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贵州自驾有感:其它穷国,已经没有机会了。

teafox 茶狐看世界 2023-04-19
  请戳蓝字关注“茶狐看世界”

贵州,从何而来?

与那些历史悠久的省份不同,贵州地处边陲,明朝才建省,而建省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加强朝廷对云南的控制,所以贵州的原始版图,其实就是一条向云南发兵的线路,然后从线路周边几个省,分别划出一点地,凑出了贵州省。

省会贵阳,早期是作为驿站枢纽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很大一部分人口都是明代军屯移民后代,包括屯堡人、穿青人、穿蓝人等,都是汉人军屯的后裔,文化上和本地土著有明显不同。

到了清朝,由于贵州的经济实在拉垮,朝廷就把四川的遵义划给贵州。如今,黔南三区都是自治区,更贴近云南广西,西北毕节、遵义、六盘水,文化上可能更接近川渝。

六盘水这种更是现代发现煤矿之后才建的市,连名字都起得非常随意:六枝+盘县+水城。

但这还不是最随意的,贵州南部三个地级州,名字居然是:黔西南、黔南、黔东南,听起来就像几个编号而已,随意到连名字都没有。如果把衢州叫浙西南,丽水叫浙南,温州叫浙东南,这几个地方的人,能受得了吗?

贵州有多穷?

在农业时代,贵州的落后主要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

贵州省面积的62%是岩溶地貌,特点就是石灰岩很多,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这种物质在有水和二氧化碳的情况下,会分解形成碳酸氢钙溶解,条件改变后这个反应是可逆的,导致土壤贫瘠,可利用的土壤面积很少,贵州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没有水,没有田,在农业时代,能不穷吗?

海雀村位于贵州省毕节市 ,曾是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战场,聚居着彝族和苗族群众,神秘的夜郎古国遗址仅有一山之隔。

1985年5月31日,新华社记者刘子富写下了标题为《新华社贵州分社记者来电告急:赫章县有1.2万户农民断粮,少数民族十分困难却无一人埋怨国家》的文章,他是这样描述当地的贫困状况:

“5月29日,记者抵达海雀村,看了11户农家,家家断炊......记者走进苗族人家,安美珍大娘瘦得只剩枯干的骨架支撑着脑袋。她家4口人,丈夫、两个儿子和她。全家终年不见食用油,一年累计缺3个月的盐,4个人只有3个碗,已经断粮5天了......记者在海雀村一连走了9家,没发现一家有食用油、有米饭的,吃的多是玉米面糊糊、荞面糊糊、干板菜拌四季豆种子。这9户人家没有一家有活动钱,没有一家不是人畜同屋居住,也没有一家有像样的床或被子;有的钻草窝、有的盖秧被、有的围着火塘过夜。”

如果说当时海雀村的生活水平远不如现在非洲的贫民窟,很可能有人不信。2016年,我去过南非的Soweto贫民窟,当地人虽然穷,但至少可以吃饱,居住条件虽然差,但至少还有铁皮屋,衣着谈不上美观,但不至于衣不遮体。虽然穷困,但脸上依然挂着淡淡的微笑,身材比较丰腴,应该不缺油水。一个五口之家,各种煮锅,就至少有7个,刷得蹭亮,看得出来,依然还有爱美之心,对生活还没有绝望。

曾经的海雀村

现在回头看1985年新华社记者的文字,贵州的穷完全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力。1985年的时候,我虽然年纪小,但已经可以记事,沿海地区虽然也不富裕,但起码比2016年的南非贫民窟要强很多。比起1985年的贵州毕节山区,那是好太多了。 

我写上面这一段,无非就是想说明,贵州曾经的确穷,基础也确实差。幸亏现在变好了——最近24年,海雀村人均收入增长百余倍!与此同时,改开40年,中国人均收入增长22.8倍,也就是说,海雀村奋起直追,增长速度远超全国平均。海雀村就是整个贵州省的缩影,尤其是最近20年贵州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
2005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上海,为1.86万,贵州是3625元,贵州是上海的六分之一。2021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北京,为7.5万,贵州是2.3万,贵州是北京的三分之一。可见,16年间,贵州与京沪差距,从六倍缩小到三倍。

2005年贵州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就等于400多美元,国际上做比较的话,这个水平恐怕比很多非洲国家都低。而在2022年,贵州省人均GDP为52348元,相当于8000美元,超过了巴西、泰国、马其顿,放眼全球,现在的贵州非但不穷,反而是小富。如果现在和南非比,贵州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可以碾压对手。

贵州的高速公路
我去贵州自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体验传说中世界第8的贵州高速公路。

为什么贵州最近二十年能突飞猛进?主要原因,我认为是国家大力扶持。先富帮后富,这是天经地义的,否则为啥作为同一个国家呢?

经过一番互联网考古,我查到一篇2014年由贵州本地人写的文章,分析贵州为什么穷!

