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考“复活赛” 学霸手把手教你进TOP2

南方日报 华南师大附中 2022-05-22

本文转载自《南方日报》


粤161人次通过清华北大自主招生考试,

有的达到一本线即可录取

1

戴悦浩,北京大学,广东省高分考生优先投档线即予以录取。

2

周耿栋,清华大学领军计划,模拟投档线下优惠50分录取

3

吴宇恒,北京大学,模拟投档线下优惠50分录取。

4

郭玉楷,北京大学博雅计划,清华大学领军计划,模拟投档线下优惠30分录取。

5

王昱琛,北京大学博雅计划,模拟投档线下优惠30分录取。

6

徐紫云,北京大学博雅计划,模拟投档线下优惠50分录取。

7

周润生,清华大学领军计划,模拟投档线下优惠20分录取。

近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相继公布通过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名单。其中,广东共161人次分获不同程度的降分录取优惠。

自2003年启动自主选拔录取改革以来,参与自主招生的院校规模持续扩大。据2018年3月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拥有自主招生权的高校已达90所。今年全国自主招生报名人数近82万,较去年增长37%。

作为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自主招生透露了哪些人才选拔和培养的趋势?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7位通过自主招生等方式降分录取的考生,以及教师、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共同对这一考试进行解读。


选拔 ▶ ▷

    日常平均分是“硬实力”

6月8日,2018年高考结束。两天后,清华大学“领军计划”、北京大学“博雅计划”同日展开笔试选拔,最后通过考试的学生可以获得降分录取等优惠政策。想获得这场考试的入场券并不容易。数位考生和教师均表示,材料审核通过与否的必要条件之一是高中时期的数次考试成绩均位居前列。万一高考失利,也可以凭借自主招生考试增加进入心仪大学的砝码,所以自主招生考试又被很多学生称为高考“第二战场”“复活赛”。

据悉,博雅计划共考5门,除语数英三门外,文科生考历史、政治,理科生考物理、化学,一共6个小时。领军计划共考3门,理科考数学、物理和化学;文科考数学、语文和历史,均为选择题,一共3个小时。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华附”)高三(2)班毕业生周润生高二时曾参加清华大学的暑期学校。他此次参加“领军计划”面试时,题目是清华两任校长对“通识教育”的文章,这些文章文白夹杂,有些晦涩,考官要求30分钟要求阅读完毕并完成作答。

华附高三(5)班毕业生徐紫云始终保持在年级前三,获得北京大学博雅计划初审优秀等级,可直接参与面试。面试时首先是一道数学题、一道物理题,分别有一位主考官,考生有40分钟准备时间。“数学是染色问题,物理是一个磁场问题,大概15分钟。数学我是用的非常规办法,教授很惊讶;物理大多数人都做出来了,我想主要还是想考察我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两题面试后,考生还需要进行综合面试,考生先进行1分钟自我介绍,然后考官从自我介绍中挑选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发问。徐紫云说,自己未来想要从事脑科学方面的工作,考官当即追问她是否看过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的某个博士做的关于乙肝病毒受体的研究项目。“很幸运,我确实看过。”

几位学生普遍表示,两校的笔试题基本难度高于高中课本,但会低于竞赛,对于曾接触过奥赛或者提前接触过大学知识的考生会更有利,面试题则更为开放,主要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对知识的广泛涉猎。此外,清华领军计划复试中还有体能测试,达到一定分数可额外获得5分降分。


考题 ▶ ▷

    总体高于高考难度

6月10日上午9时,清华大学领军计划笔试准时在北京多个考点内开考,要求3个小时内完成数学与逻辑、理科综合(物化)两项考试,65题均为不定项选择题,其中数学35道题,物理25道,化学15道。“因为是选择题,重点不是考计算,而是考察思维能力。相对来说化学较为容易,没有接触过竞赛的学生也能够答出较多题目,数学和物理相对来说都对于竞赛生比较有优势。”化学竞赛生周润生补充道,有部分化学题来源于大学课本,如果提前了解阅读大学课本会较有优势。

距离12时的终考铃声打响还有两分钟,郭玉楷提前交卷离场,因为他要赶下午1时举行的博雅计划笔试。郭玉楷是唯一一名同时参与北京大学博雅计划、清华大学领军计划两项考试并获得降分录取的学生。6月10日的两场笔试对于他来说,可谓是一场“马拉松”式竞赛。驱车40分钟后,他到达北京大学。这场考试共持续4.5小时,其中语数外三科考试两小时,物理化学考试两小时,中途休息30分钟。

