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附“牛娃”斩获全国奥赛奖项,提前收获清华北大“入场券”

新快报 华南师大附中 2022-05-22

新快报讯  记者沈逸云 通讯员 区竞志报道    距离 2017 年高考还有 6 个月,传说中 " 别人家的孩子 " 又闹出了 " 大动静 "。日前,被称为 " 神学院 " 的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 17 名 " 牛娃 ",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的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斩获奖项,并获得了清华、北大等高校的保送或降分录取资格。

        近年来,随着保送降分政策的逐年收紧,通过这一途径进入清北等名校变得难上加难。华附仍是每年广州保送或降分录取的 " 大户 ",其中除了学生的 " 牛 " 属性外,更与华附坚持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与能力分不开。


特写

从小对数字敏感 每年都参加奥赛

        在今年 11 月下旬举行的第 32 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中,华附高三(1)班的任秋宇、何天成以优异成绩入选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并凭此获得保送资格。而高二学生谭健翔亦斩获一等奖,获得北大降至一本线上录取资格。

        对于三位奥数竞赛 " 牛娃 " 而言,奥数竞赛并不陌生,而且或多或少都有参加过校外的辅导机构。" 我从小参赛到大,每年至少一次 ",何天成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去教育机构上课,学习奥数," 机构的竞争氛围比较好,可以认识到志同道合的同学 "。但他表示,自己所参加的机构与现在的补习机构不太一样," 我去的都是短期的或者是集训式的,达到一定水平,便可以到外省去培训参赛,接触到高水平的老师和同学 "。

        虽说 " 奥数之旅 " 是从小学开始,但何天成的数学天分却在幼时便初见端倪。" 我从小是对数字感兴趣,小时候爸妈买那种开发智力的书,每天都喜欢坐那里看。" 同样的,任秋宇的数学天赋亦是从小便 " 有迹可循 "。" 我三四岁上街,对车牌号、门牌号都感兴趣,会去每辆车面前念数字 ",任秋宇说,现在回头想,要感谢父母当时没有因怪异而把自己 " 拉回来 "。谭健翔则坦言,自己从小也是个 " 数字敏感者 ",喜欢看并且背商品的条形码。


上课竞赛两手抓 文学运动玩 " 混搭 "

        对于奥赛参赛者而言,由于需要各种集训," 旷课 " 是常有的事情,通常一缺便是一个月。但 " 牛娃 " 们并没有顾此失彼,而是 " 贪心 " 地将竞赛成绩与学科成绩统统狠抓。" 学习效率比较高 ",任秋宇表示,在省队集训一个月后返校,自己会把课本和同步练习配合着看,找到其中的思维和规律," 过一遍就差不多了 "。

        " 他们除了要完成普通学科的学习,还要参与到竞赛中,负担比其他孩子重。"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朱子平表示,竞赛的学生自学能力与逻辑思维都很强,同时对时间的掌控、科学学习方法的掌握都不差,每次竞赛回来很快都能赶上进度。"          我以前试过常规课上搞数学,回家补常规课,但效果很差,还不如上课认真听。" 谭健翔说,二者兼顾的 " 窍诀 " 便在于高效利用课堂与校内时间,课后时间则尽可能都留给数学。" 数学最美妙在于解决一个问题,无论大小,都会有成就感,这便有了动力。" 谭健翔告诉记者,有时候一个数学问题会想上 4、5 个小时,一回神,已是凌晨一点多。" 如果不是一直这么热爱着数学,仅靠天赋,是没办法坚持下来的。"

        然而,在这三位 " 数学狂魔 " 的生活中,并非仅有数学。记者采访了解到,他们的理科成绩名列前茅,但语文、历史、政治等文科成绩也不差,而且在其他方面亦是表现不俗。" 我最喜欢看中国古典文学、古诗文。" 何天成坦言,在长时间解数学后,看文学是一种放松方式。而对于任秋宇和谭健翔,最好的放松则是长跑。" 我喜欢长跑,之前校运会 3000 米长跑还拿了甲组第一名。" 任秋宇表示,自己还爱下五子棋,并参加了学校的五子棋社团,曾在学校棋艺大赛中斩获第一。


