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系列报道】追忆齐鲁时代楷模赵志全

2016-06-22 刘岩 李雪 惠光敏 鲁南制药集团


《山东工人报》在6月14至16日,连续三天在头版推出系列报道,追忆“齐鲁时代楷模”赵志全先进事迹。




1
赵志全:心中一团火
——追记鲁南制药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赵志全



在风景如画的鲁南制药集团新时代药业公司厂区,有一座玉带山。玉带山东坡一片青绿色的草坪上,山花簇拥着一座石碑。鲁南制药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赵志全就长眠在这里。他临终前唯一的要求,就是把自己的骨灰埋在这片他曾用生命去奉献的土地。

  “我深深地爱着我们鲁南和每一名员工,执着追求着鲁南富强的不灭梦想。多少次风雨兼程,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酸甜苦辣,多少悲欢离合。无论风雪严寒,无论炎炎盛夏,一年一年,一天一天,一时一刻,期盼着明天会更好,期盼着鲁南会更好,期盼着每一名员工会更好!”赵志全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一个拥有百亿资产的民营企业家,用27年的心血创造了一个年销售收入60多亿元,一年纳税近10亿元的财富帝国。去世后遗留下的人事任命书上,是他的妻子?女儿?还是其他亲人?都不是。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一个外姓人的名字。他把一座苦心打造的金山交给了社会。在令人瞩目的新领导班子里,也没有一个是他的亲属。赵志全,用生命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销售人员谢宇,在2000年春节,公司的业务表彰大会上,得到一套160平米的济南住房,让他和在济南工作的爱人有了一个温馨的家;2005年,博士毕业刚来到鲁南的科研人员赵丽丽和男朋友,分到了130平米的大房子,配备了桑塔纳2000;可谁也想不到,从1985年到2005年,赵志全住在一套使用面积仅40多平方米的旧房,客厅狭小逼仄,转个身都会碰到桌椅板凳。职工们都先后住上了一百多平米的新房,直到最后房子面临拆迁,他才和员工一起搬进了企业内部的新房。这之前,他先后6次放弃分房的机会。“企业里职工最辛苦,好房子应该让他们先住;我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赵志全是这样说的,他的领导班子成员也都是这样做的。他给科研人员和销售人员配备的是好车,可他自己却仍然坐着已经跑了50多万公里的桑塔纳,直到报废为止。赵志全既是企业的带头人,又是党员的一面旗帜。他严于修身,严于律己,生活作风严谨,几近刻板,从没有出现过风言风语。在他带领下的领导班子成员,个个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在鲁南制药,中层干部没有一个出现经济犯罪的,这里清正廉洁蔚然成风。赵志全在公司工作的亲属中,也没有一人在公司担任中层以上职务,鲁南制药如同一片公正廉明的净土。

  “我们企业大了,社会责任就更大了。我们要服务沂蒙,放眼全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赵志全的胸怀没有局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他的目光越过了企业、越过了沂蒙,投向了全国。

  他指定厂区的绿化工作要雇佣周边村庄的老人,既解决企业的用工问题,又给当地的农民增添了一份收入。每年仅此一项费用,就支出2000多万元。

  “企业发展,环保优先。”赵志全始终坚持这个发展理念。新时代药业建设至今,先后投入资金6亿多元,建设了日处理能力5000吨和1万吨的污水处理站,使公司用水全部达标排放。真正做到了“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厂区的绿化先后投入资金过亿元,新时代药业荣获“山东省花园式单位”。“即使不开工资,能来这里上班,都是一种享受。”负责绿化的农民工匡夫青说出了附近村民的心里话。挑剔的美国食品与药品专家,考察完新时代药业后,面对绿树红花,竖起大拇指说,这是我在中国看到的最美的制药企业。

  27年来,赵志全捐助学生600多人,在扶危济困、打井修路、抗震救灾中踊跃捐款捐物,累计1亿多元。即使在病情急剧恶化的情况下,他仍为费县慈善总会捐款500万元。实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

  “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能进鲁南”,服务中心的王娟告诉记者。下岗之后,她无数次路过鲁南制药,每每投去羡慕的目光,觉得能来这里工作,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赵志全招募了近300名下岗职工和家庭困难的群众进入企业工作。王娟、杨秀兰等下岗职工,幸运地成为这300人中的一员。在全厂职工的新年晚会上,一曲《从头再来》,唱出了曾经的下岗职工感恩的心情。来自大西北的杨秀兰眼含热泪对赵志全说,“赵总,我想请你吃拉面!”几年后的一天,赵总来服务中心时,不经意地问起:“是谁要请我吃拉面来着?”跟记者谈起这段往事时,杨秀兰泣不成声。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不少鲁南制药职工的追求。目前,仅新时代药业公司收到的入党申请书就不下千份。

