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碗马蹄甜汤,包你火气消

2016-12-17 水水 水说



天干物燥喝碗马蹄甜汤

 虽然身处江南腹地的杭州,每年冬春两季还是会觉得异常干燥,唇口起皮,嗓子干疼,有时鼻孔里还会泛起几丝血丝,甚至能感觉到从内到外的上火,以致心情都跟着焦躁起来。这种情况出现时,我最贪恋也是有效去火法就喝下一碗马蹄甜汤。

马蹄,荸荠者也,又名地雷子、地粟等,是莎草科植物荸荠的地下球茎。它皮色紫黑,扁圆,大小如核桃,肉质洁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可生吃,也可以熟食。中医自古认定此物清热解毒、凉血生津,能利尿通便、化湿祛痰、消食除胀等。

关于马蹄的来历还不是很清楚。有人说西汉就有,只是称呼不同于现在。《后汉书·刘玄传》中记载“王莽末,南方饥馑,人庶羣入野泽,掘凫茈而食之。” 李贤为此做注解释道:“郭璞曰‘生下田中,苗似龙须而细,根如指头,黑色,可食。’”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像是在说荸荠。到了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其称为凫茨:“生浅水田中,其苗三四月出土,一茎直上,无枝叶,状如龙须……其根白蒻(ruò),秋后结果,大如山楂、栗子、而脐有聚毛,累累下生入泥底。但也有人说他将马蹄和慈姑弄混了。后世杨荫杭、齐如山和叶灵风等人都先后有文章论述此事。

撇开马蹄的身世不提,我只说马蹄的口感和食用方法。

马蹄生吃,清脆如梨,甘甜如栗子。很多地方的人直接当成水果吃。我在扬州生活那几年,每年春季,街上总能遇到挑着担子卖马蹄的。去皮的马蹄身子圆润雪白,躺在竹篾变成的笸箩里,晃晃悠悠在货郎的肩部颤悠,相当引人眼球。这时天气已回暖,将一枚马蹄丢入嘴里,咔嚓一下,满嘴溢满汁液。好的马蹄肉质细嫩,嚼后无渣,吃完一颗下肚,咽部感觉被冲洗了一般清爽湿润。

马蹄生吃可以做水果,熟食可以当蔬菜,可以单独清炒,也可与莲藕炒成双脆,与嫩芹合炒清脆,都是不错的吃法。扬州有道名菜叫做狮子头,就是在肉糜里羼(chàn)一些马蹄末,吃起来,微甘,清脆,解腻还增添了肉丸子的劲道之感,有一种很玄妙的口感。据说苏州吴中一带在冬春之际将新鲜马蹄置于屋檐下风干,一月之后成风干马蹄。风干马蹄外皮尽皱,如老松树干难以拨开,吃的时候要一点点剥开,吃进嘴里来甜味很浓,像是风干栗子,别有风味。但也有人因为风干后的马蹄水分缺失肉质变老,吃几口就偷偷吐掉渣滓的。我的一位苏州朋友还跟我说过,他们过年时总要把几只荸荠埋在米中烧年夜饭,谁吃到荸荠,就说是挖到了“元宝”。这种吃法与北方人饺子里包块糖或者硬币的做法类似,都是为新年讨个好的说法。

除了生吃,炒吃,我还喜欢将马蹄煮成甜汤下火。通常情况我将马蹄切丁与雪梨一起入水煮,如果甜度不够就加点冰糖提味。也有时候整颗与甘蔗段同煮喝汤,也将它与百合芡实一起做过甜汤……无论哪种,一口喝下去,甜、鲜是最突出的特点,秋冬的火气随着甜汤冲淡乃至消散。

马蹄生熟皆宜,可汤可干,干吃之法是提取淀粉,做成马蹄糕。新鲜马蹄磨浆沥干取粉,拌以糖水蒸制而成,做法源于唐朝,延续至今。广州的早茶里,马蹄糕晶莹剔透很受欢迎,北京人则喜欢做成山楂马蹄糕,清爽去腻。

作为一种点心,马蹄糕南北皆有,可见马蹄不只是南方之物,北方也产马蹄。齐如山先生在《华北的农村》中记载:荸荠形圆而扁,又如人之肚脐。”齐先生说,北方的马蹄,北平种植的最为讲究,专门从涿州选种,在玉泉山一带种植,且不能连种两年,否则口感“也就差了。”

除了介绍了北平的马蹄之外,在齐先生的文章中,我还特别留意了一个词“荸荠扁”:“凡物圆而扁者,都名荸荠扁。”我查了一下,清代康熙时期出现的一种瓶子因为器腹扁圆,形如荸荠,圈足,被命名为荸荠扁瓶,有清一代极为流行。在天津地区还出产一种洋葱,因其扁平也叫做荸荠扁洋葱。

就是因为马蹄这扁平的身躯,加上表皮凹凸不平导致马蹄好吃,去皮不易,稍不小心就容易划伤手指。我曾买回自己削皮,手指没伤着,但因去皮太厚致使剩下的马蹄一丁点大。好在后来到了杭州生活,所住小区的菜市场有个女的常年只卖两样东西:莲藕和马蹄。她卖马蹄可以代客削皮,着实方便了我这样手拙的食客。

她削马蹄时,所用工具只一片锋利的刀片,先上下削平,再左右沿马蹄弧度削一圈,皮就被去掉,稍微一修整,一颗圆润洁白的马蹄赫然就出现在她手指之间,整个过程不过几秒钟而已。每每看到她削马蹄我就会想到庖丁解牛的典故,虽繁简程度有异,但都是孰能生巧的道理。

看来,凡事皆要有心、专注,始能成。小小马蹄,各样的吃法尝遍也得下点功夫才可以。


扫码关注水说

一起聊点有趣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