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华附图书馆升级改造离不开大家的帮助:图书馆拣书记
华附图书馆终于12月下旬开始动工升级改造了。详情请点击链接:华附130周年 | 校庆建设项目:快看,图书馆将要发生这些变化!
智慧图书馆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当中,由于要对每本书张贴RFID电子标签和数据转换,所以图书馆希望各学科老师帮忙挑出本学科相关的一些价值不大的书来,这就是图书剔旧工作。
图书剔旧工作是图书馆藏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优化藏书结构,增强藏书活力,提高图书利用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剔旧就是定期对图书馆馆藏图书进行清理,主要包括对内容过时、破损、复本过多等图书进行清理,保证整个馆藏文献的时效性、新颖性,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馆藏图书中符合下列情况者经认定后可考虑剔旧:
1、常年滞架不流通的图书;
2、已失去科研价值、水平较低的图书;
3、内容与本馆馆藏原则不符的书,如专业性强的农学类、医学类、宗教类读物等;
4、利用率低的科技类旧图书留在架上保留1~2册(卷、套),多余的可剔旧;科技书有新版本的,过旧版本除留1~2册外,其余的剔旧;
5、与教学大纲不符的过时教材、教辅参考书等,除留1~2册外,其余的剔旧;
6、复本过多的图书及各类过时考试用书视流通情况保留一定数量后,其余的剔旧;
7、破损严重无法修补的图书剔旧;
8、文学类旧书,视流通情况而定。
自从华附图书馆发出图书剔旧的请求以来,许多学科的老师都自发前来协助。在这过程当中他们都有了很多感慨。比如——
葛菁老师说:
这几天同事们有空就到图书馆来帮忙挑拣书,把这些书从书架上拿下来,图书馆的意思是这些剔旧出来的书还是保留在图书馆的二线书库。所以,剔旧挑选图书的过程真的是考验眼光的过程。
虽然,图书馆委托我们语文科组负责检查的是文学与语文类的书籍,不过我也把其他书架细细看过,有些书我是绝对不会看的,有兴趣的问题,也有精力的问题,当然也有品位的问题。
小时候看的都是这样的小书,也许很多人会觉得浅,但作为想对这些人物有初步了解的人来说,翻看一下,也不无裨益。同样,我们也无需对读者的水准指手画脚,只要他在看书,就说明他想更多的了解这个世界,想要有所改变,都是好事,所以各种书都有存在的必要。
但是,我发自内心尊重每一本书,尊重每一本书的作者,尤其是在出版一本书并没有那么容易的时代,出版业还有水准标杆的年代,这些对文字负责任,对自己的名声负责任的作者和编者编辑出一本书多么的不易。更不用说那些作者皓首穷经,凝结着一辈子心血而写就的专著,哪怕认真读完一本就已经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世界了。
这些书里面层层叠叠几千年的智慧啊!
这种教学生写作的书,我们当年也策划过,编写过,其实当时都是当作真问题来讨论的,这次去台湾,我还专门去书店看台湾教中学生写作的书长什么样子,看起来大同小异,写作的本质和规律其实都是一样的,而且越是早些年编辑的越是切入点小,讲得实在透切。
这样的封面,这样的题字,这样的厚度,一看就知道,满满的干货!
还有王蒙写的这个小册子,我拿起这本书的时候,都窒息了,这是王蒙1981年写的评论集,当年他还是个意气风发精力充沛的年轻人!笔力雄浑,虽然观点有时代特色,当年看起来和看《青春万岁》一样很受感染,而且想想,文学创作观点的是与非其实是既主观又客观的,很多观点现在看来仍然不过时。
这本书掉到我眼睛里,真是吓一跳,这正是我前几天带学生做的名著阅读——科普作品专题的相关内容,翻看内文,拍着大腿后悔,要是早看了这本书,我这个科学门外汉讲起科普作品阅读来该多么理直气壮!想想,现在真的找不出哪本书认真教你怎样接近科普作家,怎样读好科普文。
我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专门请科普作家认真的谈谈创作观,让更多的科学家知道怎样写科普,让读者知道作品是怎样写出来的,这两本书我都打算借回去,一定要好好学习一下。
这本语言类的书(我还真没想到,我们图书馆有这么多和语言类有关的书),前面虽然有一则毛主席语录,说明其出版时间已经久远,但毛主席说的完全没错啊:“语言要学,并且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因为语言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很多同志,写文章的时候,十分爱好党八股,不生动,不形象,看了使人头疼,也不讲究文法和修辞,爱好一种半文言半白话的题材,有时废话连篇,有时又尽量简古,好像他们是立志要让读者受苦似的。”
半句废话没有,直接用在今天,完全没错!
还有这本,是关于人物描写的小册子。以前买过一本香港编的,觉得选文的分类很不错,随时可以去查一段给学生做示范,这次翻看图书馆这类书有很多,这本小册子的选文角度多样,而且每个选文后面的分析也很到位,不是随便泛泛而谈。
这本论辩类的文字,从古希腊到恩格斯到当代很多法庭论辩,翻看之后,想到的不仅是论辩中语言的逻辑严密富有感染力,更令人感慨的是,这些人有机会去论辩去申诉,真好!
这些语法小册子,在今天看来,语文教学淡化语法,似乎没有价值,说实话,我们现在也在吃淡化语法的亏,如果真的回过头来想把语法问题讲明白,不看这些简明小册子还真不行,所以我叮嘱我们科里的同事,这些书千万不能丢。
我们总是追求要写大部头,要著作等身,其实有时候一本小书就已经可以把话说清楚,何必故作高深故弄玄虚,看看民 国时期很多大家出的书都是这样短小精悍的,现在更多的是注水猪肉。
哪怕是快餐时代的心灵鸡汤,从策划到成书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且,从策划者到出版者到作者,初衷都是希望书是好书,然后能够好卖,有更多的读者;当然,这两点哪个在前哪个在后会有所不同。
就这样,一排排看过去,看着书的名字,想着书的内容,想到成书的过程,竟然没有哪一本有丢掉的必要。
这本书上面盖的印还是合校前的六十一中的收藏印,从这个角度来说,也要留!
类似这种书,翻看里面,后面一半是高考作文题,连分析都没有的照搬,前面也是陈词滥调,只是空有一个有噱头的名字而已,毫不犹豫当然扔!
这次图书馆让各个学科的老师参与剔书工作,很多老师走进图书馆才感叹“原来图书馆还有这些好书啊,以后我一定推荐给学生阅读。”应该说,这次活动让我们更了解本学科的馆藏情况,对个人读书规划、指导学生阅读均大有益处。
▌文章来源:葛菁
▌编辑:林翠贤
▌转载自:公众号“ 华南师大附中图书馆”12月27日
相关链接:
公众号ID:hsfzgd
欢迎关注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