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大学建校百年”专题||上海大学团组织与青年运动(1923—1927)

廖大伟,陈骞 上海大学学报 2024-02-05

#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Autumn

2022 & AUTUMN

上海大学团组织与青年运动

(1923—1927)

廖大伟,陈 骞

(上海大学 文学院,上海 200444)

摘要:1923年9月,上海大学团支部成立,迅速成为校园内外非常活跃的青年学生力量。上海大学团组织是当时上海地区青年团中最突出的基层组织,不仅在校内筹划举办各类活动,联谊争取各种青年社团,宣传党的方针,传播进步思想,注重自身组织建设,而且走向基层,走上街头,联系群众,动员工人,冲锋在反帝爱国运动的第一线。尤其在五卅运动中,上海大学团员青年多人流血、被捕、牺牲。由于团组织的出色表现,上海大学成为上海青年运动的中心和许多活动的策源地,使许多青年人才紧紧团结在党和青年团的周围,同时也锻炼和成就了施存统、邓中夏、张太雷、任弼时、关向应、恽代英、张秋人、贺昌等一大批党团核心和英雄人物。“大革命”时期,中国青年运动卓有成效,青年团作出了独特贡献。上海大学团组织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时代氛围,离不开其所在“红色学府”的熏陶,它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党在革命运动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办学要求。1927年国共分裂,上海大学团组织不得不转入地下。


关键词上海大学;青年团;青年运动;国共合作



       上海是中国第一个青年团组织的诞生地,1920年8月,由俞秀松、施存统等发起创建,时称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其后在北京、武汉、长沙、广州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团组织。[1]1920年11月,以上海的团组织为基础,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4月,设青年团临时中央局,俞秀松担任书记,但是临时中央局未得到青年共产国际的认可,至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选举产生第一届团中央执行委员会,才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思想上、组织上的统一,成为纲领明确的全国性的先进青年组织。在团组织早期发展过程中,“上海青年团力量最强,发展最快”,[2]52是全国最主要的地方团组织。在早期上海团组织之中,上海大学团组织又是表现最突出的基层组织,是青年团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以下简称“上海执委”)直接领导的核心力量。1923年至1927年,上海大学团组织究竟表现如何,为何受到重视,在推动青年运动方面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梳理和探讨,不仅可以丰富早期团组织和上海大学的历史记忆,而且有助于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具有现实意义。

一、组织规模与受重视程度

       中国共产党一直很重视青年运动,认为“青年运动是本党重要工作之一”,团组织要为中国青年运动提供组织援助和精神力量。[3]15上海的团组织根据党的指示精神积极开展组织建设和青年运动,努力助推大革命时代的步伐。第一次全国团代会召开后不久,上海团组织便成立了上海执委来统一领导,[4]18上海执委曾酝酿成立上海大学团支部,可是直到1923年9月23日由张秋人、张其雄等组成的新执委主事,[4]19上海大学团支部才告成立。上海大学青年团员也希望能够带动上海的青年担负起“将我们现在应当归依的真正救中国的目标指示给国民”[5]的任务,而结果也确实如此,上海大学团组织和广大团员没有辜负上级领导的期望。

       组织规模和组织建设是团组织的基础工作,是组织自身战斗力的基本保证。由于现有史料的局限,只能从团员人数的变化来看早期上海大学团组织规模的发展。据记载,1924年全上海共有9个团支部,160名团员,其中上海大学团员49名,[4]20占团员总数的30.6%,可见当时上海大学团支部是一个团员较多、规模较大的支部。如再细分,以学生团员与非学生团员计,上海大学的比例更高,几乎占全上海地区学生团员总数的50%。1925年,国共合作下“大革命”正进一步开展,上海发生五卅运动。1925年8月,上海地区团支部有46个,其中包括学校团支部11个,共有团员518人。1925年9月,上海地区有团员573人,其中学生团员134人。1925年10月,上海地区团员增加到767人,其中学生团员208人。相比1924年,1925年的数据有动态的显著增长。那1925年上海大学团组织情况如何?这年8月,上海执委根据上海大学团员增多的情况,同意上海大学团支部下设两个团小组,“现只上海大学支部有小组,


注释

①《团上海地委给团中央的报告——关于改组后第一次委员会议的各项决议(一九二三年九月二十六日 ) 》 , 中 央 档 案 馆 、 上 海 档 案 馆 :《 上 海 革 命 历 史 文 件 汇 集 — — 青 年 团 上 海 地 委 文 件 》( 1 9 2 5 年 — 1 9 2 7年),1986 年内部发行,第 10 页。

