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十二:一部佳作,一次提醒,一段不能忘的历史

2017-08-15 水水 水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537z288ls&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这是国内首部获公映的“慰安妇”题材的纪录片,是主角最多的一部片子,展现了幸存的22位慰安老妇的晚景。

这是一部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大开大合的叙事、没有特效的影片。它没有激昂悲壮的配乐,连旁白也没有,却能在放映结束让人大气不出、安静地地坐在影院沉思不动。

导演说,这些老人给我灵魂洗礼。有人说,中国人都该看这部片子。我想说,越少人去看这部片子,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遗忘那段历史。

 这就是8月14日上映的《二十二》,一部能引人深思和回望的纪录片,一部佳片,给了我们一次提醒。

平缓、克制是这部片子最大的特点,也是其最感动人的地方。感动源于片中老人的质朴、善良和她们生命的韧性,也来自导演的理性。片子关乎战争、关乎残害,关乎身和心俱有的伤,但它没有控诉,没有声嘶力竭的诉苦,只是镜头缓缓地跟着老人展现她们风烛残年的生活。片子的节奏就是人老时的节奏,没有波澜却不让人心生厌烦,反而带来身临其境之感,仿佛老人就在眼前,真实到想去拉拉老人粗粝的手,去拥抱她们瘦弱衰老的身,想上前搀扶走路不稳的她们。

片子叙述语言节制:画面不激烈,语言不刺激,无旁白,没配乐。老人谈起往事时顶多用“干那事情”、“被欺负”等隐讳的字眼带过,老人们挥挥手不愿谈过往时镜头就推向天空、远方或者门口的小草上,再不追问。就连老人们受害时的年龄,片子也没有具体交代,只用字幕列出了她们出生的年份,让观众根据历史自己推测她们当年的年龄。

克制,是最难把握的情绪,用对能散发千钧之力直指人内心最深处。一部纪录片,除了纪录事实本身外,如果能引发人们思考才是一部好的纪录片;能再引发出某些举动(无论是主动了解历史,还是为这些老人做点什么)就能称得上成功和伟大。

因为拍摄和表现手法的克制,《二十二》形成了多处留白,留白用好就是最有力量的叙述,会让人产生追问和思考。当老人们一遍遍在镜头里说“不想再提了”、“记不得了”、“不说了,不说了”时,观众好奇心会被激发,会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做那个事情”、“被欺负”这些隐晦的语言会让观众心里追问:日本兵到底对她们做了什么?如此,有人就会在影片结束后重新翻开历史书。书一旦被打开,整段历史就再次回到了人们的眼前,再次被记起。

在情绪的把控和思考的引导上,《二十二》做得可圈可点。

《二十二》沉稳、克制,处处用心用力。所拍摄人物中除登记在册的22名“慰安妇”之外,还有一名韩国摄影师和一名日本志愿者。韩国摄影师来到湖北孝感,找到从小在韩国与父母离散后被骗到武汉慰安妇集中营的毛银梅老人,给她修房子、想带她回家乡看看。日本留学生时常去海南的乡下看望和照顾“慰安妇”。他们一个来自同样的受害国,一个来自施暴国,他们都在行动,我们中国人难道视而不见吗?

在意象的运用上,该片也匠心独具。片中下了两场大雨,一场是做过红色娘子军的海南阿婆林爱兰讲完故事之后,瓢泼的大雨从天而至,天地瞬间模糊。这雨是仇恨,委屈,也是力量。年轻的林爱兰上阵杀过鬼子,年老了屋子放满各种刀具以应对强盗小偷。90岁的她脸上依然英气十足,性格倔强不阿,甚至不好“糊弄”。提起日本人时她会装得“面色如常”,回忆起母亲被害情景就止不住哽咽哭泣。这雨,是她激荡的内心,刚烈的性格,也是跌宕的人生。我们多么希望借着这场雨控诉命运对她的不公,还她当年的纯真勇敢。

      另一场雨是山西爱养野猫的李爱莲老人说到战争结束回家,丈夫接纳了她,对她说“是日本人把你抓去的,又不是你要做的”时话音落,大雨再次倾泻如注,宛若老人心头的委屈瞬间喷出。几秒之后,雨势渐弱,挂在屋檐,一滴滴低落,就如同风暴过后老人选择安静、乐观地活着。

雨和雪都是无色的,多数情况下象征情绪的爆发,也象征着洗刷和掩盖。片中还有两次长镜头的雪景,一是开始,一是结尾。影片开始,冬日的山西孟县,苍茫大雪中,萧索冬景里镜头拉进一家农家院落里,一群身着白色孝服的人在为一位老人操办葬礼。这一天,做过日本人性奴隶的张改香去世。第二次雪景是张改香下葬。大红棺材落地,入土,土坟立于路边山头上,很快被漫天大雪盖住,整个世界落得个白茫茫的一片,看着真干净。孤坟远处的公路上车辆来往不息。籍籍无名的老人走完了她屈辱的一生,雪能遮盖她一生的伤痛吗?过往的一切会被抹平吗?战争带给人类的伤痛和悲愤能被一起埋葬,永不出现吗?

影片结尾在了这座孤坟与远近连绵的群山上,春来山绿,又一副生机盎然的景象。世界照样运转,季节按序更迭。看到这时,我心里很害怕,怕每天这样“照常”运转的世界和忙碌的人们会忘了过去。

这也是郭柯和有良知的中国人害怕的。

导演郭柯说,怕随着老人的离世,人们逐渐忘掉这段历史。在片子中,他把这个担忧借别人的口说了出来。一位老人的后代边干活边说:她不愿意说,我们也不问她。她们那代人都去世了,孩子也不知道发生过。这些老人去世了,那些做过“慰安妇”集中营的窑洞和遗址坍消失了,施暴国日本已不再受理中国的战争原告拒绝道歉赔偿,但这些都不能掩盖曾经发生的悲惨事实。

《二十二》的海报上,一个小女孩在画一幅画,画上是位少女,齐刘海,两条辫子上扎着粉红色的蝴蝶结,身着对襟上衣,领口一朵小花,没有五官,却感觉应该是在笑。这个没有五官的少女是眼前的这些老人。如果没有战争,她们也会有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因为战争,豆蔻年华,鲜花未及绽放就被无情蹂躏践,内心留下无比巨大的伤洞,身上背着一个不该有的称呼“慰安妇”——为了追讨公道,她们不得不借用这个犹如耻辱柱一样的称呼。她们是被迫的性奴,是战胜最大的受害者。20世纪,亚洲有超过40万的妇女遭此凌辱,中国达到20万之多。如今,她们相继离世,并很快全部离开。

曾有人说过,人的一生有三次死亡,一是停止呼吸,二是下葬,三被人彻底遗忘。

20多万被迫充当日本性奴的中国妇女将陆续下葬,但后世不能遗忘她们,中华民族受屈辱的历史更不能忘。

遗忘意味着叛亡。

2017年8月14日,国际第四个“慰安妇”纪念日,感谢《二十二》用22个老人的影像给中国人乃至全世界上了一堂鲜活历史课,提醒我们走得再快,也要记着对历史时时回望。对遭遇牺牲和伤害的人,要深情凝视,并永远记着她们。

 


 



扫码,关注水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