据郭玉楷回忆,数学共20道选择题,每道题5分,选错倒扣一分,不选不扣分,大部分题目的D选项设置为“以上答案均不正确”。化学只有个别题非竞赛生无法完成。“总体高于高考难度,但‘领军计划’相对来说对非竞赛生更友善。”英语每道题分值较大,语文题型为填空、选择和大小作文,大作文题为结合“新月派”诗人卞之琳的《断章》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据北京大学招生办透露,博雅计划笔试考卷题型多样,考点灵活,题量较大,考生需合理分配答题时间,自主掌握应考节奏。基础学业能力测试重点考查语数英相关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文科综合”要求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能在理解分析材料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并阐述自己的观点,“理科综合”需要学生灵活运用高中知识,着重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思维方式和研究性学习潜质。作文部分,考生们运用平时所学所感,有的深入浅出地分析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的则基于不同视角而展现不同景象的角度阐释了一篇蕴含哲理的杂文。

6月13日举行的北京大学博雅计划面试中,郭玉楷和5位考生分为一组,面对3位考官抽题回答,4分钟思考时间,4分钟答题时间,每人有一次换题机会,然后进入讨论环节。据了解,考生们抽到的题目中有以下这些:“有测试表明,从上世纪30年代到现在,人类的IQ一直在提高,这是否表明人类的智力在不断地提升?”“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还是仓颉创造的?”“颜色是客观存在的还是主观感知的?”

最后的小组讨论题也从考生抽取的几道问答题中产生,郭玉楷抽中的“颜色是主还是客”的问题成为讨论题。“当时只有我一个人认为是主观感知的,场面变成‘一打四’(有一位考生未出席)的局面。我认为,物体的颜色是因为光的波段反射到眼睛产生的,可能因为不同角度、不同视角、光线的差异就会不同,比如蓝光加红光会变成紫色(品红),还有蝴蝶翅膀是斑斓的,但是在显微镜下看就是凹凸不平的无色立体结构。不过我觉得坚持自己有道理的看法、表现出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就够了。”

清华大学的领军计划面试在6月17日进行。周润生回忆,面试需要考生先用30分钟阅读3篇文章,每篇文章6到8页。第一篇文章题目为“为什么在不同年代对通识教育有不同的理解”,阅读文本为梅贻琦《大学之道》和蒋南翔吸收西方经验后,对创办新学科的看法。此后考生进入试室,12分钟内面对3位考官回答问题,考官会追加提问,比如郭玉楷就被提问“两位校长的区别”。

清华大学的面试题令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李芸颇有感触。她认为,30分钟内阅读平均篇幅达6页以上的文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求阅读速度和能力的提升也是契合了高考语文改革的方向。2016年以前,广东卷语文全卷的阅读量大概是6000字左右,现在按照全国卷的标准,提升至8000字。此外,语文学科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要求提升,所以不论是面对高考,还是面对自主招生,文言文底子必须打牢靠,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回归。

郭玉楷自小学二年级起接触数学竞赛,一直到高三前的8月才完全放弃竞赛升学路,全身心投入高考,但他并不后悔这段经历。“当我发现自己可能不能顺利进入省队、国家队时,放弃或许也是一种智慧。但是数学竞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让我备战高考时能够更快进入状态,更重要的是,竞赛教会我遇到压力和困难的时候,要勇于突破。”所以他建议学弟学妹,要勇于尝试、接触数学竞赛,即便不当作奋斗目标,也可以作为兴趣。

“不论是自主招生还是领军博雅、综合测评等形式,尽管看起来只是一场考试、一次活动、一段学科营,但实际是对学生学科知识、综合素质,甚至是情商逆商等的全方位考察。”华附高三级组长桂鹏表示,自主招生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准备的,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建议有机会参与各类自主招生的学生不要错过,但是也不要把自主招生看作是“救命稻草”的机会,这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培养 ▶ ▷

    “领军”“博雅”在粤计划增加

近年来,广东持续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一系列的中考、高考改革政策力促学生全面发展,综合评价也将在招生选拔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其中的成效,可以在高校的选择中窥见一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分为自主招生计划,和领军计划博雅计划两种,其中后者会给每个省份分配定量录取指标。而在今年,清华大学领军计划在粤招生59人,较去年增加13人;北京大学博雅计划在粤招生计划为38人,较去年增加2人。

