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毕业致谢辞 | 谢你不负,幸我不弃


#

法学院2019级硕士生


与我武相遇的第一个秋天,似乎只记得“珞珈侧,东湖畔,破三环”。于是这一年,与她最近的距离,不过一堵矮墙的两边,最远,也不过无数个苦等校车的夜晚。我曾于深夜孤身爬上她的头顶,听草窠里喧扰的虫鸣;也曾于清晨独自徘徊在她的脚边,观湖波中游弋的鱼影。珞树着秋色,珈山沐熹微。朝朝尝露起,暮暮踩叶归……这一切都因为我珍惜着和她在一起的每一天,唯恐在有限的三年里,不能将她的每一处角落走遍。


研生三载,疫情两年。这个冬天,还未来得及看一眼珞珈初雪装点出的冬日浪漫,就匆匆离汉。居家的日子里,焦灼的内心好像九一二的杂草一样野蛮生长,难熬的时光仿佛白雪覆盖下老图悠久的历史那般漫长。再归来时,感触至深,是一座经历过磨难的英雄城市的蜕变;目之所及,是一所自静默状态恢复至往日喧阗的校园。


好在,最终没有错过一个珞樱缤纷的春天。我们站在树下,口罩也遮挡不住拂面的春风和如花的笑靥 。这一刻的幸福,可能是因为弥补了未能校内赏樱的缺憾,也可能是来自于身为“樱花主人”的自豪感;但更多的,是来自心底里的一个答案:最美大学,美在何处?美在冬去春来,人潮人海的四季变换 ;美在日升日落,花谢花开的星移物转;美在阳光和煦,枫樟林立的那种气质;美在白雪皑皑,赭黄满地的那份浪漫……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似金似铄的仲夏时节,竟然要吹响离别的号角。遥想三年前的我们于此相聚,三年后又要各奔东西,就好像命运之光将我们投射到同一面凹凸不平的毛玻璃上,而我们终将演绎光的漫反射,奔向各个不同的方向。浪漫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束光;可怕的是:与光有关的距离,叫做光年。


离别的步履再匆匆,也当来得及向很多人道声感谢。承仰我导三年不弃,师恩难忘;承蒙家人四季在旁,港湾常亮;承情好友八九未嫌,鸡黍范张。当然,未来生命里最重要的那个人,虽然不知道你会不会来,会不会在,会不会走,依然要感谢你,谢你不负,幸我不弃。




*小布的致谢辞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致谢辞少了一些欢笑,多了一点沉重。


有人被困在修改论文的噩梦中:

“还记得交完初稿后被十几条语音反馈支配的恐惧”(@李菲 教育科学研究院)


有人不得不把“如何与自己做朋友”当成研究课题:

“因为疫情等种种原因,这三年是人生中非常孤独的一段时光,许多时候都是独自行走于求学路上。这对习惯群体生活的我而言,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在每一个孤独的日夜,我独自行走在灰暗又漫长的隧道中,心中逐渐有了穿越它的力量;如何与自己做朋友成了我的课题,而我也终于开始学会一个人去解决遇到的所有问题。”(@王丹妮 哲学学院)


有人深感学业与求职的压力

“两年的硕士生活匆促结束。疫情的冲击、学业与求职的压力逸散在生活各处,诗社与江五变成了回忆中的奢侈品,趁着学生时代多出去游玩的想法没能践行,找工作十分艰难。每每困顿,深感时代洪流之下个人真如沧海一粟,而漂泊其中的滋味,更难以喻之于怀。”(@刘启东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少不了有人担忧自己的发量

“希望我三年后的头发依旧保持现在的浓密程度”(@孙琳 信息管理学院)


还有一些对我武的无效吐槽

“虽然武大和武汉一样永远在修路,虽然近几年新建的高楼都是复制粘贴的产物”

“怀念那些没什么用却很有意思的选修课”


当然,最多的还是感谢、感谢、和感谢!


以及美食

“我记得那一天的小龙虾很好吃,羊蹄很香……一起外出聚餐吃的手撕鸡,家乡豆腐,干煸藕条也在我的记忆里熠熠生辉。”(@赵阳 法学院)


看来即便是毕业论文,也阻挡不住“吃货”对美食的回忆。与此同时,东湖新村的“胖哥饺子馆”老板,你可以感谢一下@李文璇同学了,因为她,你馆的名字将进入武大馆藏……


今年共收到 53 份毕业论文致谢辞,比往年都多。感谢所有投稿的同学!每年阅读你们的致谢辞,都带给小布莫大的感动。尤其今年毕业的同学,有两年的校园生活都处于疫情中,诚如某位评选老师所说“博士们的致谢都透着艰辛”,但大家最终选择留在纸上的、能打动人心的,仍然是温暖、坚持和力量


入藏“珞珈文库”的致谢辞名录还在审核修订中。待确定之后,小布会正式发文公示入藏名单。敬请期待!


小布在此

祝愿每一位毕业生

此去乘风破浪,归来仍是少年。

山水一程,三生有幸!

小布会一直在“珈”等你!




插播预告一则

本周日晚、十点半

小布将准时推送

毕业季版闭馆音乐

我们一起来赴一场

“云闭馆”仪式之约吧!




编排:凃艳玲

封面:曹睿熙(“珞珈记忆”征集作品)

责任编辑:朱丹

审核:陆敏


135投稿帐号:306213

秀米投稿帐号:xctg@lib.wh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