②《团上海地委的工作报告——关于组织、训练等情况(一九二五年八月十八日)》,中央档案馆、上海档案馆:《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青年团上海地委文件》(1925 年—1927 年),1986 年内部发行,第 110-111 页。

③《团上海地委组织部九月份工作报告(一九二五年十月二十五日)》,中央档案馆、上海档案馆:《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青年团上海地委文件》(1925 年—1927 年),1986 年内部发行,第 143-145 页。

④《团上海地委组织部十月份工作报告(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二日)》,中央档案馆、上海档案馆:《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青年团上海地委文件》(1925 年—1927 年),1986 年内部发行,第 152-154 页。


其他支部均没有分组小组之可能”,[6]458此举使上海大学团支部成为上海地区第一个有团小组的支部。9月,上海大学学生团员69人,比1924年增长了41%,占1925年全市学生团员总数的33%。上海大学团员数增长了,但在全市团员占比有所下降。如果考虑到上海大学团员并非全是学生这一事实,9月实际数字肯定要大于69人。10月,全市团员增加到767人,其中学生团员208人,而208人中上海大学占103人。11月,上海大学团员数再上升为124人。[6]461

       根据以上数据,此时上海地区学生团员数上海大学占据其一半,上海地区团员总数中上海大学占据其16%,可见当时上海大学团支部是全市11个学校支部中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个支部,上海大学团组织是上海地区相当有实力的基层组织。1925年11月,上海执委重新调适组织建制,决定按区域划分设9个团部委,所有支部一级组织均归属部委,唯校居闸北的上海大学团支部改称“特别支部”(以下简称“上大特支”),不归属闸北“地方指挥”,仍由上海执委直接领导,上海大学团组织的特殊性由此可见一斑。1926年4月,团中央成立江浙区执行委员会,上海团组织从属江浙区委。此时上海团员2131人,其中上海大学团员179人,男性171人,女性8人。[6]463由于上海大学团员不断增加,组织建设不断增强,是年6月,上大特支获评“模范支部”,并按上级指示与上海大学附中团支部实行“合并”,此举使上海大学团组织建设规模又进一步取得进展。

二、青年运动先锋和在运动中成长

      组织建设最后要看实际效果,要落实于行动。上海大学团组织不仅自身发展较快较好,而且始终根据党的精神,服从上级指示,积极投入青年运动,助推“大革命”发展,在青年运动中表现突出。1923年,上海大学团支部“联络校内同学,在闸北一带作示威运动”,一路上散发传单,宣传国民革命,“旗帜颇为鲜明”。同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六周年纪念日,团支部遵照上海执委指示,借上海大学社会问题研究会成立之际,筹办了十月革命庆祝大会,会上“上海大学学生居多,并有李守常、于右任、邵力子及本团团员邓中夏、施存统、瞿秋白等讲演,会毕,


注释

①《团上海地委组织部九月份工作报告(一九二五年十月二十五日)》,中央档案馆、上海档案馆:《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青年团上海地委文件》(1925 年—1927 年),1986 年内部发行,第 144 页。

②《团上海地委组织部十月份工作报告(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二日)》,中央档案馆、上海档案馆:《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青年团上海地委文件》(1925 年—1927 年),1986 年内部发行,第 152-154 页。

③《团上海地委组织部十一月份工作报告(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中央档案馆、上海档案馆:《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青年团上海地委文件》(1925 年—1927 年),1986 年内部发行,第 171 页。

④《团上海区校组织部通讯第一号(一九二六年六月二十九日)》,中央档案馆、上海档案馆:《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青年团上海地委文件》(1925 年—1927 年),1986 年内部发行,第 247 页。

⑤《团上海地委报告第二号——为执行中央第四号通告召开紧急会议筹商参加国民运动方法(一九二三 年 ) 》 , 中 央 档 案 馆 、 上 海 档 案 馆 :《 上 海 革 命 历 史 文 件 汇 集 — — 青 年 团 上 海 地 委 文 件 》( 1 9 2 5 年 — 1 9 2 7年),1986 年内部发行,第 15-16 页。