作者认为,核心原因就是——交通,没有之一!为什么是交通?因为贵州交通实在是太糟糕。地形崎岖导致贵州修建高速公路的成本,往往是平原地区的好几倍。

目前来看,贵州省内的交通网络主要还是依靠二级公路。有句话叫做“要致富先修路”,路都没有还谈什么致富,作者在遵义长大,这里是除省会外贵州最「发达」的地区。然而,2014年,遵义都还没有一条高速公路和铁路。遵义多山,要修高速路,就要打无数的隧洞,修无数桥梁,就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这些东西贵州都没有。

当时,贵阳到铜仁没有直达的火车,转车要6个小时,开车要十几个小时。(如今,从贵阳到铜仁,走高速公路331公里,只要4小时,如果坐高铁,只要1小时40分钟。)

实际上,贵州的自然和旅游资源,以及气候环境,在全国都不算差,可奈何交通条件太差,人流和物流的成本非常高,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服务业发展受限,产业都没有就不用谈结构了,这相当于先天不足,你一个瘸子怎么和正常人赛跑?

然而,从2014年到2022年底,仅仅8年时间,贵州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8331公里,排全国第4,综合密度排全国第2。

贵州面积,排全国第15(17.6万平方公里),人口全国第17(3856万人),经济总量全国第24(2022年GDP为2.02万亿),人均GDP只排在全国第28(2022年5.2万元)。

贵州人口密度219人/平方公里,和英国、德国大体一个档次(英国人口密度272人/平方公里,德国人口密度232人/平方公里)。

但2022年底贵州的高速公路里程已经是2.16公里/万人。德国是高速公路的故乡、欧洲工业最发达的大国,贵州人均GDP只有德国七分之一,但人均高速里程已经远超德国(1.57公里/万人),而工业革命的故乡英国,人均高速公路0.6公里/万人)不到贵州的三分之一。


贵州高速公路的是非功过

贵州这地方,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两银,自古以来都是东亚大陆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但近些年成了「基建狂人」的样板地区,很多人不以为然。

最近我看了很多关于贵州高速公路的文章,其中有很多人,为了反思而反思,认为贵州高速公路,造价过高,入不敷出,并不值得骄傲自豪。

自媒体写手主要来自城市,而中国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区。他们对贵州的空间概念不了解,比如,在贵州,从点A到点B,看上去近在咫尺,其实走起来却远隔万米!很可能中间隔着一条深不可测的山谷,或者河流。

举一个例子。贵州目前造价最高的公路桥是「坝陵河大桥」,全长达2237米,含连接线一共5.8公里,耗资14.8亿!看上去非常昂贵,每公里路面造价约3亿。
但是,我们评论造价不能脱离当地的实际情况。如果没有这座桥,要横跨坝陵河水道,就只能走既有的国道G320,我亲自去地图上查了一下,总距离为23.5公里,耗时36分钟。 
而走「坝陵河大桥」,只需要5分钟5.8公里。时间上,节省了30分钟,路程上,少了18公里。

如果所有车辆,包括小轿车、SUV、卡车、大巴的平均油耗为10L/百公里,走原来的老路18公里,油费就要13块钱。而贵州高速的收费虽然贵,但最多也就0.7元/公里左右,走「坝陵河大桥」,过路费也就5元。

所以,有了大桥之后,经济上,节约了13-5=8元。时间效率的提高,就更加难用金钱衡量,如果每辆车节约30分钟,每年路过的车辆成千上万,累积节约的时间,很可能是好几年。

至于贵州高速公路造价高,早就是老黄历了。让我举几个例子,都是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

贵州德余高速,连接德江县和余庆县,全长102公里,耗资141亿,平均每公里造价1.4亿。

浙江柯诸高速,连接柯桥和诸暨,全长39公里,总投资175亿,平均每公里造价4.5亿。

浙江金丽温高速公路东延线,全长22公里,项目总投资111亿,平均每公里造价5亿。

同一个时期,浙江高速公路的造价,几乎是贵州的3倍,差距为何如此之大?

主要就是拆迁成本,贵州虽然多山,架桥打洞的成本高,但山区地广人稀,拆迁成本低,不但弥补了造价,甚至让贵州高速公路比东部发达地区便宜。

贵州高速公路收费高,很多人以为是造价贵,其实不然,真正的原因是贵州高速车流量低。
除了高速公路,我们也不能忘记普通公路。截至2022年底,贵州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0.9万公里,德国公路总里程约65万公里,贵州的公路里程相当于德国的32%。而贵州人口(3856万)相当于德国(8300万)的46%。也就是说,贵州人均公路里程,相当于德国的69%。
表面上,贵州的人口密度和德国差不多,但德国相对分布均匀,贵州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略平坦的都市区。所以,贵州更需要主动脉,德国则更需要毛细血管

我在德国自驾很多次,几乎走遍了德国的大部分地区,其实,很多德国普通公路的规格,都比贵州的强。以我的经历,贵州很多高速公路的限速为100和80,在中国平原地区,限速普遍在120,而在德国很多高速公路,甚至不限速。也就是说,与德国比,贵州的高速公路规格普遍不太高,这也是无奈的选择,因为贵州山地太多。

