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缅怀先烈不忘初心 弘扬精神激发奋进

2016-10-01 叶城零距离

“风萧萧的路上,多少金戈铁马和多少雨雪风霜;你一定在路上,征尘依然飞扬,你将儿女情长,折叠好藏进戎装……你走得如此匆忙,我沿着你的目光,追赶你的方向,我看到鲜花开满山岗。”这是一首每天都要在叶城烈士陵园回荡的军歌,它激荡着我们缅怀先烈不忘初心,弘扬精神激发奋进。


一个特殊日子




9月30日是个特殊的日子,是第三个国家公祭日。上午,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及县直单位主要领导来到叶城县烈士陵园与全县各界代表一起,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深切缅怀老一辈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充分表明了县委、县政府和全县各族人民继承先烈遗志,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奋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坚定信念。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抗战时期,叶城人民克服艰难险阻,翻越昆仑天险,驿运盟国军援,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部队英勇作战,叶城作为后方大本营,调粮腾房,送吃送穿,为打胜这场战争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叶城县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各项经济指标较“十一五”均实现了翻番的目标。全县上下呈现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宗教有序”的良好局面,是叶城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县委书记李国平等县领导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县领导缓步登上纪念碑基座,在花篮前驻足凝视,神情庄重地走上前去,仔细整理花篮上的红色缎带,全县各界代表依次登上纪念碑基座。大家崇敬地瞻仰英雄纪念碑,深切地追思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坚定地表示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扎实工作,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贡献力量。

一所教育基地




叶城烈士陵园已成为南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反分裂教育基地、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教育基地、社科普及基地,长期接待国内外热爱和平人士,向各族人民群众和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烈士陵园建于1965年10月,位于县城东郊8公里处,战斗英雄罗光燮、王忠殿、司马义买买提等100多名烈士长眠在这里。每年清明,数以万计的各族职工群众和学生前来扫墓,缅怀烈士,继承遗志。叶城县烈士陵园以"褒扬先烈,教育后人"为宗旨,自1965年建成以来,前来缅怀和参观的人常年络绎不绝。每年清明节前后,更是万人云集,地、县党政军领导及社会各界群众都到陵园参加悼念活动。开展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叶城县烈士陵园重视国防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了国防教育基地的作用。




2013年11月21日,“叶城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馆”正式开馆,向世人展示了鲜为人知的故事背后可歌可泣的英雄画面。在纪念馆,参观者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和虚拟场景等了解自卫反击战的作战环境与物资条件,自卫反击战争的辉煌战绩。在室外,王忠殿、罗光燮、司马义·买买提和张代荣四个英模塑像、中印边境西线自卫反击作战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上雕刻所有西线牺牲的140位烈士姓名,让前来参观对叶城烈士陵园有个全面了解。参观人员纷纷表示:要以先烈为榜样,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每年清明节、国家公祭日前后,来烈士陵园缅怀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各级党政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都到陵园参加悼念活动,各界人士在罗光燮、王忠殿、司马义·买买提墓碑前纷纷驻足,向烈士敬献鲜花,烈士英勇表现,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情怀更是深深的打动着每个人。




中印自卫反击战已经过去50多年了,英雄们静静的躺在昆仑山脚下,他们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操将永远如同昆仑山一样矗立。一抔热土、几块青石,筑就了烈士们的安息之所,每一座墓冢里却都深埋着一个凄美悲壮、感天动地的故事。置身烈士陵园,看着一排排墓碑,心从未有过的平静,也从未有过的激动。站在这片凝聚历史、激扬时代的土地上,仿佛在与先烈们对话,更像是在倾听一座山的生命低语。在这里,人生的价值被赋予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升华为大义凛然、威武不屈、壮怀激烈的无私奉献精神。烈士陵园,也不再是一座普通意义上的墓园,而是一处缅怀的圣地、心灵的驿站、精神的家园。

一位守墓老人




当你走进庄严肃穆的国家级烈士陵园——叶城县烈士陵园,会经常看到有位老人用刻满岁月龟裂皱纹的手,每天触摸着大理石纪念墙上的烈士英名:战斗英雄罗光燮、王忠殿、司马义·买买提、爱兵模范张代荣……47年如一日守护着这些昔日的战友,他就是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幸存下来的退伍老兵艾买尔•依提,为了战友一句心愿,守信守诺,为牺牲战友守墓一辈子,一守就是47年。今年77岁的艾买尔•依提,从当年朝气青年变成如今满鬓斑白的守墓老人。




1970年,叶城县公开招募烈士陵园守陵人。令人大感意外的是,当时已经是佰西热克乡中学校长的艾买尔·依提,毅然选择报名。“当时有人说我脑子被驴踢了,好好的校长不当,成天守着冰冷的墓碑,他们是无法体会生死战友情!”艾买尔·依提回忆说,“司马义·买买提是我的班长,每次遭遇战,他总是端枪冲在最前掩护大家,如山般的身躯最终倒在枪林弹雨中,没有他,哪有我!还有一次在与敌人进行肉搏战时,我被一个敌人压在身下,危急时刻,一名汉族战友冲上来,拼着命把我救起来!在海拔4500多米的边防前线,狂风大雪,气温达零下30多摄氏度,战斗打响前一夜,我和战友们冷得无法入睡,大家靠在一起相互取暖。战友指着天上的星星说,那颗星星下面就是我的家乡。如果我们谁牺牲了,活着的要记得替我们扫扫墓,回家看看爹妈。当时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如今就有六人埋骨叶城烈士陵园!能一辈子守着他们,我无怨无悔!”




艾买尔·依提带着当年战友嘱托,怀着对烈士的尊崇,跑遍了自己所能找到的烈士之家,代牺牲战友们磕了头,含泪喊了声爸妈。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烈士陵园,来自对“生死战友情”的铭记,因为艾买尔·依提的这种“有意义”。当战争阴影远去,当苦难记忆渐退,让感恩英烈成为社会共识,我们要尊重历史、心存感恩,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责编:章中和   编辑:春晓、冉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