当场散发觉悟二百余份”。社会问题研究会的成立和十月革命庆祝大会的举行,使得团组织在校内影响大增,加之团组织“不曾间断”的每两周一次的例会活动,使上海大学团员精神面貌很不一般,团组织的吸引力大大增强。除此之外,上海大学团支部还经常利用社会问题研究会、演说练习会等学生团体搞活动,着意联络新同学,公开进行宣传动员。[6]459团组织还制作墙报,发行《上海附中》,公开抨击“国民党右派”,政治立场和观点鲜明。这期间,上海大学团组织及团员们积极响应上海党组织和团上海执委的号召,多次参加全市性的公开活动,如“五卅”半周年纪念示威活动、反对段祺瑞集会游行等等。无论在校内还是在社会上,上海大学团员都充当青年运动的先锋,直到1927年学校被国民党当局查封,他们才转移阵地,分散到全国各地。

       在此过程中,上海大学许多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最后成为党团组织的骨干分子,并成为时代的英雄人物。上海大学青年团“特别支部”书记阳翰笙,五卅运动中任全国学生联合会常务理事,带领青年学生战斗在最前线。上海大学学生、共青团上海执委组织部主任何秉彝血洒街头,年仅23岁。上海大学是革命青年的聚集地,为开展青年运动积累了丰富经验,施存统、邓中夏、张太雷、任弼时、关向应、恽代英、张秋人、贺昌等团早期领导人都曾在上海大学任教或求学过,从上海大学团组织走出来的著名人物还有许许多多。党团早期领导人提出,上海大学办学的目的是要在革命运动中,用进步的思想和知识武装学生头脑,使他们具有独立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能力,担起革命的责任。上海大学在此期间也确实注重开展青年政治工作,培养锻炼卓越的组织才能,在实践中锻炼队伍,培养了大批具有高度革命自觉性和政治领悟力的青年,摸索和积累青年工作的方法、路径和理论。在邓中夏、瞿秋白等中共党员的教育和影响下,求学期间的刘华先后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在五卅运动血与火的生死考验中成为全上海著名的工人领袖。李硕勋是第七届全国学总委员会的领导人,顾作霖、吴振鹏担任过团部委书记,刘披云是团法南区部委书记,[6]1138他们都曾在上海大学求学。

       在上海大学支部成立之前,上海大学的革命氛围高涨,上海大学教师群体向学生团员传播进步思想。[7]1923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任团中央书记施存统来到上海大学,担任社会学系主任,为上海大学学生讲述《社会思想史》《社会问题》《社会运动史》,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且担任团的机关报《先驱》主编,刊登了多篇有关青年团的文章。1923年加入上海大学任总务长的邓中夏,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中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主持团中央的工作,参与创办《中国青年杂志》,同时


注释

①《团上海地委报告第五号——庆祝俄国十月革命六周年的情况(一九二三年十一月)》,中央档案馆、上海档案馆:《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青年团上海地委文件》(1925 年—1927 年),1986 年内部发行,第2 2 页 。此 处“ 觉 悟 ”,指《 民 国 日 报 》副 刊《 觉 悟 》,关 于《 觉 悟 》与 上 海 大 学 的 关 系 ,可 参 见 张 晓《 1 9 2 2 — 1 9 2 7年上海大学教师作者群社会进步思想研究——以〈觉悟〉为中心》,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年。

②《团上海地委工作进行计划(地方代表大会议决案)(一九二六年一月)》,中央档案馆、上海档案馆:《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青年团上海地委文件》(1925 年—1927 年),1986 年内部发行,第 210 页。


对青年运动和平民教育都有很大的贡献。他们在建党建团之初,不断探索中国共产党和青年团组织发展道路,推动了青年思想和运动,他们虽然未正式编入上海大学团组织,但是为上海大学团支部提供了青年运动的思想助力和组织支持。

       除了中国共产党和青年团的重要人物推动上海大学团组织开展的青年运动,更多的还是上海大学团组织和青年团员,他们中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团员。这里根据团上海执委对上海团员的统计,择要部分学生干部情况。

      表1中所列部分学生干部此前已加入中国共产党,如1923年11月22日,中共上海地委批准上海大学龙康庄、徐梦秋、薛卓汉、王逸常、刘剑华、张景曾等七位同学入党,[8]138此时,上海大学党小组的成员为14人。在中国共产党和青年团创建初期,党团关系比较复杂,有时党团不分是一家。在上海大学,“CY同志参加CP后,并不一定脱离CY组织,也有兼两重组织关系的。至于CY发展团员,要求就比较低些。上海大学CY组织在同学中比数很大,约占三分之一”。[8]88这是早期党团关系不断探索的表现,也是青年团不断向中共输送人才的呈现。

