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红色精武·权威解读】西青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主题解读

2016-12-23 微励精武

微励精武
讲述您身边的事儿

中国共产党天津市西青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于12月20日闭幕。大会的主题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加快西青城市化进程,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


一、为什么要确立这样的主题

1.与市委对西青提出的新要求相一致。市委书记李鸿忠同志到天津工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来西青两次,专门针对西青区提出了要搞城市化而不是城镇化的新要求,这样才能体现并用好“双重优势”。理论上讲,城镇化和城市化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市委书记李鸿忠同志要求的,是我们要突出差异性,体现更高水平,建设更有特色的精致城区。

2.与区委“十三五”规划建议目标相衔接。我区在“十二五”时期提出的“新西青、新城市”目标,随后的“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打造五个新城,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是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目标而确定的。这次全会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加快城市化进程,其中小康社会是有量化标准、有时间要求的,而推进城市化,是西青区新形势、新阶段的奋斗目标,这是一个较长时期的奋斗过程。区委全会制定的今后五年目标恰恰与“十三五”时期有重叠,所以必须统筹考虑这两个节点和两个目标的衔接和递进。这也充分体现了西青区的发展历程和发展思路的演进过程。

3.与西青区发展阶段相适应。经过多年发展,西青区示范镇建设加速了农民向城镇集中,逐步成熟扩展的园区推动了重点产业的聚集,不断完善的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提升了城镇品质。到2015年底,西青区城镇化率已达到90%,这是来自于市核算口径的权威统计。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提出推进城市化进程的目标和主题,既是符合西青实际的,也是顺应西青未来发展趋势的。


二、确立这个主题,我们具备哪些优势

1.区位优势。西青区正位于全市十六个区 “六四六”(六个中心城区、四个环城区和六个远郊区)布局中的“四”的位置,既有紧邻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主要是城市服务功能完善、资金项目汇聚),也有相对丰富的空间资源(腹地广阔,拥有空间、土地和生态优势),这就是市委书记李鸿忠同志给我们分析指出的“双重优势”(现有内六,又有外六)。这样的地区必然是城市扩张的储备区。如果只是搞简单的城镇化,层次就偏低了,优势就不突出了。

2.产业优势。西青区已经形成了“二三一”的经济发展格局,同时第三产业还在不断壮大。农业在全区的经济份额和农民的收入占比中正在逐步弱化。这种产业格局的大转变也改变了农民的就业格局,开阔了农民的创业渠道。使西青区农村形态越来越淡化,城市形态越来越明显。

3.体制优势。随着示范镇建设的全面铺开,西青区两街七镇的社区功能、管理体制越来越优化;城市形象、基础设施已具备城市雏形和城市功能;针对农村城市化的各项改革也在加紧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使农民成为自主择业、自由迁徙的股民和居民,户籍改革使农民身份转变,实现城乡均等化,“村改居”使社区功能更强,村委会逐步减少直至消亡。有这样一个基础,我们的城市化步伐就会更加坚实。


三、怎样理解城市化与城镇化

市委书记李鸿忠同志来西青调研时既然专门提出西青不是搞城镇化而是搞城市化,那就是说二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也是在讨论中,广大干部群众疑问较多的问题。

相对于城镇化而言,城市化的开放性、公平性、包容性更强。它是一个转化和开放的概念,是一个持续的进程。城镇化是吸附和集聚的概念,是一个突出地域的设计。我们要搞的城市化,就是劳动力向二三产转,农村人口向城市居民转,农业由保障功能向生态功能转。这种转化是彻底破除了原有的农村形态、农村管理架构,是本质上的变革。形象概括说,就是“转化农民、消化农村、优化农业”。而城镇化是保留了“三农”原状、原功能,只是一个人口吸附和产业集聚的过程,并没有打破“三农”架构、“二元”结构,是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向多元经济的过渡形式,跟农民户籍身份是否转换无关,跟农村组织是否消亡无关,是与农业、农村、农民(居民)并存的一种状态。按照国务院《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的说法,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主要途径,这与城市化的目标是有本质区别的。


