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笃行致远,追求卓越!新时代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莞工在行动!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东莞理工学院 Author 新闻中心


“只有奋力划桨的人才能取得先机,全体参与者在新时代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要真正在担当使命中把握主动,在服务需求中体现价值,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在7月23日召开的新时代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宣讲报告会上,校党委书记成洪波这样明确学校深入开展新时代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的要求。本次宣讲报告会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卓越工程师人才队伍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加强产学研协同育人,推进实施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




会上,成洪波以《奋楫争先 笃行致远》为题开展宣讲动员,从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国家战略需求、时代紧迫性等建设背景出发,总结了学校近十年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成效,明确了培养卓越工程师紧缺人才的主要任务,深入分析了实施新时代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的主要目标和内涵特点。

成洪波指出,实施新时代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计划,要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助推教师发展进步、实现学校与协同育人单位合作共赢、增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实效为行动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采取超常规思维举措,构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共同体,不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强化育人能力建设,推进港澳台及国际合作交流,加强卓越工程文化培育建设,创新协同评价机制。

成洪波强调,加强培养造就新时代卓越工程师人才队伍,是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举措,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实现变道超车的战略支点。要精心组织实施学校的新时代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在担当使命中把握主动、在服务需求中体现价值、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马宏伟作了题为《校企协同推进新时代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 打通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的宣讲辅导报告,从工程教育的逻辑、卓越工程师的素质要求、工程教育的痛点、工程教育的实质等方面分析了卓越工程师的教育理念,并通过详细案例回答了何谓复杂工程和项目化课程等问题,在进一步明晰卓越工程师需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对企业、二级学院、教师、学生、家长等各产教协同主体提出了殷切期望。

马宏伟强调,要以超常规思维举措,打通学校与产业界的“最后一公里”,努力培养造就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全面参与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广东走在全国前列、东莞增创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优势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报告会邀请了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企业代表,东莞得利钟表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仁和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尹庆玲作报告。他们从行业企业的发展趋势出发,围绕参与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行动计划,分享了国内外工程学科学生的培养经验,并表示校企双方将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携手打造深度融合的实践载体,积极匹配适应科技、社会发展变化,充分考虑年轻人的发展意愿,共同构建卓越人才育成的协同发展平台。

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4届毕业生校友代表、众成达精密工业(东莞)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宁其玺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工程领域对当代大学生知识能力的素养要求出发,分享了对学校实施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的思考,并为学校和学生发展提出建议。

学校教师代表丁文霞教授结合高校理工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了新时代卓越工程师所需具备的素质,并通过粤港机器人学院项目驱动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结合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同步进行。副校长杨敏林,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负责人,全体专任教师、辅导员、教学秘书、实验员、2019级本科生、2020级研究生、产业界代表和学生家长参加会议。

《东莞理工学院新时代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实施方案》

会上解读了《东莞理工学院新时代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要紧紧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战略布局,瞄准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人才需求,与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等紧密协作,集合精锐力量,采取超常规思维举措,全方位深层次大力度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改革,努力培养造就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
方案明确,要围绕把准重点领域人才需求,创新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实施紧缺人才培养“奋楫计划”,落实双师双能提升“笃行计划”,改造人才培养方案,推进课程体系创新,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推进本研贯通培养,强化育人能力建设,改革协同评价标准等十大任务举措着手,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莞工方案”,产学研协同育人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能力全面增强,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建成。



接下来,学校将针对集成电路、高端数控机床、工业软件、网络安全、新一代通信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智慧能源、中子科学与技术等9大国家急需重点领域,以及安全应急与环保、数字经济、知识产权、网络与新媒体、法学、新师范、社会工作等7大学校特色领域,面向2019级本科生和2020级研究生遴选超1400名学生,并开设31个卓越工程师班,具体落实卓越工程师产教联合培养工作,聚焦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核心素养能力,丰富卓越工程师培养内涵。




自2010年被批准为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以来,学校便以卓越价值观为引领,以OBE的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区域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校内外优质工程教育资源为依托,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引入产业行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持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和实践新型的教学模式。学校制定了《东莞理工学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方案》《东莞理工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建设与管理办法》等多个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学校对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过程。



学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专业综合改革为抓手,强化专业内涵式发展,深化产教融合,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专业不断发展。目前学校已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3个,应用型示范专业3个。获批2个教育部现代产业学院、5个广东省示范产业学院。


学校全面凝练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改革举措和成果,重视成果的推广与示范作用,推进本科教育质量工程建设。近5年来,学生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37个,省级学科竞赛奖项145个,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9项,发表论文54篇,申请专利90件。新增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二等5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1项,二等奖22项。



#往期回顾# 

内容来源 | 新闻中心

一  审|胡 贝

二  审|叶惠如

三  审|兰善红

你的在看,我都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