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JACS:Ni催化CO2对1,3-二烯的选择性双羧基化反应

2018-02-13 X-MOL X一MOL资讯

‍‍‍‍


发展高效构建C-C键的方法一直以来都是有机合成方法学领域研究的目标之一。与传统的取代、加成等反应相比,将来源丰富的CO2作为C1合成子用于构建C-C键无疑更具有吸引力。在不使用化学计量有机金属试剂的前提下,将CO2区域选择性地引入烯烃中成为合成羧酸的重要方法,尽管这类反应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然而目前仅局限于CO2的单次插入过程,最终在分子中引入单个羧基。如何通过催化反应在分子中引入多个CO2构建多羧酸结构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问题。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化学研究所(ICIQ)的Ruben Martin教授课题组一直致力于过渡金属催化CO2活化及转化反应的研究。基于以往的工作,作者尝试从1,3-丁二烯出发,在过渡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CO2的两次区域选择性插入来制备己二酸,这种物质是合成塑料及黏合剂的重要原料。如果这一设想可以成功实现,将进一步推动1,3-二烯催化双官能化研究的进展。但看似精彩的设计也面临着如下挑战:(1)1,3-二烯易于发生调节聚合反应;(2)反应往往会得到单、双羧基官能化的混合物,且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为了实现这一过程,作者尝试在体系中阻断负氢来源,完成第一分子CO2插入后,另一分子的CO2可区域选择性地对形成的活性中间体I再次插入,随后在还原剂的作用下再次形成Ni(0)催化剂完成催化循环,最终实现了标准大气压CO2的氛围下CO2的两次区域选择性插入,高效地得到二羧酸产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 Am. Chem. Soc. 上。

图1. 烯烃C=C键的羧化反应。图片来源:J. Am. Chem. Soc.


作者选择1,3-二烯1a作为模板底物对反应条件进行筛选,在标准大气压CO2的氛围下,使用NiBr4(TBA)2作为催化剂、L7作为配体、Mn用作还原剂,反应以DMA作为溶剂,在50 ℃的条件下能以74%的收率、2.4:1的Z/E构型比得到二羧酸产物2a

图2. 反应条件的优化。图片来源:J. Am. Chem. Soc.


在最优条件下,作者对底物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考察。为了避免分离纯化困难,作者将反应结束后的二羧酸产物进行原位酯化、烯烃双键还原,以得到的己二酸酯衍生物进行定量。不同取代基修饰的1,3-二烯结构都可以顺利地参与反应。酯基(3j, 3k)、氰基(3m)、羰基(3p)和酰胺(3q)等官能团在该体系中都可以很好地兼容。值得一提的是,Ni催化剂的作用下C-O键往往容易断裂,但在该体系中酯基OPiv(3k)却不会受到影响,可用于产物的进一步衍生化。

图3. Ni催化1,3-二烯的1,4-二羧基化反应。图片来源:J. Am. Chem. Soc.


除了结构复杂的1,3-二烯外,作者还尝试将该方法应用到1,3-丁二烯、异戊二烯和戊间二烯等简单分子的双羧基化反应中,最终分别以61%、63%和65%的收率得到目标二羧酸产物。

图4. Ni催化简单二烯分子的1,4-双羧基化反应。图片来源:J. Am. Chem. Soc.


为了深入了解反应的机理,作者还设计了一系列的探索实验。首先,他们以环己二烯10作为底物在标准条件下参与反应,主要得到反式的产物,由此说明CO2的第二次插入可能通过π-烯丙基Ni中间体形式上的背面进攻来完成,但无法排除CO2插入前发生π-烯丙基Ni物种互变异构的转化。作者进一步尝试确证反应中可能的中间体,研究Ni-1物种的反应活性。制备得到的Ni-1无法与1a、CO2反应得到目标产物,由此证明反应可能不是经由Ni-1中间体,COD作为非无辜配体在反应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作者还尝试制备L7配位的π-烯丙基中间体I,但以失败告终。作者转而合成类似结构的中间体Ni-2,并将Ni-2引入标准反应体系,能以37%的收率得到目标产物2a。目前,反应具体的机理尚不明确,仍需进一步的探究。

图5. 反应机理的研究。图片来源:J. Am. Chem. Soc.


——总结——


Ruben Martin教授团队在Ni催化剂作用下,实现了标准大气压CO2的氛围下CO2高选择性地对1,3-二烯进行两次插入,由此构建多种己二酸结构。反应的条件温和,具有理想的产率和区域选择性,官能团兼容性好。作者将继续深入研究该反应的机理,并进一步发展不对称的催化过程。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Ni-Catalyzed Site-Selective Dicarboxylation of 1,3-Dienes with CO2

J. Am. Chem. Soc., 2018, DOI: 10.1021/jacs.7b13220


导师介绍

Ruben Martin

http://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44773



本文版权属于X-MOL(x-mol.com),未经许可谢绝转载!欢迎读者朋友们分享到朋友圈or微博!


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轻松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化学 • 材料 领域所有收录期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