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凤凰卫视访谈】华附:幸好重本率没有100%|领航名人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于盈Carol Author 领航者于盈

你打开了  华南师大附中

第480次图文,今年第118篇内容

华附:幸好重本率没有100%

访谈记者:华附于盈校友

(4月14日21:40本期访谈节目于凤凰卫视首播)


(点击查看精彩视频)



在中国,基础教育是一个随时随地能够引起全民热议的话题。老牌名校一直受到家长们的追捧,但老牌名校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也受到新的挑战,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领航者》走访两岸三地的六间学校,探讨中学教育的未来是什么。本集带您走进中国华南地区最负盛名的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华附”),也是对我的人生带来很大改变的我的母校!



领航名人馆

姚训琪

1996年,获北京师范大学学士学位

2017年,任华附校长

2018年,任广东省政协委员


1

不做高考工厂

做了很多无关功利的事


华南师大附中历史悠久,创办至今已有130年。华附一直是广东省高考成绩最好的中学,出国的学生进入世界名校的也比比皆是,而且社团活动和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可以说是中国素质教育的代表,勇立中国教育改革的潮头。




华附2017年新上任的校长姚训琪是一位70后。他是一位名师,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编写者,也是应试高手。姚训琪所带的班,中考成绩多次获得广州市总分第一名。但姚训琪说,华附不是高考工厂,反而一直干了很多无关功利的事情。而且他一直念念不忘一位学生的留言——“幸好华附的重本率没有100%”




他说,这意味着学生认可华附给学生留下一个活动和成长的空间的教育理念。在中学的教育当中,给学生的人生适当留白,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非常重要。华附在做的就是压缩课堂教学的时间,增加综合类、实践类课程的时间,让学生在研中学、玩中学。



他希望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该学习时就刻苦地学,该玩的时候就尽情地玩,也希望学生明白,他们每一次参与课外活动,不仅会给他们的人生留下美好的回忆,也说不定哪一天会让他们的生命绽放精彩。




姚训琪认为不能用发展经济的思维去办教育。发展经济讲究的是“效率”和“有用”,而学校教育不一定要强调“学以致用”,一定要潜心做些“无用”的事情,不能过分看重分数和产出,而是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


2

扬长不补短

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爱好


华附作为广东省最好的中学,非常可贵的是他们一直怀着居安思危的思想,在教育理念和内容上都愿意进行一些新的尝试,与时俱进。


姚训琪相信基于兴趣爱好的学习,会让学生更成功,也更幸福,因为人生本来就是不断去寻找自己兴趣爱好的过程。



姚训琪希望华附能够建立起一个扬长不补短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在各个舞台都能绽放光彩,但不要去给学生的短处打分,也不需要把短处给补上来,用这种方法最大限度地去支持学生好奇心和兴趣爱好的发展。 


假如学生的测验成绩不及格,老师不会给他打分,而是帮助他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去思考怎么进行改进。



对于素质教育,姚训琪有着自己的认知,首先是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其次是要有丰富的、能够让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然后就是要有学生社团,让学生自己去参与和组织,进行自我教育。




姚训琪表示,素质教育最根本的还是在课堂,所以华附开了133门选修课。学生大概有七分之一的时间是可以自由挑选选修课的。选修课的内容包罗万象,从最时髦的3D打印、智能机器人,到很热门的金融学应有尽有。姚训琪说,这些选修课的科技含量不一定是最高的,主要是让学生们对时代前沿的内容有接触,从而启发他们对科学和人文的一些向往。



为了弥补学科教学单一性的不足,华附也开设了融合课程,把数学、工程、科学、技术等知识,通过项目制的学习让学生有一个综合的了解。在2018年,华附成为全国第一家首创人工智能课程和开设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中学,培养学生通过编程和机器语言的学习让机器动起来,也帮助学生为未来做好准备。



而且为了更好地与业界、技术潮流相结合,选修课除了多数由本校老师开设,还有些是由校友回来开课,回馈母校,帮助学弟学妹们健康成长。学校也有开设校友沙龙,与学弟学妹们分享各种职业知识、职场经验和人生体会。姚训琪说这也是华附始终追求的,因为教育是一代一代传承的。


