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东:高情商,就是能真诚地欣赏他人的好
我有几个朋友,在各自行业中做到了极致。除了才华之外,无一例外,他们都具有自身的人格魅力。这种魅力使得他们具有向心力,大家总愿意靠近他们,和他们共事。
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高情商。
所谓高情商,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能够真诚地欣赏他人的好。
事因难能,所以可贵。能够欣赏他人,殊为不易;真诚的发自内心地欣赏他人,那就更难;真诚地欣赏他人,并且宣之于口,告知于世人,那就更加难上加难。但他们自然而然做到了,这不是高情商又是什么?
年轻时,我出门听课,总喜欢用挑剔的眼光,或者干脆就是带着放大镜,去寻找人家的缺点,然后直言不讳指出来,一针见血,切中肯綮。我对自己不藏着掖着感到沾沾自喜,我觉得自己非常正直,不虚伪,不矫饰,但丝毫没想到这是缺少教养,最起码是对别人劳动的不尊重。
想想看,一个人上一节公开课,有多少上课前的准备和煎熬,上课中的汗流浃背和左支右绌,上课后的忐忑不安和惶恐,但我只图自己说得痛快,论断有力。这样评课,其终极目的,很难说是帮助别人提高,更多的只是卖弄自己高明。
有一次,一位老师课上得很不错,我心里也知道不错。但在肯定人家课之后,我却抽丝剥茧,非得挑出他一点毛病来。而对另一节普通课,我却愿意放过人一马,不太忍心下手。
晚上回来,我反思自己的反常,这才省悟,一个老师的内心多么黑暗。我们的确希望别人好,却从来不曾希望别人比我们还要好。一旦感觉那个人有可能比自己好,内心的天平就失衡了。《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你的朋友不及格,你感觉很糟;你的朋友考第一,你感觉更糟。”自觉不自觉的,我们就开始攀比了。一旦攀比,何来公正?
不能真诚欣赏他人,认为别人没有什么了不起,从心理学上来说,这叫做归因偏差。
所谓归因偏差,指的是认知者系统地歪曲了某些本来是正确的信息,有的源于认知者认知本身的局限,有的则是由于不同的动机造成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成功,他往往归因于自己有能力、有水平、有魄力,总之是主观原因获得成功。一旦失败,则是客观原因导致,是外界和他人的责任,使得自己功败垂成。
如果他人成功了,我们更倾向于归因为客观原因所导致,认为他们本身没什么了不起,是时势造英雄。一旦他人失败了,我们又归因为他们失败是主观上的原因,比如能力不够,判断不准,行动力欠缺,总之就是他失败是咎由自取,活该。
正是因为这些归因,使得我们很难真正欣赏别人,为别人的成功喝彩。
能够真诚地欣赏他人的好,其意义何在呢?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欣赏他人,证明我们看到了别人的优点,欣赏到别人的好处。一个人总能看到别人优点,总能欣赏别人好,往往更容易看到自己不足,接下来就会学,见贤思齐,善莫大焉。
比如黄厚江老师倡导的共生课堂:“种下一颗种子,长成一根主干,展开几根分枝,长出片片绿叶。”
这个总结,可谓精妙绝伦。但我更有其他的欣赏。我最欣赏黄老师课堂的是,他展开的几根分枝,总是递进式,逐层推进,逐步登高,最终一览众山小。而且每一根分枝的展开和达成,一定是采用了一种最合适的语文活动,总是能在活动中达成。这就是我学习到的奥妙。
欣赏他人,可以和谐关系。一个真诚欣赏他人的人,不仅能够学习他人,使得自己不断进步。更重要的是,还能够和谐人际关系,使得大家能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进步。
我有一个朋友,自身能力很强,为人真纯璞玉,万里无云。他的一大优点是,总能找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一个人都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到自己很重要,不可或缺。作为体制内的国家干部,他总是把别人往上推,自己藏在身后,并以此为乐。结果他的工作业绩和为人处世,得到了大家一致欣赏。大家跟着他干,觉得有奔头,他自身的进步也很快,不断被大家举荐到更重要的岗位上。这些年,他的处世为人深深地影响了我。
老师对学生的欣赏就更是如此。第一年高考,我落榜了。到一中高三(3)班插班,第一次作文,我记得卞贵平老师,给我洋洋洒洒写了大半页。迄今还记得卞老师说:“……文章文气纵横,论证有力,排山倒海,气势逼人。努力吧,奋斗吧,你将会成为高三(3)班一颗崛起的新星!”
