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立冬

2016-11-07 燕子 鲁南制药集团


立冬

立,建始也;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W        

 Winter begins

立  冬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立冬是冬季的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等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


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精神调养

保持安静与乐观

步入冬季,人体的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时期,养生要注重于“藏”。首先应做到精神安静,精神上要豁达乐观、合理用脑、保持良好心态,控制情志活动。

冬三月此谓闭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要像对待他人隐私一样秘而不宣,如同有所收获一样感到满足。如是,则“无扰乎阳”,养精蓄锐,有利于来春的阳气萌生。

起居调养

早睡晚起注意衣着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如果没有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而阳气对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阳气。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千金要方·道林养性》曰:“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有损于人也”。

中医养生原则,一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二要注意衣着:不可过薄过厚,衣着过薄、温度过低,则即耗阳气又易感冒;反之,衣着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三还要远离严寒之地,靠近温暖之所,不要让肤腠开启出汗而使阳气大量丧失。

饮食调养

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意思为,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

《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肾主冬......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这是从五脏和五味的关系阐述了立冬之后的饮食调养原则。冬季阳气衰微,腠理闭塞,很少出汗,减少食盐摄入量,可以减轻肾脏的负担,增加苦味可以坚肾养心。

具体来说,冬季重于养藏,是进补的最好时机,可以选择多进食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谷物等。但不同地域的人群和不同年龄的人群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

除此之外,还要因人而异,因为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辨,本着人体生长规律,原则提倡: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

运动调养

避免高强度运动

“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一碗药”,这句谚语明确告诉我们:冬季锻炼不可少,适量的运动可增强身体抵抗力来抵挡疾病的侵袭。

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较为僵硬,锻炼前热身活动很重要。如伸展肢体、慢跑、轻器械的适量练习,使身体微微出汗后,再进行高强度的健身运动。衣着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以保暖防感冒为主。运动后要及时穿上衣服,以免着凉。此外,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禁止做剧烈运动,如打球、登山等。冬天运动还要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雾霾中锻炼。

总        结

立冬之后,要避免在大风降温的天气里外出,不要长时间待在室外,不食用冷饮,及时增减衣物,早睡晚起,适度锻炼,最好在上午九十点钟以后或下午四五点钟进行,运动量以不疲劳为度,避免剧烈运动或局部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老年人,应避免寒冷的刺激,运动应在日照充足时,避开早晚,以免诱发疾病发作,而老年人室外运动更应注意保暖。

编辑:alicem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