四、怎样理解中央、国务院对新型城镇化的要求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随后国务院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讲的都是“城镇化”。而我们为什么要提出城市化的目标要求,这该怎样理解?我们认为,中央的总部署是面向全国提出来的,它立足于广大农村的现实状况和发展需求,重点要解决“三个一亿人”的问题、破解“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生产和收入水平、拉动内需。这几个目的,是国务院《规划》和《意见》中明确的。从中也看出它与城镇化的要求,还是有区别的,那就是对“三农”状态的保留和改善。与我们这样的大城市近郊区的城市化是不同阶段、不同基础、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但是归根结底,总方向是一致的、目的是共同的,那就是经济转型、社会进步、全面小康。是我们这样的地区坚决贯彻执行中央总体部署的具体体现,千万不能曲解为非此即彼的矛盾对立。


五、怎样理解我们所处的阶段

对于西青这样一个大直辖市近郊区来说,我们城市化的进程可以理解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农村城镇化,从撤乡建镇开始,农业人口大量转移,进入二三产业,传统农业逐渐消失或弱化。目前,这一阶段我们已经完成了。

第二阶段是城镇城市化,即人口进一步聚集、配套功能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国务院《意见》(国发﹝2016﹞ 8号)中也专门提到要发展培育一批中小城市,允许其按照相同人口规模、城市市政设施标准进行建设发展。明确了“城镇”进一步扩大发展的结果就是“城市”。

第三阶段是城市现代化,即实现生产、生活与服务功能的升级。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是实现了高水平的城市化。市委书记李鸿忠同志在西青调研时,要求我们“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着力打造精致城区,在精致中体现城市品位和历史韵味”,这就是对我们的城市化提出的更高的标准和更高要求。

因此,我们西青加快城市化进程,近期的重点在于第二阶段,就是城镇向城市化迈进;方向在于第三阶段,就是建设精致新城区,与我们区委、区政府“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五个新城”衔接起来。


六、 加快城市化进程,需要做好哪五个统筹

区委书记李清同志所作的大会报告已经系统阐述了西青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总体部署,提出了打牢产业基础、载体基础、群众基础、社会基础、体制机制基础等五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并强调了全面从严治党,为加快西青城市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这既是推进西青城市化的总设计,也是全区今后五年工作的总安排,我们必须按照这个设计和安排做好今后工作。结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统筹:

第一,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实现紧凑集群集约、高效绿色发展,提高全局性。

第二,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按照市委书记李鸿忠同志在西青调研时提出的:西青区是直辖市下属区,空间规划起点要高,项目建设标准要高,粗放型的规划和建设是要不得的。因此要综合考虑区域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既要有创新,又要接地气,做到规划的刚性管长期、建设的标准是高品质、管理的模式是精细化,提高整体的系统性。

第三,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要通过改革,打破阻碍城市化进程的各项壁垒;要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链,让创新成为城市化的主动力,释放城市新动能;要延续西青历史文脉,结合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西青的新城市精神,提高持续性。

第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清新清洁,提高宜居性。

第五,统筹政府、社会、居民三大主体,合力用好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居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化进程的积极性。

如感觉不错,请点赞和转发支持,您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关注“微励精武”,了解身边的人和事,从此做个本地通


精武镇简介 微励精武

精武镇,著名爱国武术家霍元甲的故乡,位于天津市西南部,紧邻天津市中心城区,地处天津第三高教区腹地,面积57平方千米,辖18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常住人口逾13万。

魅力无限的精武,正升华“武”的灵气,提升“文”的内涵,彰显“绿”的气息,改善“居”的环境。

“十三五”期间,精武镇围绕医疗健康为主,新材料、数据物联、电子商务和体育旅游为辅的“一主四辅”的产业发展定位,积极构建由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生态宜居居住区、霍元甲文化旅游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区组成的“五区联动”发展空间结构,全力打造“自创引领、崇文尚武、宜居宜业的活力新镇”。

一个产业更强、空间更优、百姓更富、生态更美、活力更足的新城镇正在强势崛起。


微励精武 讲述您身边的事儿


微观精武,激励前行

微信号:Jingwuzhen201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