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人读诗」 ▏诗人洛夫读诗《因为风的缘故》•第60期

2015-12-27 诗人读诗 诗人读诗
詩人讀詩•第60期

因为风的缘故 •洛夫

诗人读诗 ┃ The poet's poetry reading




点击音频或视频即可收听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177harvzm&width=500&height=375&auto=0

因为风的缘故

作者:洛夫


昨日我沿着河岸

漫步到芦苇弯腰喝水的地方

顺便请烟囱在天空为我写一封

长长的信

潦是潦草了些

而我的心意则明亮一如你窗前的烛光

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

因为风的缘故

此信你能否看懂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

你务必要在雏菊尚未全部凋零之前

赶快发怒 或者发笑

赶快从箱子里找出我那件薄衫子

赶快对镜梳你那又黑又柔的妩媚

然后以整生的爱

点燃一盏灯

我是火

随时可能熄灭

因为风的缘故



©汉家评诗


因为风,因为爱——评《因为风的缘故》


《因为风的缘故》对时间变幻和命运无常进行了指认,但这指认没有导向任何人生的颓废,它并不灰暗,并且因指认而起了诗歌之兴,呈现出在时光易逝和命运多变的人生旅途中的相亲相爱。

洛夫的这首诗具有元气充沛的抒情质地,语言直指命运的诡谲和时光的残酷。在命运和时间的双重压迫或推动下,人只有以爱作为此生的生存依据,以爱来抗拒时间的侵蚀,以爱来对抗命运的摆布——以爱来确立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凭依。

“昨日我沿着河岸/漫步到芦苇弯腰喝水的地方/顺便请烟囱在天空为我写一封/长长的信/潦是潦草了些/而我的心意则明亮一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昨日我沿着河岸漫步,在开篇中的我,似乎有些漫不经心。漫步到芦苇弯腰喝水的地方,将芦苇拟人化,形状颇为爽快。顺便请烟囱在天空为我写一封长长的信,请烟囱为我写信,而且还是顺便,此中有一种随性而为的自在。烟囱写信,自然写出的就是烟气一般的语言,那烟气一定很长,字迹一定很潦草,但我的心意是明亮的。

这封信是写给你的,这明亮如你窗前的烛光,光明而温暖。此信稍有暧昧之处也是势所难免的,因为烟气使然吧,因为在柔软的情感与爱意里总是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韵吧——因为风的缘故吧。

“此信你能否看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务必要在雏菊尚未全部凋零之前/赶快发怒 或者发笑/赶快从箱子里找出我那件薄衫子/赶快对镜梳你那又黑又柔的妩媚”。这封信你能否看懂并不重要,信上的话只是一些烟雾中的言辞,重要的是行动,是生命中的感受,是你务必在雏菊尚未全部凋零之前赶快发怒或者发笑。雏菊尚未凋零之前,意味着生命中的时光正盛,在生命正盛之时,你要发怒或者发笑,人的喜怒哀乐皆为生命的存在过程和直接感受,这比烟气中的字迹更为重要。

你要赶快找出我的那件薄衫子,此薄衫子想必很有纪念意义,我穿上想必也很好看。你赶快对镜梳起又黑又柔的妩媚,你要赶快在时光中尽力去感受和散发生命所能给予你的全部能量。

“然后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你然后就以整个生命中的爱去点燃一盏灯,而我就是火,但因为风的缘故,我时时充满着被熄灭的可能,只有你的爱才能点燃我,所以你要赶快爱我啊,因为风的缘故,我随时都可能被它所熄灭。

本诗歌颂的是爱情,她既是一首诗,也是一封写给爱人的时光情书。“风”在本诗中象征着时间的魔力和命运的无常。对于时间而言,它的魔力既有塑造的一面,也有摧毁的一面,但无论是塑造还是摧毁,两者都具有时光易逝的根本属性,它就像风一样,很快地就会吹灭火,就会吹灭生命中的存在。对于命运,无常是其根本面目,人在命运面前的脆弱和无助也如风中之烛一般。在“风”的威胁和肆虐下,本诗以爱作为了抵抗时间和命运的唯一凭依,这凭依也是人性所能掌控的唯一可靠的存在证据。发怒和发笑都好,只要是出于爱与诚实,就都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依据和生命尊严之所在。

爱情温暖着相爱的人们,拯救人性最终靠得不是意识形态的规制和冷漠的技术进步,而是靠着人与人之间的爱。人如没有爱,人将不得活。

《因为风的缘故》的语言状态极为自然自在,其节奏放松,绝不语势紧绷或语态轻浮。抒情诗如何在自然自在的语言状态中严肃地直击命运的内核并生发出人性本体的力量——本诗以自身文本对此提供了一个典范式的答案。



洛夫,原名莫运端、莫洛夫,衡阳人。1949年赴台,后毕业于淡江大学英文系,1996年迁居加拿大温哥华。1954年与张默、痖弦共同创办《创世纪》诗刊,历任总编辑数十年,力倡超现实主义,对台湾现代诗的发展影响深远,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韩、荷兰、瑞典等文,并被收入各类诗选。诗集《魔歌》被评选为台湾文学经典之一。因长诗《漂木》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先后出版有30多部诗集、7部散文集、5部评论集、8部译著。


图说——墨客作品




  墨客(MyoKhin),生于1949年,华裔色彩主义抽象派画家。经济学硕士,动物学学士。1995年在海外建立HtanYeikNyo艺术中心,多次在国外举办展览。2003年在香港举办"CreatingSenseswithColoursAtmosphere"个展;2006年在北京与崔自默博士、刘墨博士举办三人行画展并被首都企业家诗书画院聘为特邀院士。出版有《论亚洲当代艺术》、《我的色彩观》、《在新的蓝天下•北京印象》等著作,和多部《墨客画集》。



下期预告:诗人陶春读诗《地区主义的素描


◈如需转载请告知并获得授权哦!


-END-

©詩人讀詩

让诗歌发出自己的声音

微信号:YSSRDS



出品:虞山当代美术馆

文字撰写:汉家

剪辑、编辑:燕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