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东:中学生恋爱,怎么看,怎么办
关于中学生恋爱的问题,很多老师给我留言,让我谈谈。
我们不妨以北京来说,北大附中校长提倡学生谈恋爱;人大附中校长说,你想谈恋爱,没问题啊,你得要有资本,有资本的允许谈,没资本的条件还不成熟;北京十一学校,则是默许学生谈恋爱,校园里羞答答玫瑰静悄悄的开……
对于中学生恋爱,我坚持自己的三不观点——不支持、不鼓励、不反对。
且看北大附中王铮校长观点有三:
一是学生谈恋爱是谈恋爱,学习是学习,我觉得这之间如果把握好,是没有影响的。就像是吃饭对睡觉有影响吗?
二是现在学生谈恋爱其实也是对恋爱经验的一种帮助,是一个非常宝贵的人生经验,同时也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教会学生懂得如何认识他人,理解他人。
三是恋爱不是一件坏事,是一个美好的目标,如果想谈固然要往美好的方向发展,我个人认为恋爱是一个很不错的人生经历。
王铮校长的观点不过是常识,友邦人士不必莫名惊诧。
首先,王校长认为,谈恋爱和学习是两回事。这体现了一个学者对事物的理性认知。
这些年,我们一直有一个假想的逻辑链条,那就是,谈恋爱——导致分心——影响学习——成绩下降。
但这个逻辑链条的科学性何在?谁能够给出一个合理解释?有什么可靠的理论依据?什么人进行过科学论证?况且,就算恋爱者成绩下降了,罪魁祸首是否一定是恋爱所导致?一个简单的例证就是,学生谈恋爱了,老师和家长纷纷围追堵截,严防死守,学生中也是谣言四起,议论纷纷……在这种情形之下,学生会不会分心?成绩会不会下降?
王校长由此又提出,“当然,这两者之间要把握得好”,这个前提条件很重要。也许,这才是我们班主任最担心的地方,也是这些年中小学杜绝学生恋爱最重要的缘由。
由于学生年龄小,心智不成熟,很容易被爱冲昏了头脑,很难把恋爱和学习的关系处理好,因而学校干脆杜绝恋爱,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但这种做法也值得探讨。
学校不能因为学生不一定能处理好恋爱和学习的关系,就杜绝学生谈恋爱。这种杜绝实质上只是把学生的地上恋爱演变为地下恋爱。而且因为阻力越大,动力越大,反而促进了学生的恋爱势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所以,学校要研究的应该是,什么年龄的孩子心智开始成熟,相对能够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另外,在引导学生把恋爱和学习分开上,学校应该承担什么样的教育责任等等。
王校长又认为:“现在学生谈恋爱其实也是对恋爱经验的一种帮助,是一个非常宝贵的人生经验,同时也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教会学生懂得如何认识他人,理解他人。”
王校长评价学生的视角不完全是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人的成长。
多年来,我们认为,学生今天的一切学习都只是为未来做准备。其实,杜威早就告诉我们,教育即生活。学生今天的教育就是今天的生活,决不能用牺牲学生今天的一切来追求虚无缥缈的未来。
要知道,谈恋爱也是一种重要的人生体验,是一种极其宝贵的人生经验,是学生人生成长很重要的一部分。
学生在谈恋爱的过程中,一定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是“谈”,谈人生,谈理想,谈未来,也会谈学习……
第二是“恋”,所谓“恋”,就是在“谈”的基础上,产生了共同的话题和志趣,获得了强烈的共鸣,进而互相依“恋”……
第三是“爱”,如果这种“恋”是长久的,不断更新的,志同道合的,那么,就会萌生爱,强烈的爱,别忘了,高尚而纯洁的爱,往往是创造的催化剂。
假定我们认为,学生的好成绩会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的话,那么学生美好的爱情经历,本身就是真正的人生成长和发展,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一定要把它们排除在外呢?
