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莞工经验!学校在全国新文科建设高峰论坛上作主题报告!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东莞理工学院 Author 新闻中心

4月9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凝聚新文科建设共识,汇聚文科教育创新发展合力,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构建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格局,加快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由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山东大学主办的2021年度新文科建设高峰论坛于山东济南召开,教育部高教司一级巡视员宋毅,文科处处长张庆国,全国新文科教育专家、高校管理者近300人参加了会议。





教育部一级巡视员宋毅在致辞中表示,新文科建设的重点工作要加强价值引领,加强内容更新,加强形式创新,加强课程评价,加强实践教学,重视文科教材建设等六个重要意见。
全国新文科教育专家组长、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作了题为“新文科建设迈入新阶段:走深走实 行稳致远”的主旨报告,她从新文科内涵认识再深化、新文科建设原则再深化、新文科建设路径再深化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樊丽明分享了山东大学“新专业(方向)建设、新模式构建、新课程建设、新理论支撑”四位一体的新文科建设模式。


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马宏伟受邀在大会上作了《地方应用型大学新文科建设理念逻辑与实践探索》的主题报告,以学校新文科建设为案例,分享了地方应用型大学推进新文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经验。



马宏伟从新发展阶段的人才培养工作再思考、地方应用型大学新文科建设的理性认识、新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要素、东莞理工学院新文科建设的探索实践与主要经验四个方面展开报告。马宏伟指出,文科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主阵地、主渠道,对夯实全人教育的核心素养、核心能力、核心价值观,深化人才培养的人文关怀、现实关切、思想观照,培养时代新人的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培育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复兴国家形象的美誉度、接受度、可视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马宏伟从地方应用型大学传统文科建设存在的偏离产业需求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地方应用型大学文科建设的“四个要”,以政策驱动、需求导向、产学融创、文工交叉作为逻辑理路,开展新文科建设。他提出,新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应围绕新的一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型一流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师德师风师能提升计划、“三全育人”理念下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新型开放式实践平台和资源建设、新型教师与学生评价体系、敏捷的行政保障体系支撑等七点核心要素。


马宏伟围绕学校新文科建设的探索实践,重点提出新思想新目标新引领,同向建设思政与课程思政,围绕新需求凝炼新学科、育人新模式新课程,开展通识教育改革,知行学院建设,文工交叉产业学院建设、双师建设、质量保障、分类推进等主要经验。



会议还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年度发展报告(2020)》,分启航之声、专家观点、典型案例三部分,高校建设案例共收编清华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十个学校的案例。东莞理工学院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地方应用型院校入册。
新文科自2018年提出,经历了从理念到行动的探索实践阶段,2020年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召开的全国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开启了新文科建设的新征程。本次新文科建设高峰论坛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主题定位准确,引领性强;学界业界交流,导向明确;研究与实践结合,促进走深;线下线上共享,受益面广。论坛的举办,推进了新文科建设走深走实,也标志着新文科建设迈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我校新文科建设经验与举措

DGUT


一、立德树人,聚焦新时代、新战略的新引领


学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


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重构新文科育人新思维新模式


学校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从教学理念、教学动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重构新文科育人新思维、新模式。
学校成立学生社区知行学院,推动文科教育知行合一社区育人新模式,创新打造知行课程,促进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结合、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近三年学校知行课程共开课455门次,好评率达94%。


点击图片了解知行学院


三、借助工科优势,推动新融合新资源的新专业


学校积极推动人文社科、行业领域及交叉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和创新,打造新型文科专业学科群,形成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知识产权管理专业等新专业,探索建立以建筑学+工业设计+文化创意设计+智能制造的创新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新型专业群。


四、基于OBE理念,打造新场景新实践的交叉课程群


学校以OBE理念为引导,通过构建一批文工交叉课程群,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交叉理论知识+复合工程能力+项目实践体验+产业行业实战四阶迭代的课程构建,助推学生自主搭建符合新工科全周期综合化培养要求的“能力+素质+知识”的整体框架。


五、创新跨界交叉平台,推动文工交叉产业学院建设


学校基于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坚持“产学融合创新”理念,推进产学深度融合创新,利用区域产业优质资源建立东莞(常平)智能制造与创意设计学院、东莞质量与品牌发展研究院、东莞知识产权学院等一批文工交叉产业学院。


六、改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新文科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编制和实施二级学院教学质量指数和课程教学质量指数,通过构建双结构型师资队伍、引入行业企业师资、对师资进行定型培训和增加国际化师资力量等方式强化新文科师资队伍建设。

以文学与传媒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为例,现有20%教师在镇街挂职、30%行业精英导师、10%企业技术人员(如凤凰教育集团)及10%工科专业教师,近年已开展横向课题《东莞可道园建筑文化项目》,常平桥梓、石碣、大岭山文化保育与美丽乡村建设等。


学校与常平镇桥梓村共建桥梓文化展览馆


七、明确分类分层推进,全方位协同共治共理


在学院层面做好管理与运行、协调与沟通、激励与保障等工作;在专业层面围绕专业规划、结构优化、建设金课、师资保障、质量监控等方面建设一流专业;在教师层面上着重对教师提升全面能力,推进课程改革,重塑师生关系等。


八、着力解决痛点,重视经费投入保障与外部资源的引进


学校在新文科建设中保证经费投入保障,与企业投入双扶持。加大新文科投入,每年投入2000万元,设立15个竞争性新文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鼓励教师展开研究。
3月25日,学校在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正式发布了《东莞理工学院新文科建设实施意见》,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十条意见,学校将在深入学习全国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的精神上,借助理工优势,深入推进新文科建设,以莞工经验,继续努力做好地方应用型大学新文科建设的优秀典型!


 #想了解莞工的你还可以看# 

资料来源 | 教务处

图片来源 | 山东大学 中新网

图文编辑 | 辛承祚

一审 | 辛承祚

二审 | 蔡耀蔚

终审 | 叶妙娴

点赞、在看,双连支持我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