       上海大学作为一所革命的大学,青年学生不断接受上海大学老师的进步思想影响,同时,他们又会影响着其他青年。上海大学学生阳翰笙回忆他在家乡四川的追求就是加入青年团,他的同乡和同学李硕勋、何秉彝就介绍他入团,在社会学系学习“马列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史,一直到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等等。都是以马列主义为中心进行系统的教育”。[9]232上海大学的革命思想在师生和同学之间交叉循环传播。

       更主要的,在五卅运动中,上海大学团组织积极投入青年运动,表现突出。五卅运动以后,团组织的革命思想依旧高涨。1926年7月,上大特支总结了自“五卅”以来的工作,认为“五卅”时胡启伧同学的被捕,是为团体而牺牲,为革命工作而被捕,号召广大同学学习他的这种牺牲精神,“现在革命潮流高涨,正应努力工作”。但具体的认识和做法还是实事求是的,他们从五卅运动的胜利中看到了群众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看到了青年团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认为目前阶段应当采取退守性的进攻,以保存革命势力,争取下次更大行动的主动。对于农民运动,上海大学团组织认为“现在在北方尤应注意红枪会的运动,领导其做暴动”。“先宣传而后组织”,并联络当地小学教员共同进行,目标就是反军阀、地主、士绅、劣豪。对于学生运动,认为要“注意毕业学生、高小学生的组织,以助长市民运动”。对于文化运动,认为主要要开展非基督教运动,“打破宗法社会的观念”。应该说,在不断开展青年运动的过程中,上海大学团组织起到了教育者和行动者的作用,教育和行动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促进了一批批党团干部的锻炼和成长。

三、在新学联中的领导作用

       上海大学团组织及其团员在学总和学联中也表现突出,担任着重要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五卅运动前,青年团逐步建立起联动机制,在“学总—学联—学生团体”上下联动的运行机制中,[10]上海大学团组织走在前列。

       1924年6月,上海学生联合会恢复,上海大学学生参与其中。8月1日,产生了全国学生代表会议之代表,上海代表三人,一人为上海大学学生刘一清,其余两位代表是上海学生联合会的正副会长。[6]457上海学生联合会正副会长皆为国民党,思想右倾且反对青年团。对此,上海执委及上海大学团支部进行了多次努力给予解决,使学联工作走向进步。

       一是上海大学团支部和团员在上海学联中积极活动,改变学联的组织形式,使得上海学生联合会向有利于青年团和青年运动的方向转变。1924年秋,上海执委联络了南洋、暨南、大夏、上海大学、南方、春申、中华职业、亚东医大、两江女师、勤业女师、同文、启秀女学、景平女学、法大等校学生会,“自动召集各校代表大会,结果一致公决否认前学生会,根据学总章程,改分部制为委员制,于是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重要分子,悉为我们同志抓到”。1925年1月,鉴于上海学生对国民会议“寂无表示”,学联竟然


注释

①《上海大学特别支部工作报告》,中央档案馆、上海档案馆:《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青年团上海地委文件》(1925 年—1927 年),1986 年内部发行,第 351 页。

②《上海大学特别支部工作报告》,中央档案馆、上海档案馆:《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青年团上海地委文件》(1925 年—1927 年),1986 年内部发行,第 352 页。

③《团上海地委报告第四号——关于五、六两个月的活动情况(一九二四年六月二十八日)》,中央档案馆、上海档案馆:《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青年团上海地委文件》(1925 年—1927 年),1986 年内部发行,第 65 页。

④《团上海地委学生部工作报告——关于一九二五年三月至九月的学生运动情况》,中央档案馆、上海档案馆:《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青年团上海地委文件》(1925 年—1927 年),1986 年内部发行,第 131 页。


“宕延到一星期之久”,上海大学等七校便召集各校代表大会,正式改组学联为委员制。改组后的学联表现突出,“今日之能单独负责应付‘五卅’惨案者,即改组后之崭新的学生联合会也”,[11]134由此团组织掌握了学联的基本话语权。

