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海盗也有很多故事

2017-01-13 张雅娟 水说


2016年8月,我的专著《清代嘉庆年间的海盗和水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我的第一本学术著作,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反复修改而成。

“初生之物,其型必丑”,加上我总是觉得自己学识浅薄,文笔拙劣,一直不敢轻易将自己的作品示人,生怕被人耻笑。直到有一天,一个读者辗转联系到我,说在书店读了我的书,觉得挺有意思,我心里才不那么紧张了。2017年新年刚过,1月8日,钱江晚报刊登了这篇读者的书评。

其实从我定下这个选题之后,周围很多朋友都跟我说过类似的话,更有几位几年来都在催促我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市场作品,写成小说或者传奇故事,怎奈我天生愚钝又懒惰,一直辜负着朋友们的厚望。今晚跟导师杨国桢先生打电话,先生还说“要是我,早就把这项研究成果改成几本畅销书小说了。”我听了,只能默默靠在墙边反省去了。

我真的不该浪费这么好的一个选题,应该好好把中国海盗的故事写给大家看,让大家知道,原来中华文明之下,也海洋文化也曾繁荣昌盛,海盗也与洪波之上肆意驰骋过。

中国的海盗,有很多你不知道的精彩故事,

我把读者的书评和书的后记贴出来。

期待大家能给更多意见。


书  评

清代东南海域的风云际会

           《清代嘉庆年间的海盗与水师》

 2016年10月的一天,我逛书店时在历史类图书里看到一套《中国海洋文明专题研究》丛书,共十本,每本都不薄的样子。出于对海洋文化的兴趣,我站在书架前挨个翻看这套书。也正因为如此,我发现其中的第八卷是我喜欢的“海盗”问题的相关研究,于是我毫不犹豫将其收入囊中带回了家。

这本书主要讲了清代嘉庆年间闽浙海域的海盗活动情况以及清廷政府对于海盗的剿捕活动。书中综合大料历史史料列举了从清代乾隆末年到嘉庆中叶主要的海盗帮派,介绍了他们的海上活动、海上生活,还详细介绍了当时清代水师的军事部署以及几次海盗与水师之间的重要交战。

记得前几年索马里海盗猖獗时,我就曾经想我国历史源远流长,疆域辽阔,是不是海上也曾有过外敌入侵的风险,或者说辽阔洋面上也是盗匪丛生过?带着这样的疑问,那两年,我重读了很多历史读物,了解到的是明代曾有倭寇为患,清末北洋水师溃败、八国联军入侵。关于中国海面是不是有海盗的问题一直未得其解,直到我读了这本书之后,心头疑问得以释然。

通过这本书我得以知晓当时海知名海盗首领有蔡牵、朱濆、张保和郭学显等人,了解到原来中国的海盗也有那么多传奇的故事,一点都不逊于西方传说中的海盗,甚至有些海盗的故事比西方海盗更悲壮。比如,在这本书的第三章“镇海王与南海王”中,作者详细考证了蔡牵---这个曾让嘉庆皇帝不断调拨重臣去剿捕的海盗头领发家史、抗争史乃至在台湾企图称王的整个过程。蔡牵,作为当时海上最大的海盗头目,不仅掌握了台湾海峡的控制权,甚至一些官兵都被他收买,给他提供方便。我记得书中记述有好几次清朝水师追拿蔡牵,蔡牵将要被抓时却得以逃脱的情形。有一次,弹尽粮绝的蔡牵居然拿出船上的番银作为炮子,战争的惨烈场面可想而知。

我记得前几年曾看过一部电影叫做《神秘宝藏》,是香港影片,其中说到有个海盗叫做张保仔,我一直以为张保仔是个像黄飞鸿一样被传说神话了的人物,也可能现实生活中并无其人。读了《清代嘉庆年间的海盗与水师》之后,我才知道原来历史上真有其人,并且他还有个骁勇善战“诰命夫人”---郑一嫂,郑一嫂还是个比他还厉害的女海盗!

郑一嫂原名郑香菇,原本是个普通女子,后来被大海盗郑七看中,随身带在海上。郑一嫂性格刚烈,果敢聪明,帮着郑一打理船上各种事物,口碑颇佳。郑一死后,郑一嫂改嫁郑一的义子也是他的得力干将张保(又名张保仔)。两人海上生活、征战多年,最后受朝廷招安,上岸定居。在与清朝水师的交战的过程中,郑一嫂经常带军突围,几次救张保于危难之中,就连最后与朝廷的招安谈判,郑一嫂都是孤身前往的,让人不得不佩服其胆识和勇气。

除了郑一嫂,这本书里还介绍了另外女海盗的故事,比如蔡牵之妻蔡牵妈同样也是女中豪杰,她敢于在最危险的时候裸体挺身立在船头吓退进攻官兵,真称得上女汉子中的女汉子。可以这么说,这本书中关于女海盗的记载打破了我既往对于中国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片面认知,让我对我不熟悉的海洋社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除了海盗,这本书里还用很大的篇章介绍了一位水师提督---李长庚的悲壮一生,从他的出世入仕,几十年海上剿匪到饮恨海上,除了知道这个难得将才的才华和不得志之外,也从中瞥见了当时官场在剿匪问题上的政治生态。

