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本仅有200人看过的书,揭开了《绿皮书》没说的真相……

库管 Kindle电子书库 2021-04-14


本文共2655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2020年,还有谁没看过《绿皮书》

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个基层白人司机护送著名黑人钢琴家在美国南部巡回演出的故事,直接以8.9分的逆天高分空降豆瓣电影TOP100。

 

紧接着毫不手软地把奥斯卡颁奖典礼开成自家的party。


 

《绿皮书》是一本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黑人出行指南,肤色让才华横溢的钢琴家“寸步难行”,不得不找一位白人司机陪护。

 

种族歧视是戴在黑人脚上的镣铐,也是挣脱不掉的宿命。

 

而几乎在同一时期,美国南方的阿拉巴马州发生了一起关乎种族的命案。

 

18岁花季少女惨死,一名黑人被逮捕。

 

他拼命否认这起罪行与自己有关,但仍然“喜提”死刑,因为他的褐棕色皮肤,就是他最大的罪证。

 

这场“非死不可”的黑色幽默,就是《正义的慈悲》的开篇。

 

 

故事发生地,在美国种族歧视尤为严重的阿拉巴马州。

 

伐木工人沃尔特·麦克米伦和往常一样下班回家。

 

但在途中,一群白人警察逮捕了他。

 

之后,检察机关发出指控,控告这名黑人在7个月前杀害了18岁的白人女孩隆达·莫里森。

 

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砸得麦克米伦一脸懵逼。

 

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居然摊上了这等荤事儿。

 

尽管麦克米伦一再否认,但陪审团仍然凭借证人的口供判处了他死刑。

 

 

你以为接下来会是复盘、复仇、重获自由的桥段?

 

天真。

 

这就是一个工整而程序化的“栽赃”,麦克米伦当然没有杀人,他被逮捕仅仅是因为他的肤色。

 

一个黑人的原罪而已。

 

这个案子是美国司法史上著名的“沃尔特冤案”,同时也是布莱恩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笔。

 

布莱恩·史蒂文森是美国一位黑人人权律师,有“美国的曼德拉”之称,他的亲身经历在这部《正义的慈悲》中徐徐展开。

 

《正义的慈悲》不仅是布莱恩根据亲身经历撰写的回忆录,也是经导演德斯汀·克里顿改编上映的同名电影。

 

 

从哈佛大学的法律系毕业后,布莱恩带着他满腔的理想主义和进击热情,在蒙哥马利成立了“平等司法行动”组织,想为自己的黑人同胞们在美利坚留出一口喘息的空间。

 

这是一个免费提供法律援助的非营利组织,专门为弱势群体发声。

 

好巧不巧,布莱恩接手的第一个案子,就是这件案子,他发誓:一定要为麦克米伦正名。

 

 

仿佛是一出荒诞剧,真正的幽默就像是布莱恩为之辩护的肤色,都是黑色的。

 

而这个黑色幽默的背后,似乎总有一双无巧不成书的上帝之手。

 

肤色成为原罪,出生即为一名黑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个疑问,从马丁·路德·金到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是十几代非裔美国人心头的追问。

 

在《正义的慈悲》中,隐约给出了三个答案。

 

第一次出现,是布莱恩入狱去看望麦克米伦。

 

白人警察用一次近乎全裸的检查,使这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法律精英低下了高贵的头颅,屈从于自己的肤色,屈身于他所处的环境和时代。

 

布莱恩说律师不必搜身,反被质疑:你到底是不是律师?