       二是学联改组后,上海大学团组织积极动员团员参与,推动了上海学联对青年运动的进一步开展,直至出现五卅运动的高潮。上海大学是上海学联执行委员单位,也是文书选派单位。[6]477据欧阳继修回忆:当时上海开展的许多运动和成立的许多组织,党都把上海大学学生调去担任这些组织的骨干和领导。如五卅运动时期,任弼时是团中央的负责人,负责青年运动,他就从上海大学学生会推派李硕勋、何成湘和我为代表去参加全国学联的工作,所以全国学联主要是上海大学学生占领导地位。党通过全国学联领导全国的学生运动,实质上也是全国的青年运动。上海学联也是上海大学学生占领导地位,高尔柏、梅殿龙都是上海大学的学生,又是上海学联的主要负责人。[8]81

      1924年末,上海大学平民学校参与召开俄国十月革命七周年纪念会和少年国际五周年纪念日,[6]457-458而在1925年之前公开举行少年国际纪念会的,只有上海大学。在五卅运动中,青年学生的动员力量超出了党团的预期,鉴于在沪高校学生对顾正红惨案的愤怒,各校青年团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号召学生示威游行。五卅运动中的上海大学学生在静安寺、爱义路一带讲演,“向市民讲述日人残杀华工之经过”,上海大学学生何秉彝被巡捕逮捕拘禁受伤,牺牲于仁济医院。[11]528上海大学还是五卅运动重要宣传力量和舆论阵地。上海大学创办了《上大五卅特刊》,对五卅运动作出总结和评价,认为五卅运动的流血牺牲是“此次民族反抗运动之导线,并且是将来民族革命之先机”。[8]1531926年5月,在“五卅”周年纪念活动中,上海大学决定,“(a)根据区校及桑翰宣传大纲在群众中作普遍的宣传,宣传后的情形由组长报告干事会;(b)统计同志宣传的成绩;(c)上大学生会出版刊物;(d)从二十五起派二十人左右到学联作工;(e)发散《向导》”,[6]479同时上海大学罢课三天。在这些行动和宣传中,上海大学团组织始终在其中发挥作用,但有时候他们并不具名,往往把学联推在前头。比如1925年6月4日,由上海学联、全国学联、上海总工会、马路商界总联合会共同组织成立上海市工商学联,上海大学学生林均为副委员长,李硕勋为委员。上海大学团组织支持上海市工商学联的成立,上海大学学生支持争取“工会及罢工的自由!”。[8]158

四、团组织如何做好“群众化”

       中共四大提出建设群众党的任务和要求,上海大学团组织积极贯彻中共四大路线方针,认识到中共与群众连接的关键就在于“党团”,中共和青年团要使各青年团体、青年学生团结在自己周围,以更顺畅地与工人、学生、商人接触,了解群众的呼声,实现中共群众性政党的转变。[12]

       早在中共四大之前,中国共产党就提出要以青年团为中心,“就各地方情势,组织各种公开的普通青年团体,以便扩大青年运动,以便S.Y.得与各地的青年群众接触合作。至相当时期,更宜联合各地方各种青年团体,成一个全国的统一组织”。[3]33-34青年共产国际指出,青年团工作的目的在于把群众组织变为共青团的后备军。[2]144中共四大在规定群众党的任务时,要求团员注意在青年中的宣传和组织,“在各地这种青年团体发展时及青年运动扩大时,有联合各地青年团体成为一种非政党的全国青年的联合以便指导中国青年运动”。[3]45

       据1926年团江浙区委的统计,上海大学及上海大学附中有26个青年社会团体,[6]470-472这26个青年社会团体的负责人都由上海大学及上海大学附中的团员(有些团员也是中共党员)担任:上海各青年团体组织总负责人是上海大学学生贺昌,他既是中共党员,也是青年团高级干部。根据上级团组织“各青年团体凡有同志三个以上者即组织党团或团组”指示,①上海大学团组织将各青年社会团体在上海大学和上海大学附中的活动都纳入自己的指挥。

从表2可见,上海大学团组织所指挥的青年社会团体数量多,范围大,类型广,上大特支在这一阶段通过创立和领导各类青年社会团体展开活动,密切了与群众的关系,也发挥这些青年社会团体的作用,如四川青年社创办《四川青年》,湘社发表《欢迎国民革命军入湘》,上海大学艺术社的联谊活动等等。上海大学的党团员还到沪西工人集中区办工人补习班,与工人建立感情,后又扩大为工人补习学校,1924年夏,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沪西工友俱乐部,茅盾回忆说:“沪西工友俱乐部逐渐成为沪西工人运动的一个中心。”[9]229与此同时,上海大学附中的团员“在学生会亦占相当势力。平常对民校同志甚接近,而且是取合作的形势”。[6]459一定程度上说,五卅运动的爆发是中共、青年团领导下的上海青年运动蓬勃开展的结果,同时它又将青年运动推向了那个时候的高峰,这其中上海大学团组织不懈耕耘,功不可没。