  “什么是社会主义?就是造福社会,让员工过上幸福生活!怎样当好共产党员,就是幸福在后,吃苦在前,让群众说共产党好。”赵志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他用奉献的一生,在鲁南大地上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山东工人报记者 刘岩  李雪  惠光敏    




2
胸中一盘棋
——追记鲁南制药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赵志全



       走进鲁南制药集团,“造福社会,为员工创造美好生活”的标语尤为醒目。这句话出自赵志全本人,是鲁南制药的经营宗旨,更是他一生矢志不渝的追求。在赵志全的心中,鲁南,不仅仅是制药企业,更是生他养他的这片鲁南大地。

  从一个仅有4间破旧厂房和19万元净资产的校办小厂到位列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赵志全艰辛地走了27年,走出了满头银发,走过了12年病痛的折磨。
  “不管改革的路有多难走,我就认一个理:为了企业的发展、职工的利益,不改革不行。改革也许会失败,不改革一定是死路一条。”赵志全认准改革路,上任之初,就大力推行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三项改革,走上“以改革为动力”的发展道路。
  1995年,企业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受宏观调控影响,银行收缩银根,公司所需资金没能及时注入,一度进入破产程序。货款回收不到位,工人半年发不出工资。危急关头,赵志全提出“以市场为中心”的业务首位意识,“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赵志全不分昼夜地奔波,马不停蹄地开拓市场。因极度劳累,下楼梯时他不慎摔倒,腿部严重骨折。他坚持要求被担架抬上飞机,辗转全国20多个城市,与业务人员了解市场,分析研究市场,最后取得了“96决战”的全面胜利。这招棋救活了企业,当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利税5000万元,增长了6倍。
  抓人才引进、抓科技创新、抓产品销售,是赵志全搞活企业的关键三步棋。
  长期以来,人才匮乏一直是制约沂蒙山区发展的瓶颈。为了招贤纳士,赵志全一次次掀起薪酬制度改革的浪潮。不拘一格选人才。他将科研人员的工资定得比老总还高,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一门心思搞科研。
  公司生物药物研究所所长刘忠博士,2004年从南开大学博士毕业时,他想象中的沂蒙山区便是穷山僻壤的代名词,他甚至担心到这里能否吃饱饭。然而面试时,刘忠一进办公室,赵志全便拉着他坐下,说你来我这里吧,你要什么样的科研队伍我给你配,你需要多少科研资金我给你出!2005年底,刘忠的妻子赵丽丽从中科院生化所博士后毕业,已决定到美国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工作并有机会获得美国绿卡。赵志全答应拿出上亿元为她成立生物催化试验室。最终,她也选择了鲁南制药。刘忠夫妻俩,仅是赵志全爱惜人才、重用人才的一个缩影。
  自2001年以来,公司平均每年都拿出销售收入7%以上的资金投入到科技研发工作中,最高年份高达18%。如今,公司拥有了一支由20多名博士、800多名硕士组成的优秀科研团队。在诸多科研人员的齐心协力下,鲁南制药集团在科研创新上硕果累累:企业与100余国内外知名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成功地完成了400多项研究课题,多次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新计划,100多个项目获得科技奖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近年来申报国际、国内发明专利1000余项,获授权专利500多项,集团荣获“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等称号,集团科技创新能力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科研部的高级工程师白文钦满怀感情地回忆道:“赵总对热点科技项目的把握准确到位。公司所有的科研项目都由他亲自立项。对于我们科研人员来说,他既是导师又是兄长。你有什么能力,公司就给你搭建什么样的平台。每次科研人员向赵总汇报工作时,他都会问,有什么困难?”
  在鲁南制药,有两支赵志全引以为傲的队伍:一支是擎起科技创新大旗的1000人的科研骨干,一支是跟他南征北战的2000名业务将士。他从不说“销售人员”,总是用“将士”来表达对自己队伍的钟爱之情。鲁南制药便是依靠这两支富于凝聚力的队伍闯出一片天地的。
  业务员常年在外奔波劳苦,逢年过节时赵志全便安排人将礼品送到员工的家里。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不能一一送达,赵志全就召开业务家长、家属座谈会,亲手把过节费发到他们手中,安排车把他们送回家。每到年终放假的这天,临沂市的出租车总是会倾巢而出,集聚在鲁南制药集团的门外,形成一番车水马龙的景象。
  赵志全说:“业务员一年到头在外求人,我们不能让他们回来之后再求我们。”2008年,公司的一名业务员的妻弟做换肾手术。当时他出差在外,妻子在万般无奈下找到了公司寻求帮助。赵志全二话没说,动用了专门为救助困难员工设立的生活备用金,无偿捐助了9万元。
  业务员们纷纷感叹:“有这样的老板,我们怎么能不拼着命地去干?!”
  赵志全不仅对企业发展思路清晰,他重视科技、重视改革、重视人才,同时洞悉着企业的一点一滴。档案室职工董慧娟说,她曾经是一位车间工人。2009年厂庆时,赵总发出让职工“少上网玩游戏,多查资料信息;多做文体活动”的号召。董慧娟有感而发,写了一篇几百字的小文章,刊登在厂报上。没想到,赵总居然注意到了这篇小文章,找来董慧娟,了解了她的专业。不久,公司档案室建立,赵总想起董慧娟是学档案专业的,将她安排在档案室工作。董慧娟向记者谈到这段“知遇之恩”时,不禁潸然泪下:“没想到工作那么繁忙的赵总,会因为一篇几百字的小文章,记得我的名字、我的专业,把我安排在了最适合我发展的岗位上。”
  谁也不会想到,十几年前是一片荒山,如今成了花园般的鲁南制药集团新时代药业公司,这里所有的绿化苗木都是赵志全亲自选定。这里的每一条道路、每一座桥梁、每一座人工湖都是他亲自命名。这里的一草一木,印证着企业家赵志全的无限深情。

