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 | 谁还不是个宝宝
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体的“阳光植物志”,即可订阅。原创心血,欢迎转发;如需转载,请必留言联系
文 | 最好的阳光 图 | 都市农夫 金禹 最好的阳光
大山深处,刚下过雨,雾气昭昭,还是有点湿热。阔叶林麻麻匝匝地,伸向天空。阳光从缝隙透过来,照到一段枯木上。
这棵树原来也是阔叶林其中一员,也许被天雷击中,也许被蛀虫咬蚀,倒伏了不知多久,成为了苔藓和真菌界的天堂。丛生的杂草间,居然,掩映着一枚灵芝。
有经验的采药人才可以发现和朽木一般颜色,被野草遮蔽着的灵芝。
百草园荟珍馆里的霍山灵芝
高等真菌灵芝就喜欢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水分、养分与氧气都十分充足的天然森林。
看到百草园荟珍馆雾气中的灵芝,先按捺住激动的心情,以免照片失焦。
百草园荟珍馆里的灵芝
从小时候起,印象中的灵芝就是一个十分稀罕神奇的植物。京剧《盗仙草》中白娘子为了让许仙死而复生,经过重重险阻盗取的仙草就是灵芝,虽然也有版本把仙草指向其他,但少时的影像顽固地留在记忆里。
白娘子一心想得到的灵芝,在天庭昆仑山上,由仙鹤和吉鹿守护,南极仙翁看管。这些关键词也透露出灵芝在传统文化中拥有的长寿、如意的吉祥指代。
清代画家虚谷 《灵芝长生图》,此图来自网络
灵芝,明代之后才开始在“芝”前冠以“灵”,之前说的是“六芝”(白芝、黄芝、 赤芝、 青芝、 黑芝、 云芝),但以灵芝为主题创作的画作和装饰图案则历史悠久,出现在大量的建筑楼阁和服饰生活中,表达着吉祥、富贵和长寿的美好意蕴,更是在药用价值之外形成了中国的灵芝文化。
清末画家虚谷有“晚清画苑第一家”之称,他的经历也是超传奇:儒生、军人、官员、僧侣,直到画家。也许是丰富的人生体验,让它的画作老辣奇拙,冷峻新奇,反正我很喜欢。寥寥几笔勾画出的《灵芝长生图》也是阅经千帆的洗练。
清代画家赵之谦 《古柏灵芝图》 ,此图来自网络
从清末画家赵之谦的《古柏灵芝图》,更是清晰地可以看出灵芝的生活环境。
除了画作,佛造像,因为灵芝长寿的这种意向,古人更喜欢把它运用到一种器物上,这就是如意。
如意最初是具有实用效果的痒痒挠,后来渐渐演化为祝颂的珍玩把件,材质也包罗万有,玉质、木制、景泰蓝、金银器、绿松石、红珊瑚……甚至还有鹤顶红材质的灵芝如意。
黄杨木雕灵芝纹如意,此图来自网络
清翡翠灵芝纹如意,此图来自网络
清乾隆鹤顶红灵芝如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此图来自网络
百草园荟珍馆里的灵芝
再和实物对照看看,是不是惟妙惟肖?
灵芝像一个大蘑菇似的,有菌盖,有菌柄,是高等的真菌。
九大仙草之一的古老灵芝,中华传统医学把它看做是滋补强壮,固本扶正的珍贵中药材,《神农本草经》对灵芝的评价是“久食轻身不老”。
经过现代研究,是其中含有的营养成分——灵芝多糖、灵芝酸等让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补气安神,止咳平喘,提高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轻身不老”也是基于这个意义而言吧。
灵芝泡酒,灵芝炖鸡,正是民间对灵芝朴素的运用。
百草园荟珍馆里的灵芝
灵芝对生长环境很挑剔。
它是一种高温菌类,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5-28度之间,太热了长不好,太冷了不发育。在菌丝的生长阶段,不能受光;等破土产生了“子实体”(就是像大蘑菇的灵芝)后,又离不开阳光。如果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灵芝的样子还长不周正,药效不佳。还不包含常见的虫蛀和风雨对灵芝的威胁。这么看,灵芝要在野外自然成长成一个靓仔需要多少的因缘聚会。
难怪云南哈尼族在进山寻找灵芝前,要先举行祭祀活动。
百草园荟珍馆里的霍山灵芝
好在现在有大棚的生态种植。荟珍馆里也引种了安徽的霍山灵芝,模拟野外条件,放养了很多灵芝宝宝,刚冒出头的,刚长出菌盖的,菌盖慢慢长踏实的……直击不同的生长阶段,很过瘾。
灵芝分赤芝、青芝、黄芝、白芝、黑芝、紫芝等,赤芝是灵芝的代表种类,霍山灵芝就是赤芝,霍山赤芝和霍山米斛一样,也是地标产品。霍山地处大别山,土质是片麻岩,非常透气, 山体坡度大又特别利水,所以这里的石斛和灵芝都长得特别好。
百草园荟珍馆里的灵芝,直径在1.4米左右,特别在下面放了个小小的耧斗菜盆栽
灵芝刚开始萌芽时是白色幼嫩的肉质,慢慢就变成半肉质的黄色,再后来是红色,虽然光鲜如漆,但不再柔软。渐渐更深,呈紫黑色。柔软的菌盖也随之慢慢木质化地变硬。
如同成年之后,受了伤,心一遍遍地上锁,一层层地包裹,一次次地变硬。可越过重重封锁,回到那颗赤子之心,只余感慨,谁还不是个宝宝!
夏花系列:
欢迎与最好的阳光一道,
与花见 | 行记 | 物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