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王开东:最后的叮咛,转给高三学子,议论文写作的致命要素

2017-05-30 王开东 王开东


议论文之所以成为议论文,就在于阐释和分析。缺了阐释和分析,就失去了议论文的文体特征,更不用说它的说服力、逻辑性和严密性了。


一般说来,理论性的材料,需要辅之以阐释;事实性的材料,需要辅之以分析。阐释和分析的力量就是议论文论述的力量。


日本对中国大庆油田的谍报,就是分析法的一个经典案例。


1959年9月25日,中国石油勘探队在东北松辽盆地陆相沉积中找到了工业性油流。时值国庆十周年,所以这个油田以“大庆”命名。


在此之前,《人民日报》登载了《大庆精神大庆助》的文章,肯定了中国有大油田。而当时的日本出于战略上的需要,非常重视中国石油的发展,并将大庆油田的情况作为情报工作主攻方向。


但是大庆油田在哪里呢——大庆油田的位置在当时属于机密?于是,日本人开始艰难的寻找。


不久,《中国画报》又刊登了大庆油田“王铁人(王进喜)”的照片。日本人从王铁人戴的皮帽子及周围植被推断:大庆地处零下三十度以下的东北地区,大概在哈尔滨和齐齐哈尔之间。


日本人又利用到中国的机会,测量了运送原油火车上灰土的厚度,大体上证实了这个油田和北京之间的距离。


此后,《人民中国》杂志有一篇关于王铁人的文章,提到了马家窑这个地方,并且还提到钻机是人推、肩扛弄到现场的。日本人推断此油田靠车站不远,并进一步推断就在安达车站附近。日本人对中国东北的地图非常清楚,从地图上,他们找到了马家窑是中国黑龙江海伦县东南的一个小村。


后来,日本人又从一篇报道王铁人1959年国庆节在天安门广场观礼的消息中分析出,1959年9月王铁人还在甘肃省玉门油田,以后便消失了,这就证明大庆油田的开发时间自1959年9月开始。


日本人又对《中国画报》上刊登的一张炼油厂的照片进行研究,那张照片上没有人,也没有尺寸,但有一个扶手栏杆。依照常规,栏杆高一米左右,按比例,日本人推断了油罐的外径,并换算出内径为五米,判定大庆油田的年产量约为360万吨……


日本人就这样弄到了准确弄到了大庆油田的情报。


这中间日本人的分析推理至关重要。议论文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分析推理能力。议论文写作一定要多追问,要多用“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逼迫自己分析。


再看看刘瑜在《人性的底线》中的一段分析。


1975年,是曼德拉关押在卢本岛的第12年。那天他因妻子温妮来访的事和监狱长普林斯发生了争执,争执中,普林斯对温妮出言不逊,把曼德拉给惹火了。“我从座位上站起来,绕过桌子向他走去。普林斯向后退去,但我及时控制住了自己,没有用拳头,而只用言词教训了他。我是个反感说脏话的人,但是那天我违背了自己的准则。”


注意,在这段描述中,曼德拉是那个几乎动手打人的人,而监狱长则在惊恐中“向后退去”。


这些事情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第一,南非那些种族主义者是坏人,因为他们把一个反种族隔离的斗士给关进了监狱;第二,他们又坏得不成气候,因为他们还有底线,这个底线就是不随便打人。当坏人在使坏但又坏得不成气候时,好人就有了机会。曼德拉就是在种族主义者的道德之下、底线之上的这块空地上施展身手,领导南非人民“站起来了”。

 

知道分析很重要之后,另外一个问题又出现了。如何分析和阐释?