《清代嘉庆年间的海盗与水师》是一本学术著作,史料详实,论述严谨,语言却轻松不生涩,以至于我这个历史门外汉读起来也并不费劲。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又陆续翻看了《中国海洋文明专题研究》丛书其他九本著作。第一本总论是研究集成式的著作,其他9本的选题也相当有意思,从16—18世纪的中国历史海图到清代郊商与海洋文化,从明清海洋灾害与社会应对到香药贸易与明清中国社会,从厦门湾的崛起到台湾传统海洋文化以及马汉“海权论”在中国的传播都有涉及。十卷本读下来,我对中国海洋文化有了一个另外不同的认知。阅读过程中,我不止一次的感慨,原来中华海洋文明也曾如此繁盛过,原来我们对海洋社会的认知存在那么多偏差乃至误区。21世纪,或许我们真的应该重新认识一下中国传统海洋文明了,只有这样海洋强国的梦才能实现。

或许,这一套丛书就是一个开始吧。

文/刘 飞

 

   《清代嘉庆年间的海盗与水师》作者:张雅娟,人民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系《中国海洋文明专题研究》丛书第八卷,主编 杨国桢

后记



后       记

 

从写第一个开始,到最后一个字写完,我的心里始终是惶恐不安的。

不安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是所写的题目并不是很好操作,第二是深知自己懂得不多。

关于海盗,既往的历史研究中并不是很多。究其原因,一是盗匪原来就是不入流的底层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再者,中国本身是个以陆地为主的国家,历来对海洋社会的关注就少,自然对海盗的关注也不会很多。三是海盗本身留下来的史料不多。走上盗匪道路的多为贫民,他们生活于社会的最底层。这些人大多数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不会也不懂得去记录自己。此外,盗匪又是普遍遭社会痛恨的,社会对他们的记录也相对较少。这些原因使得对于盗匪尤其是海盗的研究增加了史料上的困难。

2008年开始,我在业师杨国桢先生的指导下开始研习海洋史。在研读有关海洋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以及关于古代海洋社会的资料时,我逐渐了解到在中国历史上,海洋社会虽然处于边缘,但也曾有过几次辉煌。到了明清时期,东南海上社会更是风起云涌,海上武装力量异军突起甚至达到了跟朝廷抗衡的局面。在杨先生的指导下,我将研究目光聚焦在乾隆和嘉庆年间的东南海上社会,并最终选定专注在这一时期闽浙洋面的海盗社会研究上。

选题确定后,我开始大量查阅历史史料。求学期间,杨先生一直告诫我辈,做历史,一定要尽可能去穷尽史料,并要仔细对史料再三甄别,找出最多、最需要的、也必须是最可靠的史料用,这样做出来的研究才能最大程度的去接近历史的原貌。谨记先生教诲,几年时间内,我除了将厦门大学图书馆馆藏的明清史料文献、图书一一翻阅检索外,还几次到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从那些已经发黄的历史档案或已经微缩成胶片的史料间一点点发现能为自己所用的史料。我还多次到沿海地方的档案馆查找史料,多次去海盗活动频繁的地区做田野调查,这些都是为了尽可能全面而丰富的掌握一些一手资料。查找史料的过程是艰辛的,同时也是快乐的。每发现一条有用的史料,我都能高兴好几天;每去过一处海盗或者水师活动或者交战过的地方,都能让我对历史多一种生动的认识,几年下来,通过查找史料,我结识了一些档案馆的老师和朋友,也认识了一些沿海地区的群众。是大家无私的帮助,让我得以完成史料的搜集工作。

 

当然,穷尽史料是不可能的。我也只能是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做最大的努力。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也有过很多困惑,比如要呈现出怎么样一个海洋社会,要怎么样呈现,史料如何取舍,谋篇布局如何安排等等。我一次次跟杨先生请教,每一次先生都极其耐心地教导,一点点分析我出现的问题,给出有益的指导。没有先生的拳拳爱徒之心也就没有我这些文章。与我个人而言,此生做了杨先生的学生是人生的最大收获。这种收获不仅是学识上的长进,更有做人的思考。先生治学严谨,学术精进,勤恳努力、与时俱进,关心社会。他的身上有着年轻人都自愧不如的学术激情,有着一位老一辈学者深厚的爱国情谊。先生是史学大家,有国际视野,我在做这项研究时,恰逢索马里海盗猖獗、钓鱼岛和南沙海洋国土争端激烈之时,先生常教导我要将中国的问题放到国际视野之中去考量,要让历史对现实有借鉴之用,马虎不得,轻易不得,要扎实,要有情怀和胸怀,不能只是为了写论文做历史研究,研究历史的意义在于如何与现实关联,而不是枕着历史做春秋大梦。