探究

政策逐年收紧 " 保送 " 含金增加

        2014 年是保送降分政策 " 缩水 " 的关键 " 瘦身年 "。当年 5 月,教育部在《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一文中明确规定,具备保送资格的学生由以往的 8 类缩减至 5 类。在奥赛方面,往年只要在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就将直接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而 " 缩水 " 后,只有在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中获得一等奖并被遴选为国际奥赛国家队集训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才具有保送资格。据悉,当年广东奥赛保送生由 2013 年的 200 多名,锐减到 14 人。

        而 2015 年 12 月,政策进一步收紧。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 2016 年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称,2016 年高考只有省级优秀学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成员、部分外国语中学推荐优秀学生、公安英烈子女、退役运动员等 5 类人员具备高校保送资格,这是首次将奥赛获奖移出了保送条件。

        尽管政策一再收紧,但华附仍是广州乃至广东的保送、降分 " 大户 "。记者在 " 阳光高考 " 网站上查询到,2016 年全国具有保送资格(即进入奥赛国家集训队)的学生共 216 人,其中广东 10 人,而华附便占了 3 席。今年,根据华附官网显示,17 名 " 牛娃 " 中,有 4 名获得北大保送资格,1 名高二生获得清华预录取资格,其余则分获北大、清华、北京邮电大学的降至一本线录取的降分资格。" 高考为了追求公平,取消了很多加分项目 ",朱子平表示,如今学生能够被保送或降分的要求更高了。


用丰富课程开阔视野 将科学精神变成人格

        由于常年来造就了无数位 "大神级 " 的学生,华附因此有着 " 神学院 " 的称号。" 造神工程 " 是如何进行的?朱子平透露,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学校教学如何紧跟且结合,便是一大考验。" 中学生或许不能做出什么重大创新,但重要的是孩子们的科学创新意识、精神、能力,并且最终转化为人格。"

        对于培养中学生的科学创新人格,朱子平坦言,华附的核心 " 秘籍 " 在于课程。他介绍称,华附除了开设国家课程,还开设了 100 多门选修课程,让学生 " 任君选择 "。与此同时,还会根据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开设大量的活动实践课程,如坚持了 27 年的学农,还有职业体验。此外,学校也通过各类学生社团,文化、科技、体育、心理等各种 " 节 ",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能力," 在活动中组织、体验、了解、提升,这是课堂上无法代替的 "。


声音

疯狂补习是对孩子的过度消费

        前段时间,中小学生补课成风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众所周知,能进华附的学生几乎都是学霸,但不排除有些 " 学霸 " 是通过参加补习机构,将分数提上来的。面对补习现象,朱子平坦言,家长都生怕孩子吃亏,又总觉得自己孩子不行,再加上目前不少优秀学生也参加补习,这便造成了家长过度焦虑。不顾孩子意愿让其参加补习,是对孩子时间、精力的一种过度消费。

        "眼下家长可能会被某些科目上的成绩提高所迷惑,但实际上你只要花时间在某个科目上,自然可以提高。" 朱子平分析,补习机构之所以有市场,一方面是进度提前,一方面是难度加大,但这原本应因人而异,不能简单地 " 提前加大 "。" 家长是否想过孩子回归正常课堂时,是什么样的状态?孩子可能会在课堂上无所事事,而不是家长所想象的去巩固加强。" 朱子平认为,家长更应该指引孩子把课上好。

        朱子平坦言,华附自然也有学生参加补习。但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补习的孩子,短期内某些科目的成绩比不补习的要好;但从长期来看,实际上没有参加补习的孩子发展得更好。" 不少走到顶级的孩子,反而是没参加过补习。获奖是长期积累的,社会机构不会有非考试教育的课程,很多都是在课堂、学校中的累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