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追寻前辈足迹,向历任科组长致敬,华附数学科组需要您的帮助。

华师附中数学科 华南师大附中 2022-05-22

重要启事

我们在收集整理资料的时候,遗憾地发现林永泉、黄奕兴和杜延龄这三位老科组长的资料缺失,于是查询了档案室和校史室,发动了多方力量来帮助,可惜还是没能找到这三位老前辈的相关资料,主要原因在于这些资料大都在文革等时期遗失

但我们诚挚地相信,这些为人民教育默默地奉献一生的人,这些值得我们敬仰的人肯定会被很多人记在心里。   

       因此,我们希望能通过华附众校友的共同努力,一起来补全这些遗失了的珍贵的资料。

       盼望有更多了解这三位老师的相关信息的人及时联系我们。

    【反馈方式】在本条推送写下留言,或者直接发邮件到邮箱963556047@qq.com。

      我们静候佳音,非常感谢!

华附数学科组

                                   2018.9.29


转载自我校数学科公众号“华南师大附中数学科”9月28日报道


       华师附中数学科组建设经过历任科组长及全体科组老师的艰苦奋斗,逐步形成了教风淳厚、敬业爱岗、开拓进取的学科风格。数学科组多次荣获“广州市优秀数学科组”,在竞赛、高考等领域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这一切的优异成绩离不开每一任科组长的引领...


历任科组长介绍

1

林永泉(资料不详)


2

黄奕兴(资料不详)


3

      王林全教授,1962~1979年任华南师大附中教师,1980年起在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任教,1990至1991年公费赴美国、英国做访问学者;曾任数学教育教研室主任,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核心组成员,广东省中学数学教育专家组组长,高考广东考区数学科评卷组负责人之一。 

    王林全教授主要从事数学课程论、数学教学论、数学学习论、数学教育比较研究、数学竞赛研究,担任教育硕士指导组长;并且长期担任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导师,长期担任研究生、本科生数学课程论、数学教育研究、初等数学研究、数学思想方法、数学专业英语等课程的主讲教师。


4

杜延龄(资料不详)


      谭保夏1930年出生,广东阳江人,华南师大附中数学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历任华南师大附中数学科组长,广州市中学数学教研会副主任,广东省中学数学教研会副理事长,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沿海版)实践数学教材编写组委会编委、广东教学报编委。

       数学活动中重视知识产生过程的分析,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坚持以教促学,重视学法的培养。形成问题引路,激发思考,引导分析,应用加深,培养能力的教学风格。代表性论著有《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知识发生过程教学的实践》等。

  5


6

      莫达人1933年出生,广东东莞人,华南师大附中数学高级教师。1949年10月参加工作,1989年11月因身体得病,提前5年退休,工龄有四十年。在四十年的教师工作中,有下列三个阶段:

       一、1949年10月,参加解放军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到连队担任文化教员5年。

       二、1954年5月,由部队转业,到广州市教师进修学院学习一年,被分配到市属职工业余中学,这段工作期间负责数学教学,并担任科组长。

       三、1970年1月开始,转入全日制普通中学工作,先在市五十五中学任教数学,并担任过科组长。1976年4月调入市六十一中学(现在的华师附中)任数学教师,并担任过四年的科组长。

       从事教师工作四十年,主要有两点体会:①教学相长;②教书育人。


      李淦林1964年在华南师大附中任教以来,对数学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广东省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南粤杰出教师等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7

8

      苏佩芳1942年出生,广东番禺人,1965年在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学士毕业,即时调至华师附中任教数学。1986至1998任数学科科组长直至退休。1988年5月被聘为中学数学高级教师,1995年被评为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1995年9月至1996年8月聘为华师附中教研员。

       1983至1997曾参与省教育厅组织卢仲衡教授编写的初中数学自学教材、华师大数学教研组李翼忠教授编写的初中数学自学教材、沿海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社新编九年义务教育数学开放题教材四轮共12年的教学试验。