 

就连两人的第一次见面,麦克米伦显然对布莱恩的天真和一腔热血感到不屑:


“你这个哈佛来的富家子弟,根本不知道我们的处境。自出生的那天起,我们便有了罪恶。”

 

 

第二次出现,是当布莱恩驱车回家时,被白人警察拦下,这是对麦克米伦被捕时的复刻。

 

当他询问警察盘查的缘由时,一位白人警察不屑一顾地说:“我能够让你回去,你应该感到开心。”

 

和黑人讲公平是可笑的,歧视本就是司空见惯的日常。

 

第三次,是在听证会后,布莱恩坐在河边的长椅上,与助手谈起黑人的历史与过往。

 

他说,没人愿意谈论,这里是几千名黑人奴隶进行转运和拍卖的地方。甚至在不远处,有不少黑人曾被从白人家中拖走,并处以死刑。

 

他哈佛毕业,是游走于美国法律界的精英,可他依然对自己的肤色无可奈何。

 

 

在麦克米伦重获自由的听证会上,布莱恩强调着自己碰壁无数次之后的伤痕:

 

“贫穷的反面不是财富,贫穷的反面是不完美的正义”。

 

 

现实生活中的布莱恩本人作为《正义的慈悲》的作者,在创作中他力求把真实作为第一标准。


再多的文字技巧,再丰富的语言渲染,都不如对种族歧视的真实描写传达出的第一感受来的雷霆万钧。

 

读完《正义的慈悲》,你会真正感受到自己的皮肤在升温,触感在变得奇怪。


它不只是你的保护层,它还是你的护身符。

 

 

作为“平等司法行动组织”的创始人和执行董事,布莱恩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共帮助了超过140名死刑犯获得救济和释放。

 

除了《正义的慈悲》这个标签,他身上你不知道的还有很多。

 

“美国的曼德拉”

 

当第一次见到现实中的沃尔特时,布莱恩·史蒂文森23岁,正在哈佛法学院就读。

 

他来自特拉华州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十几岁时,外祖父被试图偷走一台黑白电视机的混混杀死。

 

那时他不确定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只知道一定会与美国种族不平等的历史有某种关联。

 

 

当他第一次以实习律师的身份见到自己的“委托人”时,他发现狱中很多黑人囚犯,都没有机会得到法律服务,甚至有的人连自己的行刑日期都不知道。

 

于是,他下定决心要为正义而战。

 

麦克米伦的“慈悲”并不是简单的施舍,而是真正根植于自由和希望之上的宽恕。


就像不同肤色的灵魂拥有同样的尊严,不同颜色瞳孔下也有着同样的人性光芒。

 

 

2012年3月,布莱恩曾在加利福尼亚州发表TED演讲《我们需要谈谈不公》。

 

“这个世界的道德弧线尽管很长,但是永远向着公正的一方倾斜”。

 

“对于每个执着于人性、慈善和公正的人,我只想对你们说,向前看,往好了看,挺住”。

 

《正义的慈悲》像是一部”法律版“的《绿皮书》。

 

它同样在为黑人发声,为黑人平权,试图消除黑人所遭遇的种种不公待遇。但相对比《绿皮书》,它更有一种指向社会根部的普遍性。

 

因为“慈悲”的麦克米伦,只是千万受害者的其中之一。

 

“正义的慈悲”或许不会直接软化种族歧视,但却让人看到了不同肤色、种族、地位的人共同为、且仅为正义而战的可能。

 

 

这是麦克米伦被警察逮捕的那天,在树林里伐木时曾仰头望过的天空。
 
只是当时他不会知道,这可能是自己最后一次与天空对视。
 
他反复思念的是对自由的渴望,也是对正义最后的慈悲与宽恕。
 
这部让法学生觉得“自己整个学业生涯就是为了从另一个角度看懂它”的作品,也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福利时间

留言点赞最多的朋友,送Kindle皮套!

(如果你等不及想要,点击小程序下单)

↓↓↓

明天21:35前,在本文留言区点赞最多的网友

随机赠送万读商城Kindle皮套一个!

(注:不同机型花色随机)


— THE END —



 更多精彩推荐:

1、刘雯62分钟痛哭4次:她的不堪,戳中了2.4亿人的心

2、豆瓣9.0,王小波靠这本书追到了李银河

3、清华学霸李永乐:网红很多,能送你上清华的只有他!

4、不愧是恐怖大师!这本火了三十年的小说,太让人上头了……

516岁少女坠湖真相令人唏嘘,原生家庭又一次背锅……



点击阅读原文,来微博找我玩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