今年华附有包括郭玉楷、周润生、徐紫云在内的25人次获得通过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博雅计划及领军计划考核,获得不同程度的加分,通过全国重点大学自主招生的学生达99人次。

“华附的学生综合素质非常强!新高考改革强调,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全面地评价学生,我们也看到,通过自主招生、领军计划选拔出来的学生,在大学的长期发展中动力十足。”清华大学副教授钟海旺多年参与清华大学在粤招生工作,如今他已经成为许多广东拔尖学生的“知心人”。

在接受采访的学生中,高三(1)班戴悦浩显得有点特别:他高一进入校武术社团,进步神速,屡屡在区、市级武术比赛上与其他学校武术特长生同台比武,成绩不俗,高二因获得省数学竞赛金牌获得北京大学降至一本线上录取资格。获得降分录取资格,戴悦浩学习动力却没有丝毫减弱,高考成绩为678分,位列全省119名。

徐紫云从广东奥林匹克学校(即华附初中部)考入华附,6年在华附,她这样形容最深的感触:“华附绝不仅仅只是关注成绩单,她给了我们造梦的舞台,不论你的理想兴趣有多么‘奇怪’。”令高三(1)班毕业生吴宇恒印象深刻的,则是学校各类活动都提倡集体参与,学生不再是单打独斗的个体,而是互相激发潜能互相鼓励的群体。

高三(1)班毕业生王昱琛通过北京大学博雅计划,他准备报读数学系,“希望自己能够解决一些数学难题,为国家的科学发展贡献力量”。高三(5)班毕业生周耿栋说:“基础理论研究很苦,但总要有人去做,我想试试。”他还和郭玉楷不约而同表示,现在很多社会问题都是由能源短缺造成的,希望以后能够往可控核聚变研究方向发展。

2017年,在清华大学一批次统招录取的71名文理科考生中,有22人在清华大学领军计划与自主招生中已提前获得认定。清华大学领军计划优秀评价认定的考生中,约70%的比例高考“裸分”上线,可见,通过领军计划等考核的学生不仅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平时也同样学业优秀、全面发展、富有潜力。

 “他们不仅受到高校青睐,更能在漫长的人生马拉松上取得佳绩。”华附校长姚训琪表示。


反响 ▶ ▷

    高中学校积极备考自招

随着教育部全面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不以“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自主招生成为高考应试的一种重要补充。近年来,自主招生选拔模式在重点大学招生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受到了越来越多学校、家长和考生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针对自主招生,广东许多学校今年启动“优才培养计划”,重点培养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如增城中学的“优才培养计划”对中考优秀生采取“独立编班、因材施教、优才专育”的办法,在校外交流、学科竞赛、专长培养等资源上对该班学生倾斜。

广东番禺中学启动的“番中优才培养计划”,提出大力开展学生发展生涯规划指导,计划吸纳顶尖学生40名成立“创新人才班”。“对标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新高考’对学生的要求,我们希望能够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程和面向未来的教育。”广东番禺中学副校长曾敏表示。

广东仲元中学的“优才培养计划”将对接高校资源和专业团队进行系统化、特色化的培育,通过到国内名牌大学进行游学,采用省级或国家级竞赛辅导等方式,强化学生知识拓展类和动手实践类的能力。仲元中学副校长林少媚认为,系列政策释放出的信号是学校在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外,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全国初等数学研究会理事长吴康表示,考生要能通过北大清华的两轮考试,必须较为均衡地掌握语数英理化的超过中学课本的知识和方法,最好有一两科偏好与特长,一般不允许有一两科偏废与特短。完全不参加学科竞赛活动,不具备学科竞赛的知识和能力的考生,光凭中学课本的学习、复习、模拟考试训练等,是很难达到北大清华自主招生的要求的。

“能达到这两场考试要求的学生确实不可多得!”吴康表示,要想在北大清华自主招生考试获得高分,获得考官青睐,考生必须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有广泛阅读包括文理科普等方面的底子,了解社会,热爱生活,熟悉世界风云,知道民间疾苦,有正义感与同情心,希望自己有所作为,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期盼自己拥抱明天;同时必须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牢固且灵活地掌握各学科的远比中学课本要求更多内容更高层次的知识和方法。

●南方日报记者 陈芳庭


公众号ID:hsfzgd

欢迎关注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