       试验教学中,注意变主演为导演、培养学生自学、看书、发散思维、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支持和帮助师大老师、教授来校上好科技课,关心团结科组老师为当时数学教学转型而共同努力。

      张朝胜高级教师,工会主席,广东省数学会理事。历任科组长、教学处副主任、校办主任、南海华附执行校长、广州市中学数学教研会常务理事。获广东省首届“南粤教坛新秀”特等奖。曾参与指导学生一人获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一人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10

      欧永和华南师范大学数学学院本科毕业,华东师范大学数学学院研究生课程班结业,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曾任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数学教研组组长,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总决赛广州市代表队主教练。广东奥林匹克学校数学教练,广东省数学奥林匹克业余学校教练。参加首届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

  9


      罗华硕士,广东省特级教师,高中数学正高级教师。任科组长期间,科组在高考、课外活动课程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丘成桐中学数学论文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被评为广州市首届中学数学优秀科组。致力于探究式教学实践。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2篇,获国家、省、市级奖12篇。主持省、校级课题各1个,获科研成果奖4项。独立开设的“数学探究与建模”为最受学生欢迎的特色选修课程,指导学生创办《聊聊数语》数学期刊,学生论文获国家、省、市级奖次20篇,省级以上刊物发表6篇。因学生黄君杰摘得“李光耀金奖”而获新加坡纳丹总统颁发“荣誉老师”奖。曾任广东省普通高中新教材编研组、全日制义务教育新教材编研组成员,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导师。

  11


12

      吴周伟,中学数学高级教师。1992年毕业于华南师大,分配到华附工作,1999年至2010年担任数学科组长, 2011年至2015年任华附汕尾学校副校长,历任 “希望杯”广东省组委常委,广东省初等数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教学座佑铭是“心系学生,宽容为怀,教无止境,精益求精”。


      罗碎海,1983年大学毕业任教,1995年从陕西调入华师附中,2005至2018年任数学科组长。 他将华师附中数学科的优良传统概括为“四结合”:数学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个人特色与集体智慧相结合;课内知识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传承经验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倡导并带头实施 “主题教研”的科组教研活动模式,被老师称为“最经济、最简单、最高效、最实用”的教研,目前已推广到其它科组。提出数学组老师自我学习提升的“八个一”指标。

  13



14

       郝保国,原华南师大附中数学科组长,高中数学正高级教师,华南师大校外硕士生导师,南粤优秀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是:课程、教材、教法、数学竞赛、数学高考、初数研究。着眼于本国的课程与教材研究,并能与国外及三地的课程与教材进行横向比较,取得了好成绩。有《对香港高中三角函数教材的研究——兼论大陆三角函数教材》、《“学力低下”对日本教育界的困扰——从数学教育的视角解读》等多篇论文发表。

       热心于对教学方法的探究与创新,自创《高中数学三级自学教学法》,坚持教改研究20多年。《让学生各自的优势得到充分发展》、《“高中数学三级自学教学法”实验报告》分别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与《现代教育论丛》。

      多次指导学生在高中数学联赛、丘成桐中学数学奖、全国中学生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等重大赛事中,获得大奖。在高考方面成绩斐然,多次与备课组教师一起奋斗,使我校高考数学平均成绩比广州市第二名高出10分左右。并有《数论知识融入高考试题成新热点》、《探究高考数学中的周期数列》等论文发表。

       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初数研究,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共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书籍5本,总字数300万。其中丛书《多视角破解高中数学压轴题》将在浙江大学出版出版。




       在充满机遇的教育改革大潮中,华师附中数学科将在前辈建立的坚实基础上,继续砥砺前行,去争取更大的胜利!





特别鸣谢华、郝保国两位老科长

对本文的大力协助!




文字 | 罗华、周建锋

图片 | 罗华、周建锋

编辑 | 曾心怡


相关链接:


公众号ID:hsfzgd

欢迎关注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