要想分析到位,最重要的就是分层。日本人就是如此,先是大庆油田有没有。其次是大庆油田的准确位置。再次是大庆油田的开发时间。最后是大庆油田的产油量。一步步破解这个谍照。


我们不妨再看一篇笑话《中国足球为什么总是输球》,此文对于分层的展开,很能够说明问题。


中国足球为什么总不是不赢,我们为什么总是输球?其原因大致有:


一、场地原因


1.草皮太硬了

2.草皮太软了

3.不适应阔叶草及其它一些草

 

二、天气原因


1.下雪

2.下雨

3.下冰雹

4.阳光太好了

5.冷

6.热

7.不冷不热(不能给对手造成麻烦)

 

三、赛场因素


1.场内因素:

A、裁判帮他们

B、裁判不帮我们

C、对手身体太强壮

D、对手技术太细腻

E、门柱帮了他们

F、对方守门员发挥BT+超常

G、补时太短

H、补时太长

 

2.场外因素


A、客场作战,气氛影响

B、主场作战,干扰太大

C、观众不为我们喝彩

D、有人往场内扔手雷

 

四、抽签抽得不好


1.同组都是强队踢输了,我靠,死亡之组,按惯例当然应该中国队输

2.同组都是中等水平队踢输了,主要是想怕输的思想包袱太重,队员们没能放得开手脚。

3.同组都是弱队踢输了,对对手不够重视,麻痹大意,一时疏忽。

 

通过这篇笑话,可以看出对原因的追问,首先应采用对象分析法,找出对象,然后再对影响对象的各种各样的元素展开分析。比如赛场因素,那就分为场内因素和场外因素。场内因素又包括对手、裁判、补时等。


分析第二要关注的是不要有因袭的重负。要敢于就事实作出判断。鲁迅先生有句话说得非常好:“从来如此,便是对的吗?”要敢于对从来如此的东西,作出合乎事理的独立判断。


著名学者冯克诚说:“创造中有继承,但更多的是否定。”因此,敢于挑战和否定成为立意创新者的经验之谈。立意奇,奇就奇在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一反传统。如“见风当要使舵”、“异想才能天开”、“人无横财可富”等等。


比如,300年来,严监生因“两根灯草”,一直被看成大吝啬鬼的典型。这就是从来如此,但是不是一定就是对的呢?我们不妨追问,一个人该不该在离开人世的时候,还要关心家里多费了根灯草?严监生该不该这么多年受嘲笑?


这疑问首先来自一个简单的道理:一个要死的人,还舍不得浪费一根灯草,那决不是为了他自己。严监生不是葛朗台,葛朗台至死吝啬是让女儿到那边向自己交账。中国人都有人死灯灭之说,死去元知万事空。如果把严监生要求去掉灯草的所作所为,放到一个弥留的老一辈革命家身上,恐怕又是一番评价吧。这样一分析,我们固有的看法就受到了挑战。


再比如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什么叫“莫须有”,“莫须有”就是或许有。要知道秦桧可是状元,人中豪杰,难道他不知道岳飞将来的历史地位?撼山易,憾岳家军难。如果秦桧要杀岳飞,尽可能给他罗织谋反的铁证,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但为什么秦桧却用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呢?我分析下来,觉得这正是秦桧聪明的地方,也许他和高宗一样想除掉岳飞,但却不想背负历史的罪名,所以用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


用脚后跟想一想,一个宰相,能否用莫须有的罪名,直接除掉一个兵马大元帅?岳飞可是国之栋梁、民族英雄,秦桧用这个罪名摆明了是告诉后来人,想要除掉岳飞的不是我,是我后面的大BOSS——宋高宗。但历史无言,秦桧夫妇仍然跪在岳飞坟前。难怪秦桧后人感叹。人间自宋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当然我这里举的是两个极端的事例,同学们作出大胆判断,只需抓住材料分析即可,不必如我这般颠覆。如果文章有这些大胆判断和合情合理的阐释,一定会给你的议论文增色。


所谓观点具有启发性,就是如此吧。



只为苍生说人话,不为君王唱赞歌

但书人间善与恶,哪管湮没与流传

情怀|热血|能量

阅读、转发、点赞都是赞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