                     山东工人报记者 刘岩  李雪  惠光敏




3
大地上一座丰碑
——追记鲁南制药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赵志全



    一个离职多年的业务员不远万里从美国洛杉矶赶回来,在赵志全的灵前,“扑通”双膝跪地:“赵总啊!”便泪如雨下:“赵总呀,您教我本事,教我做人”……头在地上磕得咚咚响。
  “这个老板是好人啊。”附近左家王庄的农民这样说:“赵总是个说到就办到的人”;
  “赵总在我们的心目中形象高大,但在生活中他像一位大哥,与我们没有丝毫差距……”
  “你不到鲁南来,就不知道赵总对我们有多好。”鲁南制药集团职工们说起赵志全,有啦不完的话。
  全国劳动模范、鲁南制药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赵志全离开人们一年多了,可回忆起那个送别的日子时,职工和附近居民仍泣不成声。2014年11月16日,缓缓驶向殡仪馆的灵车后面,默默地跟着上万名的送葬队伍。没有人组织,没有人指挥,没有统一的穿戴,却井然有序。这其中,不仅有赵志全倾尽一生心血挚爱的企业职工、有十里八乡受过他恩惠的村民、有不远万里从异国他乡赶来的客户、伙伴、朋友,甚至还有从未谋面,却因为敬重他的为人,一定要来送一程的陌生人……
  几个接受赵志全资助的学生来了。“赵伯伯,您放心地走吧,我们会成为像您一样的人!”学生们哽咽着立下誓言。
  崮子村的82岁的老汉陈国成也带着自己的孙子赶了过来。对孙子说:“多磕几个头吧!是他帮我们修的路、建的医务室。他是咱村的大恩人!”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他离去的时候,能让一座城为他悲泣?
  2014年11月14日23时,赵志全在办公桌前猝然离世,年仅57岁。整理遗物时,人们在办公桌上发现了他临终前签批的一份企业改革方案。
  27年的时光,赵志全一头青丝熬成霜雪,将一个濒临倒闭的校办小厂发展成为资产过百亿元、员工过万人的现代制药集团,在荒岗上建起一座现代化的企业。在生命弥留之际,他还惦记着给员工再涨一次工资。
  企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十二年,恰恰是赵志全罹患癌症,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抗争的十二年。直至葬礼上,在女儿赵龙的悼词中,人们才知道这出乎意料的真相。可12个春夏秋冬里,员工们丝毫没有从这位满头银发、总是面带微笑的企业老总身上捕捉到一丝被病痛折磨的痕迹。
  在厂区园丁陈国民看来,赵志全丝毫没有“老总”的架子,更像是一位贴心大哥。“有一次,附近的村民给树木喷药没戴防护设备,赵总看到了,就专门告诉他们,要戴口罩、帽子。村民说,没关系。赵总认真地走上前去说,你们帮助树木治病,更要保护自己的身体,注意健康才行。为此,他让公司专门配备了相应的设备,要求必须佩戴防护口罩。有时经过厂区时,赵总不但主动下车和我们打招呼,还一起挖土栽树。对于厂里的一草一木,他都分外珍惜。”谈起赵志全的突然离去,这位朴实的汉子,掩饰不住内心的惋惜与哀痛:“平时,赵总喜欢打乒乓球,他去世的前几天,还和我打了一场球。平时他劲头很足,但那天我俩一共打了9拍,就看到他虚弱地连球都捡不起来了,当时我心里就很不是滋味儿……”
  鲁南制药的职工说,只要看到赵总,心里就踏实;赵总病了以后,看到他的车才能安心;赵总走了,那座他度过了最后两年时光的白色的专家楼,成了大伙儿不能碰触的痛……
  曾经,就是在这座白色的专家楼下,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提着一篮子鸡蛋,等在这里。她想见见自己的儿子。被告知赵总出差了的消息后,老太太叹了口气,无奈地走了。那天,赵志全望着母亲的背影直到她彻底消失在自己的视野中。这个有名的孝子,为了能多看父母一眼,把父母从乡下搬到小城,可这次母亲就在眼前,他却不能再见她。他不忍心,让八旬老母亲看到自己骨瘦如柴的病弱样子。
