, Medicinal Chemistry


点击上述职位名称,到详情页面


本文版权属于X-MOL(x-mol.com),未经许可谢绝转载!欢迎读者朋友们分享到朋友圈or微博!


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轻松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