正是有先生这样的教诲,我才加倍谨慎,每写一个字我都极为小心,生怕用错了词,表错了意,玷污了历史。书稿初成,我内心惶恐不安,给杨先生看过,先生给了很多中肯批评和意见。厦门大学的老师、同门的师兄、师姐、师弟也给了很多建议,我也反复几次做了修改。然而,终因能力有限,只好暂时是现在这个样子。

因为自知书里很多疏漏、诸多不足,我是羞于将这样的作品拿出来给人看的。但俗话说得好“丑媳妇终究是要见公婆”的。现在,它呈给大家,也希望能得到更多更好指导。


在这本书中,我试图将嘉庆年间闽浙海盗问题做个全面的回顾,重点对蔡牵和李长庚的研究做了一些补充。在探讨这一时期海盗活动黄金期到来的原因时,我从社会、经济和外在力量等多个方面加以剖析因为任何一个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产生都不是单一力量和原因决定的。产生于嘉庆年间的闽浙洋面的海盗问题更跟当时社会整个状况以及当地情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廷沿海控制的能力降低,地区贸易的相对发达、越南政权的扶持等内在、外在的力量共同作用才给海盗发展提供了一次发展的契机。海盗,作为海洋群体的一部分,有其生存法则他们在海上劫掠,也对一些海上对象起保护作用;他们看似凶残,也有普通人生活常态的一面。更为有意思的是,这一时期的海盗帮派中,除了男人之外,还有女性做了领帅,并极具权威,一度威震一方。这在女性足不出户的中国封建社会中是难见的情形。虽然关于她们的史料并不是很多,要还原她们的故事也不是那么容易,我还是试着努力将蔡牵妈和郑一嫂做了一些简单的介绍,以期能让人们对历史多一种了解。

在本书中,除了探讨海盗活动的起因、内部组织结构以及生活状况、他们与水师的不断抗衡之外,重点还对蔡牵和李长庚做了补充。这两个人是当时非常重要的两个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很微妙。两个人出生在同一个地方,童年时是玩伴,长大后又都驰骋海上,漂浮洪波,只是互为敌手。一个是令皇帝头疼的海盗大帮派头目,一个是专剿海盗的水师将领;一个毕生都在躲避一个人的追捕,一个因为要追捕另一个不幸受伤身亡,饮恨归天。既往的学者对这两个人物尤其是蔡牵已做过一定程度的研究,但还是有所遗漏给了我可趁之机。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多方查找两个人的资料,多次去做相关田野调查,慢慢将两个人的一生以及性格、生活做了大致的概述。也借此对当时海上武装力量的全面做了一次全面扫描。当时的闽浙洋面俨然是两个人的大舞台,上边上演了他们的人生大戏。除了他们两个,本书中还对闽浙洋面另一帮派的头目朱濆的生平做了一些考证,也算是对既往研究一点点补充。

当然,对嘉庆年间的海盗问题做研究,不仅仅是为了还原当年海洋社会的风貌,更多是想通过历史找出对当下现实的借鉴。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对海洋开始格外,对于海权的争夺日益激烈。近年来,周边国家与我国不断产生领土争议,这无疑都也显示了海洋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研究历史上的海洋问题,有助于解决当下的海洋争端。研究历史上对于制海权的争夺,对于解决当下海洋争端也是有所裨益的。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的看清当下,才能更好的看清未来。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能对历史上的海洋问题得到一定的历史反思,并最终照亮当下现实。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除了与恩师杨国桢先生的悉心指导外,还得到了很多是有的帮助。有人会给我提供史料的线索,也有人给我思想的启发,感谢大家。

我要感谢我的家人这么多年默默支持我。今生至乐就是做了父亲张志、母亲王秀君的女儿,感谢他们给了我生命,含辛茹苦将我抚养成大,并在成长过程中充分尊重了我的每一次选择。如今他们已届花甲,我却未能承欢膝下守在身旁给他们应有的天伦之乐,实乃之大不孝。感谢弟弟张春晖和弟妹王长艳帮我承担了很多对父母的照顾,替我承担了太多儿女应尽之责。不仅如此,他们对我常常放心不下、嘘寒问暖,精神和物质上都给我巨大支持,愈发映衬了我这个姐姐的不称职。

我感谢厦门大学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厦大图书馆在我的推荐下购买了很多珍贵的史料。感谢师母翁丽芳女士,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女人的聪慧、坚强和无私,感谢同门的师兄弟姐妹与我一起探讨,给我很多意见和照顾,感谢厦门给我的人生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感谢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我珍视与你们的相遇,感恩每个人都曾给我带来帮助发。

本书的研究过程中,还得到了教育部社科资金的资助,因此本书也是教育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项目“清代嘉庆年间闽浙海盗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3YJC770067)的研究成果。



关注水说,有故事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