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校在“南都杯中小学生非虚构作文大赛”获得佳绩

在写作中正面生活

第一届“南都杯中小学生非虚构作文大赛”近日落下帷幕,我校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具体名单见文后附录)。其中徐紫云和谭半半同学获得高中组一等奖(全省共5名,我校占2名),他们的指导老师黎斌和盖英俊获得伯乐奖。

这是一次不设题目的写作比赛,比赛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在中小学里面提倡让学生说真话,面对社会问题,要有一些思考,在叙述中贯穿看法。我校语文科对于这次比赛非常重视,在比赛伊始,便与主办比赛的《南方都市报》联系,聘请在网络上引起很大反响的《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疑问的作者广东金融学院的黄灯老师来我校为同学们从理念到写法答疑解惑,黄灯老师以自身写作经验告诉师生,非虚构写作是对个人成长得意中唤醒,勉励学生“让非虚构文字接通真实的生活”。我校语文科初中备课组的“华附初语”公众号,陆续推出《我不是虚构的,我要写非虚构的生活》、《什么是非虚构写作中的真实》以及《关于参赛的种种问题》等文章,对同学们写作过程进行全方面的指导。同学们写作热情高涨,各年级老师不厌其烦地为同学们修改参赛文章,使之从角度到立意到语言都有提升。

徐紫云同学作品获得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华南师大文学院院长陈少华在介绍这次比赛中印象最深的作品时说:“相比之下,《被吸往黑洞的深渊———抑郁症》则是真实感人、引人深思的优秀作品。作品既有事件本身带出的震撼,伴随着对文中的忧郁症的类似临床纪录、叙说的症状,我们看到疾病对个体的侵袭以及对家人的困扰、疾病引起的恐惧氛围;又有叙述者的对由忧郁症患者的到更多的忧郁症患者作为社会性存在困境的忧思:这里有对生命的无奈以及痛惜,对亲情的守护因其绝望而更加义无反顾。我觉得,这后面一点就是“文学性”带来的震撼:对人的存在的较为深切的理解和较为深度的概括,感情真挚而深沉。这也给我们在非虚构写作中面对人生真实境遇提供了可能的思考方式和思维逻辑。”

徐紫云同学自己在谈到创作体验的时候,她说“我的指导老师黎老师教了我两年的语文,她有两次‘互动’课都让我受益匪浅。一次是华附开设的一门选修课‘欧洲文化巡礼’,黎老师作为德国和东欧文学的主讲老师打开了我的眼界;她也是暑期“欧洲文学之旅”夏令营的带队老师,带着同学们在德国及周边国家游学。她设计了与文学相关的旅游线路,在各个景点给大家普及相关知识;同学们每天都要写日记,由老师批改,这个写作过程其实和非虚构写作就很像,整个旅程下来培养了一大堆会写东西的同学。

 “另一次互动是黎老师主讲的‘文学写作课’,主要讲的是现代主义文学和写作理论。”她坦言,她所学到的非虚构写作技巧全部来自于这门课程。

 “通过这两次互动,我开始大量阅读世界名著,尤其是外国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这对我后来进行非虚构写作有非常大的帮助。”她总结说,书是自己的良师益友。

关于这次比赛,徐紫云同学认为“这次南都杯的非虚构写作大赛就非常开放,完全不设限,这让我如鱼得水。”谈到非虚构写作和应试作文的区别,她说,应试作文的字数一般是800到1000字,议论文的结构也大同小异,主要考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很难考到学生的深层能力。“非虚构写作是让你在自己最擅长的地方,写作你最关心的话题,然后再给出一些你的见解,这样考察的范围甚至可以说比高考更广。”

她的指导老师黎斌老师对南都杯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非虚构写作这个点子很好。南都第一次举办这个比赛,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她认为,按照过去的写作培养路子,学生更多是在用一种虚构的、“从文本到文本”的学习方式,而这两年高考改革,作文更偏重社会问题,学生如果不关注社会就很难写好文章。

初二(1)班万骁扬的作品《走出去》获得了初中组二等奖。在谈及创作经历时他说,“这次大赛不限字数的写作,让我可以酣畅淋漓地讲自己想写的东西,我写了1200字左右,写的是我回到乡下的一些感想和所见所闻。”万骁扬说,自己本来在文章中有一段很长的议论,最开始写完,看到这段议论时,觉得自己好厉害。结果第二次看时,又觉得没那么好,可以再改。“到了后来几次,我干脆就把那段议论都删掉了。我觉得应该用更多客观的描写,用现场的东西来突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用大段的议论。”

这次比赛无论获奖与否,对于同学们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写作过程,因为在这次写作中,同学们都真实的面对了生活,面对了自己,意义深远。


南都杯首届中小学非虚构作文大赛华师附中获奖名单


●高中组织奖学校: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高中组一等奖(全省共5名,我校占2名)

徐紫云广州市华师附中《被吸往黑洞的深渊——抑郁症亲》

谭半半广州市华师附中《给理想一点时间》


●伯乐奖获奖教师

黎  斌    华南师大附属中学。

    获奖学生:

徐紫云    获奖作品:《被吸往黑洞的深渊——抑郁症》

盖英俊    华南师大附属中学。

    获奖学生:

谭半半    获奖作品:《给理想一点时间》


●高中组三等奖

祁阳光    华师附中《的士司机》  指导老师:陈达姗

李  韬    华师附中《唐河水》  指导老师:曾一鸣

余东润    华师附中《魔障》  指导老师:王志龙

罗雯昊    华师附中《答案在风中飘荡》  指导老师:杨   玲


●初中组二等奖

万骁扬    华师附中《走出去》  指导老师:颜文茵


●初中组三等奖

孙可嘉    华师附中《食堂的面》  指导老师:夏俊萍

戴则城    华师附中《奶奶的等待》  指导老师:夏俊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