  赵志全常说,“一个人假如对自己的家都不珍爱,这样的人你别指望他爱厂。”他走后,妻子龙广霞一个人的时候,常常会哼起爱人生前最喜欢的歌,可每每哼着哼着,大滴的泪水就会潸然而下。又是一年五月,可再也没有了那个会骑着自行车载她绕着厂区兜风的人。多少年了,鲁南制药员工们眼中一道美丽的风景就是一对年过半百的中年夫妇,手牵手在厂区散步。每当此时,赵志全一定会为龙广霞提着包。
  听着一山的鸟鸣,闻着风中的花香,记者晚饭后来到风景如画的新时代药业厂区散步,偶遇了刚刚下班的51号车间职工苏雷。这位29岁的青年来自菏泽东明,毕业于济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来鲁南制药8年了。在这里,苏雷不但有了舒心的工作,还找到了自己的爱情。交谈中,他告诉我们,当初一起来的二十多位同学如今都留在了这里。谈起赵志全,苏雷陷入了悲伤。他充满感情地说:“赵总对职工很好,对中层干部却很严格,只要职工提出的合理化要求,赵总一般都会采纳。有的职工家里有困难,想预支工资。告诉赵总后,不但预支工资,还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资助。”“你能经常见到赵总吗?”记者问。苏雷说:“在职工日常出入的服务中心、体育馆,总能看到赵总。过去职工超市不卖蔬菜,赵志全发现职工购买蔬菜水果不方便,马上要求超市增加蔬菜水果项目,并按进价销售。”
  为了让改革红利更好地惠及员工,自1999年至今,鲁南制药先后举办了14届集体婚礼,不仅为在沂蒙山区安家的新人提供免费的住房、发安家费,还为新人安排蜜月旅行。自1987年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29届阵势浩大的职工运动会。每年7月的厂区设备维修期,鲁南制药集团每一个员工都能够享受一个月的带薪休假,工资照常发,每人还有1200元的旅游资金。企业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心中一团火。他燃烧着自己,照亮了别人。“美丽的人生、善良的人……”一曲他最爱的《忘忧草》,唱出了赵志全历经千锤百炼、千难万险却始终怀着无边大爱的一生;胸中一盘棋,他用奉献诠释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造福社会,为员工创造美好生活”,他用一生矢志不谕的追求,在鲁南大地树立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山东工人报记者 刘岩  李雪  惠光敏

  编后语:一个响亮的名字,震彻在蒙山沂水间。20场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沂蒙大地上引起强烈反响。他的事迹,感动着、震撼着这片热土上的沂蒙儿女。赵志全离开人们已经一年多了,可他的名字仍然镌刻在一万多名企业职工的心间,他的精神依然传颂在红色的沂蒙大地上。他的事迹正如临沂市委书记林峰海同志所说,很好地回答了怎么做人的问题、怎么做一个企业家的问题、怎么做一个共产党员的问题。记者在鲁南制药集团,循着赵志全同志生前奋斗过的轨迹,真切感受到了他如何做好一个人、如何做好一名企业家、如何做好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他的精神必将鼓励着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破浪前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