我曾经问过一个从事公路建设的朋友,他说,其实在贵州,高速公路的建设成本和国道差不多,因为双车道更本不够用,速度也受限,所以四车道是唯一的选择,另外,该架桥的架桥,该打洞的打洞,也没啥区别。唯一的区别在于,高速公路是封闭化,立交化,成本略高一点点。但高速公路可以合法收费,国道就不一定。如果收费的高速公路,都入不敷出,那么不收费的国道,就更加困难。
总之,对比德国,贵州公路交通却是有点超前,但绝不是过度超前,高速公路不但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
公路建设的效果
高速公路不但带来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人流和物流通畅了,还必然带来新的观念。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卫生条件」和「人的气质」。

卫生条件
大约十几年前,我在贵州坐过大巴车,如今回想起来,简直就是噩梦。沿途服务区只能用脏乱差来形容,餐饮区就像泔水槽,菜色屎黄,苍蝇乱舞。卫生间就像农村的茅坑,污水横流,臭气扑鼻。当时,西部高速服务区,就像30年前浙江的国道路边摊,那是一种肉眼可见的落后。

这次,我自驾的范围,主要在黔东南,如果说贵州是中国最穷的省份之一,那么黔东南就是贵州最穷的地级州。贵州最穷的十个县,有九个在黔东南,分别是:岑巩县、剑河县、三穗县、锦屏县、施秉县、麻江县、台江县、丹寨县、雷山县。我打赌,这些名字,大多数人都没听说过。

就在这贵州最穷的自治州,高速公路服务的厕所,让我刮目相看,无一例外非常整洁,干净程度甚至超过沿海发达地区。
人的气质

以前的云贵一代的农民,可能是没有见过什么世面,经济条件也比较差,见到外来人,要么木讷,要么蛮狠,要么憨笑,要么俯视,要么仰视,平视的比较少。如今,随着视野的开阔,经济的改善,当地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语言障碍完全消失,我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开车闲逛,路过一个小店,看到一群妇女聚在一起。走近一看,原来她们在削荸荠。其中一个大妈,还主动问我,是哪里人?住在什么地方。甚至还给我一个刚削好的荸荠。


写在最后

中国是极少数没有经过殖民的工业化国家,而原始积累都是血腥的,西方靠殖民,我们靠什么?我们的工业化初期,亏欠农民工的实在太多,有些话,我不方便说,大家应该心里有数。
贵州就是当年的农民工输出大省,和其他被殖民的亚非拉国家相比,贵州的幸运之处就是,在原始积累阶段,可以输出剩余劳动力,而工业化之后,又得到国家的反哺。

与此同时,大多数亚非拉国家,都是被西方工业国吃干抹净之后,就弃之不理。你可曾看见二战后,西方殖民者给非洲建过一条铁路?或者一条高速公路?没有!完全没有!

另外,还有一些人,总是喜欢说,国家宁愿把钱给亚非拉,也不投资建设自己的欠发达地区?这些人说话,是否经过脑子呢?他们可以去查一下。中国在国外到底建设了多少高速公路?

中国输出基建的旗舰项目就是巴铁的「中巴走廊」,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高速公路项目,也就是所谓的M5高速公路,连接木尔坦和苏库尔两地,全长392公里。2018年2月开工,2022年7月竣工,从此之后,中巴之间的高速公路项目就没有进展。

其它零碎的高速公路项目,还有黑山、塞尔维亚、阿尔及利亚……等等,规模都不如巴基斯坦的M5,其中主要是收钱干活的工程外包项目而已。 

而截止2022年底,贵州高速公路8331公里。如果贵州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那么贵州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将排名全世界第8位。仅次于法国,高于日本、意大利、墨西哥、英国、韩国。
这8331公里高速路,是数十年间,一万多亿人民币的投资,坚持不懈的建设,才有这样的结果。

换句话说,穷国要搞基建,实在太难了,要资金没资金、要技术没技术,西方不帮忙,中国也不是凯子,就算能帮忙,也会仔细掂量掂量,你到底值不值得帮忙!毕竟,连巴铁,我们也才修了392公里的高速公路。而没有基建,穷国就像1985年的贵州,永远摆脱不了贫穷的诅咒!

最后,让我展示一张照片,拍摄于贵州高速公路服务区,当地司机最主要的食物还是方便面。这样说吧,如果沿海发达地区的服务区,10个人只有1个吃方便面,那么在贵州,这个比例可能是10个人有5个以上,吃方便面。
这说明,贵州人的收入还比较低。一方面是坏事,说明经济水平依然落后,另一方面,也是好事,说明贵州经济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

不要说贵州人的收入超英赶美,就算达到沿海地区的水平,贵州的车流量还可以提高很多倍,高速的利用率就会提高很多。到时候,大家很可能要感谢当年建设高速公路的先见之明。

今天就先聊到这里,喜欢的话,请在右下角点一下“在看”,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