3

可以用手机

但是要学会自我管理


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学校和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跟上科技发展的速度,甚至是走在前面;但是另一个方面,一个全社会都争议的话题就是手机、电脑游戏等等可能在青少年成长中引发的一系列负面问题。教育工作者对此同样感到困惑。有些老师认为在中学阶段,应该杜绝孩子与这些电子产品接触,还有些老师则认为,不要约束它。




对此姚训琪的观点是不要走极端,孩子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让他们跟这些现代社会的东西完全隔绝会使他们没办法在这个时代生存。在华附,学校规定学生不能带手机到教学区域,在教学区域如有需要,可以用学校提供的平板电脑来学习;但是如果离开教学区域,学生是可以用手机的,因为学生在校园生活当中很多时候也需要用到手机。



姚训琪说他希望让学生来体验,正的体验和反的体验都要有。正的体验就是手机的功能和所承载的知识信息对成长和学业都有帮助,但是如果沉迷于手机,玩游戏,很有可能最后就会荒废了学业,甚至身心不健康。


姚训琪不希望让学生与电子产品隔绝,而是希望他们在学校的引导下,在体验和接触中学会如何把电子产品作为工具去使用它们,通过手机的管理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如果学生在华附的三年甚至六年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后就会受用终生。


4

“吃得苦中苦,方为附中人”

培养吃苦精神



华附一直愿意创新和改变,但是对某些东西也有执着的传承,在变与不变之间有认真的权衡考量。


姚训琪提出,我们在生活中,在职场中,每个人每天都在跟别人打交道。如果在校的学生只是跟知识打交道,以后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是会不适应的。所以华附积极探索基于现实生活场景下的教育,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华附的住宿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同时学生可以在这种集体生活中学会与人打交道,学会去迁就人,去包容,学会帮人就是帮自己。


在广东清远农村,华附的学农活动已经坚持了29年,让学生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姚训琪觉得,华附的学生如果要成为各行各业的领袖的话,那一定要对中国的“三农”问题有所了解,否则成不了领袖。



学军也是华附一直坚持的传统。每个学生踏入华附的第一课就是军训和国防教育课,也同时锻炼学生的体魄与坚忍不拔的精神。


学工现在换成叫做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去工厂,也去很多科技场所、大学和实验室。



有的家长会因为孩子在学校饭堂少吃了一片肉就问责学校。孩子少吃一片肉就受不了吗?其实对孩子来说,他不会有这么多问题,但是家长就心疼。有些学生学农在农户家里直接打地铺,有些家长就受不了。初二的学生暑假去清远一个山坳坳的地方,没有水、没有电、没有炉灶,他们要在那里进行野外生存一周,照样活得好好的。但这些学生以后一辈子都记得他们吃过的这些苦,如此艰难都过来了,以后遇到的任何苦都不算什么了。




所以学校致力于给学生创造吃苦的机会。在华附,一句常说的话是“吃得苦中苦,方为附中人“,尤其是在我们现在这个大环境下,学生在家中大都被娇生惯养,被家庭过度保护,反而吃苦训练更显重要,这种吃苦耐劳的经历有助于磨炼学生的意志和养成坚强的性格。




姚训琪认为,学习是苦乐交织的,甚至说是苦比乐多,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失败,在这个过程中是要吃尽苦中苦的。


而学生的未来人生也是这样,一定要在前面有过吃苦的经历,才有助于他日后成为社会的精英和领袖。




当年的求学艰辛我至今都历历在目,每天早上六点钟起来要叠豆腐被,要出早操跑一千米,晚上十点钟准时熄灯睡觉,还要自己洗衣服,打热水洗澡等等。所谓先苦后甜,这样使我更懂得适应生活,也懂得知足感恩。


5

幸福感比功名利禄更重要


姚训琪自己给成功的定义是成材比成功更重要,成为社会有用之材,比个人的成功更重要;幸福比成功更重要,人生的这种幸福感和有意义的生活,比功名利禄来得更重要。




在姚训琪心中,教育的本质要从两个维度的价值来衡量,一个是人的价值,一个是社会价值。从人的价值来说,一定是把学生原来最好的东西不断发现出来;从社会价值来说,是要为这个国家,为这个民族去培养有用之材。在他看来,具有领袖气质的学生不应是精英的利己主义者,而是有理想、有抱负、能担当的人!


▌编辑:胡雪曼 爱美丽

▌转载自:公众号“于盈Carol”4月15日


相关链接:




公众号ID:hsfzgd

欢迎关注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