       上海大学团组织自我要求很高,尽管上海大学的20余个青年社会团体“皆有团


注释

《团江浙区委关于组织情况的各项统计——区委部委及各委员会领导人的分工和支部数量、团员数量统计(一九二六年七月)》,中央档案馆、上海档案馆:《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青年团上海地委文件》(1925 年—1927 年),1986 年内部发行,第 277 页。


组的作用”,但上大特支依然觉得做得不够,依然“没有群众化、青年化”。五卅运动以后,他们也同样认为上海大学团组织在五卅运动中组织指挥不得力,在群众中影响还不大。在上大特支看来,群众与团员之间,团员与团员之间,上大特支与团员之间,联系还不够紧密,主要是平时活动较少。上大特支与其他学校关系更少,一年开不了几次会,因此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五、结语

       上海大学团组织在青年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大学本身就有着浓厚的革命氛围,上海大学教师传播马克思主义社会进步思想,上海大学团员在思想教育和青年运动实践中有其独特性。自上海大学团支部成立后,上海大学团组织接受党的领导,服从和配合团上海执委工作,不仅在校内举办各种活动,吸引和动员青年学生,推动青年运动的开展,而且积极走上街头,冲在反帝爱国的第一线,不惜流血牺牲。其次,上海大学团组织为中共、青年团和社会各界输送许多优秀的青年人才,上海大学的团员曾占全校学生的三分之一,其中不少在国共合作时期以个人名义加入了国民党,为国共合作的实践贡献了力量,但他们的信仰始终不改。最后,上海大学团组织通过办刊物和举办讲演等方式,持续不断地宣传革命进步和反帝爱国主张,对唤醒当时社会和动员联系群众产生了积极影响。总之,1923年至1927年上海大学团组织支部为“大革命”发展,为当时青年运动的推动和开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上海大学团组织的成长和发挥,离不开时代氛围,离不开其所在“红色学府”的熏陶,它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党在革命运动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办学要求,但1927年国共分裂,上海大学团组织不得不转入地下。


注释

《上海大学特别支部工作报告》,中央档案馆、上海档案馆:《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青年团上海地委文件》(1925 年—1927 年),1986 年内部发行,第 355 页。

②《上海大学特别支部工作报告》,中央档案馆、上海档案馆:《上海革命历史文件汇集——青年团上海地委文件》(1925 年—1927 年),1986 年内部发行,第 357 页。



参考文献·向下滑动阅览

[ 1 ] 邓涛.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各地早期组织寻踪[J].百年潮,2021(3):37-44.

[ 2 ] 共青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青年共产国际与中国青年运动[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

[ 3 ] 共青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青年运动文件选编(1921年7月—1949年9月)[G].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

[ 4 ] 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中共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档案馆.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组织史资料(1920.8—1987.10)[G].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 5 ] 黄美真,石源华,张云.上海大学史料[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17.

[ 6 ] 本书编委会.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

[ 7 ] 张晓.1922—1927年上海大学教师作者群社会进步思想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18.

[ 8 ] 王家贵,蔡锡瑶.上海大学(1922—1927)[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

[ 9 ] 张元隆.上海大学与现代名人1922—1927[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

[10] 李焦,熊成帅.五卅运动中的青年学生与青年团——兼论早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青年工作[J].理论学刊,2020(5):149-159.

[11]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办公厅.中国青年运动历史资料(1925—1927)[G].北京: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办公厅,1957.

[12] 马思宇.无形与有形:中共早期“党团”研究[J].中国党史研究,2017(2):32-47.



特别说明:

(1)本公号仅用于学术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不存在任何营利行为;

(2)本公众号推文使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于网络。


[1]中国问题·建党百年专题||中国共产党国家建设构想的百年演进与基本经验

[2]中国问题·建党百年专题 || 百年大党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历史脉络与经验解构


编辑:俞文霞

校对:朱千慧

终校:侯肖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大学建校百年”专题||上海大学团组织与青年运动(1923—1927)

廖大伟,陈骞 上海大学学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