多年来,我们片面地认为,学生的成长仅仅是知识的成长,是才华的累积,很少设想,我们今天所作的一切,就是学生的生活,学生的生命,而且这种独特的青春和生命,还是永不再来的,那么,作为学生人生头等大事的恋爱,当然,也是我们教育的一部分。
学生在恋爱中,学会理解他人,学会沟通,学会尊重,学会妥协……就算恋爱失败了,也能经历挫折,学会坚强。这其中蕴含的人生况味,也许并不比哪一部伟大作品少。
有时候,我们痛恨学生写作文,言之无物,干瘪无味;但我们有没有想过,学生一旦写起了情书,立马就能情景交融,情真意切,感天动地。没有体验的,没有感情的,心灵不在场的教学,注定是无意义的教学。
曾经不止一个朋友告诉我,他的文学才华和写作的才情,是因为写情书锻炼出来的,或者严格的说,是因为中学的爱情赐予他的。当然,有时候是失恋,有时候是暗恋。换句话来说,是失恋、暗恋和恋爱成就了诗人。慕容雪村、王朔、痞子蔡等人的文学才华都是校园爱情滋生出来的。
因为恋爱,他们势必是敏感的,脆弱的,多疑的,瞻前顾后的;但同时,他们又是饱满的,丰富的,多彩的,激越的,澎湃的,浪漫的。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没有这些朦胧的爱情,中学阶段是不是完全变成了灰色,是不是缺少了一点质地,未来回想时,我们又凭什么“致我们终将消逝的青春”!
蔡兴蓉老师在《高三的大姑娘》一文中,提到一个现实,这个现实就是女生对中国产的男生极其失望,女生总结到:“当前男生有四大毛病,第一,太胆小,看见一个蜘蛛,跑得比女生还要快。第二,懒,想恋爱吧,连一封信也懒得写。第三,恋爱方式太低级,无非是拍拍女生的肩,捏捏女生的手,说出的话呢?要不太露骨,要么没趣,反正没劲!第四,庸俗。他们管女朋友为老婆,在公共场合下做亲热动作,像是专给大家看呢。”
蔡兴蓉老师因此感慨,“校园爱情的低级化和庸俗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文学教育和人文的缺失,以至于我觉得,现在堪忧的,不是学生谈恋爱,而是学生不会谈恋爱。”
其实,不仅是文学教育和人文的缺失,更重要的就是正常恋爱教育的匮乏。当爱的话题成为灰色地带,当所有人都避而不谈爱情,那么学生只有自己在黑暗中摸索,他们会把影视上或者街头上粗鲁的爱情当做一种时尚,并且会在拙劣的模仿中降低和玷辱了真正的爱。
她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淑女,什么是娴静和温柔;而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男子汉的风度,什么是绅士和责任。也就是说,所有的孩子既不知道如何发展自己,也不知道如何选择别人。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恋爱有诸多好处,为什么我还坚持不鼓励、不支持、不反对的原则呢?
我们不妨引入一个经济学理论,叫做机会成本。
所谓机会成本,是指在资源有限条件下,当把一定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生产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例如某农民有2万元,这个农民又会养猪和养鸡。他如果利用这2万元养鸡,每年可挣10万元;如果他用这有限的2万元养猪,每年可挣15万元。但农民只有这2万元,他要么养鸡要么养猪,这个机会是唯一的。那么尽管农民最后通过养鸡,获得了8万元利润。但事实上他的最大收益应该是养猪获得13万元利润。所以这个农民损失的机会成本就是5万元。
回到我们这个问题,学生现在的有限资源就是时间,他既可以用这时间来学习,也可用这时间来谈恋爱。
我们再来看收益,有限时间都用来学习可能考一个好学校,有限时间用来谈恋爱可能谈一个好对象。
但问题是,如果考一个好学校,未来的好对象并不难找;但如果没有利用好这一段时间,考好学校的机会失去了,而这个机会是唯一的。
更要命的是,一旦考不取好学校,很可能那个好对象也保不了。无论对自己来说,还是对自己所爱的人来说,这个机会成本实在太大了,这不公平,也不合理。
所以真正好的做法是,保留彼此的好感,把爱深深地藏在心里,互相勉励,互相帮助,甚至互相竞争,争取考取同一所大学,成为真正的神雕侠侣,这才是最好的爱情。
但也有同学担心,自己不早下手,就被别人捷足先登了。如果这么短时间的考验都接受不了,那么容易被被别人捷足先登,那就不是真正的爱,这样的爱失去非但不值得可惜,反而值得庆幸。
但愿普天之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也祝福天下所有的眷属都是有情人。
只为苍生说人话,不为君王唱赞歌
但书人间善与恶,哪管湮没与流传
情怀|热血|能量
阅读、转发、点赞都是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