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院博览|文学与传媒学院

莞小招 东莞理工学院招生办 2023-03-27


学院介绍


专业设置

文学与传媒学院前身为1992年成立的应用外语系与中文系;2016年学院重组成立文学与传媒学院,设置五个系:中文系、外语系、传媒系、文产系和科技英语系;开设汉语言文学、英语、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文化产业管理等本科专业;开办人文科学实验班、广播电视学卓越新闻班、商务英语实验班。目前本科在校生1500余人,与暨南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

学科建设

文学与传媒学院


汉语言专业为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英语专业、广播电视学专业为拟新增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拥有省级教学团队,中国语言文学是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广播电视学专业为省级卓越新闻人才培养试点单位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全院教职工共112人,包括特聘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人、港澳台教师3人、外籍教师6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30人,包括博士后5人、海归博士5人。高级职称教师37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6人,高级记者2人。

科教平台

学院建有城市文化研究中心、岭南金石艺术中心、制造业产品文化创意再设计中心、湾区城市可视化传播研究院等特色研究与应用平台。其中,城市文化研究中心为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定期公开出版发行研究专刊《城市文化评论》。


学院拥有岭南地方文献资料室、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图书室。所建“数字媒体实验中心”被评为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虚拟演播室、非编实验室、融媒实验室、多媒体录播室、摄影摄像实验室、文创工坊、设计工坊、语音室等实验实训平台。


凤凰数媒学院


学院与凤凰数字媒体产业教育集团联合共建“凤凰数字创意产业学院”,建成新媒体与视觉文化艺术中心、数字灯光摄影棚、高动态图像创新应用实验室、高清数字影像实验室等高水平影像科技创新实验室,聚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共同深化产教融合,合作开发产业特色鲜明的课程,打造实习实训基地,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推进“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和新文科建设。


专业介绍



人才培养特色


大类招生


2021年起,文学与传媒学院依托“中国语言文学”校级重点学科,将部分专业纳入中国语言文学类招生,实行“大类招生,分流培养”,采用“低年级厚基础、深化学科能力,高年级重能力、强化产业应用”的大类培养思路,着力培育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广播电视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广东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文化产业管理三个本科专业。

 

中国语言文学类学生入校后,第一学年不分专业,主要以文艺与社会科学为学习主线,统一开设大类平台课程,并通过专业教育、专业活动了解相关专业。第一学年结束后,学生将在“个人意愿+宏观调控”的总体原则下,结合学业成绩,进行专业选择。分流后预设汉语言文学专业2个班、人文科学实验班1个班、广播电视学专业2个班、广播电视学卓越新闻班1个班、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个班。


文学与传媒学院


卓越系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院借鉴卓越工程师培养经验,开设有人文科学实验班、广播电视学卓越新闻班、商务英语实验班等特色小班试验田。特色班采取小班教学,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与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与项目管理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按学科群开展基础阶段教学;实行激励约束机制;实行全程“专业导师制”;贯彻“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基本培养理念;抓住重点环节,名师授课、社会实践、综合“读、写、说”等素质训练,辅以“研、赛、产、创”等有效措施,严格要求和管理,以保证和提高培养质量。


滑动查看毕业生作品展



优质特色产学研平台


● 省级一流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 2个省级研究基地: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
● 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媒体实验中心
● 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基地:东莞报业传媒集团传媒文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3个省部共建实训平台:公共文化标准化与大数据平台、珠三角制造业产品创意设计平台、基于本地(东莞)产品分类的跨境电商实训平台
● 4个市级科研挂牌:东莞文艺创作基地、东莞美丽乡村建设示范中心、东莞民俗文化学会、岭南金石拓片研究所
● 1个省级辅导员工作室:大学新媒体应用与网络文化活动指导工作室
● 3个特色文献资料中心:岭南金石艺术中心(翰墨堂)、东莞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地方资料文献中心)、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图书室
● 1个校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凤凰数字创意产业学院
● 1个校媒共建新媒体研究平台:湾区城市可视化传播研究院
● 3个校企共建文化产业实践平台:广东悠派“制造业产品文化创意再设计中心”、云南大益“莞洱”爱心茶室、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实践基地
● 1个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大学生影像赛事:粤光杯学生影视活动大赛
● 1个连续十年发布的网络文学旬刊:“阅读与写作”网站

滑动查看粤光杯活动现场


特色发展


01

以广泛的文化参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通过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增强同区域社会的紧密联系,切实融入地方社会。学院成立培训平台,为地方开展公务员、直播电商、融媒体人才等培训;成立外贸翻译服务中心,为年度东莞各类国际化展博览会提供翻译服务,参与学生2000多人次;作为受委托单位,完成东莞市自然村落历史文化普查工作,编撰《全粤村情》(东莞卷),参与师生300余人。学生就业表现总体优良,综合素养、专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广受社会各界肯定。各专业每年均有毕业生升入海内外知名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采风创作实践活动

02

以产学研创综合平台积蕴专业内涵和办学特色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并赋予时代新内涵,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观念。学院依托特色产学研平台,推进城市文化研究特色学科建设与发展,出版《城市文化评论》第1-16卷;成立岭南金石艺术资料收集专项组,收集整理历代金石碑刻6000余种;开展系列地方社会发展研究与服务,编辑出版《岭南文化与东莞水乡的特色发展研究》《社区公共文化的广东实践与探索》《东莞乡村文化资源与文化传统》等多部地方特色历史文献及历史文化研究著作,取得积极的社会影响;作为东莞公共文化建设智库,开展东莞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大数据平台研究。

03

积极拓展国际化交流交换


东莞经济社会转型的内涵中,包含着与世界的和谐相处与互利共赢。外语系重视商务英语教育、英日双语教育,通过商务实践、外贸翻译、国际交流等形式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中文系着力开拓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课程模块建设;传媒系、文产系与外语系跨学科专业开设国际化传播课程群,积极开拓国际化创意人才培养路径;学校与日本、欧美、港澳地区等地高校交流频密,学生拥有较多国际化交流交换机会,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国际视野、出色的专业能力。


2021年录取分数



联系与咨询方式


学校招生信息网:http://zsb.dgut.edu.cn/

招生办电话:0769-22861919

招生办邮箱:22861919@163.com

招生办微信公众号:


往期回顾

内容来源|东莞理工学院招生办公室

图文编辑 | 江欣瑶

一  审|胡 贝

二  审|叶惠如

三  审|兰善红

你的点赞在看,我都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