这段话对我人生的激励不可低估,这个作文本我保留了很长时间。我到处查找什么叫“文气”,朦朦胧胧产生了一种写作的冲动。一直到今天,我都认为那一次老师给我的鼓励,冥冥中对我一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夜郎自大,只会自取灭亡。人有才华真不算什么,你的才华在他人的眼里一钱不值。不懂你的才华,你的才华对别人就是对牛弹琴;懂你的才华,你的才华又很可能遭到嫉妒。有才华之人往往都很不幸,要不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要不大材小用,怨愤不平。总之没有什么好下场。
比如孔子第二十世孙孔融,四岁让梨,名扬四海。但有才华之人往往自视甚高、目无下尘,尤其是听不进反面意见,还喜欢挑剔世人。
孔融就是一个聪明而且到处展示自己聪明的人。如何更好地展示?当然要显示别人的愚蠢。
他恃才傲物,口无遮拦,从不顾及对方感受,即使是一代枭雄曹操,也没放在自己眼里。
曹操攻破邺城,曹丕夺袁熙之妻甄氏。孔融就给曹操写信,说当年武王伐纣,把妲己赐给周公了。曹操以为真有此事。孔融回答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曹操又羞又气。
后曹操为节约粮食,下令禁酒,说酒可以亡国,非禁不可。孔融又跳出来唱反调:“天上有酒星,地上有酒泉,人间有酒德,酒怎么可以禁?再说从古以来就有因女人而亡国的,怎么不禁女人呢?”
他不但反对曹操的国策,还顺带着讥讽曹操好色,禁了女人,你让人家老曹还怎么活?操益怒。孔融还自鸣得意,不知道自己命不久矣。
后来孔融又语不惊人死不休,说了两大反动言论。一是说:“父与子,有什么恩?论其本义,不过当时情欲发作而已。子与母,又有什么爱?就像一件东西暂时寄放在瓦罐里,倒出来后就什么关系都没有了。”
二是说:“闹饥荒时,有点吃的,如果父亲不好,便宁肯拿给别人去吃。”
真是老天有眼,曹操终于等到一个机会,用“不孝”的罪名杀了孔融。
不但杀了孔融,曹操还在布告上恶狠狠地说:“融违天反道,败伦乱礼,虽肆市朝,犹恨其晚”,不但该杀,而且还杀晚了。孔融尽管才高八斗,但我们分明觉得孔融该死。
这个时代根本不是拼智商的时代,而是更强调情商和逆商,尤其是情商。成功者有85%来自情商,而只有15%或者更少来自智商,我们岂能不关注学生和自己的情商?
40岁之后,我越来越觉得自身的缺陷,越来越羡慕他人,敬畏学生,每个人都是我学习的对象,转益多师是吾师。我普通话太差了,学历太低了,这些年进步太慢了……
每当看到他人飞速进步,我还是会嫉妒,但我会慢慢平息,真诚祝贺他,向他取经。所有的嫉妒就会烟消云散,没有一种人生不是千疮百孔的,也没有一个成功是随随便便的,成功自有成功的理由,失败也有失败的道理。“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却不知当初的芽儿,历经奋斗的泪泉,洒满牺牲的血雨。”
慢慢,慢慢地我看到了好多人的优点,老教师、青年教师,好多人都值得我学习,有的是板书,有的是课堂设计,有的是活动安排。古话说得真好,活到老,学到老。我终于有了一双慧眼,看到别人的好,并且有慧根,促使我说出来。“我说,我真羡慕你啊,你值得我学习,我真不如你。但我可以学习。”
不如别人我们不会死的。但闭目塞眼,看不到别人的优秀,只觉得老子天下第一,才有可能会完蛋。可惜我认识到这一点,太迟了,我浪费了那么多的时光,傻乎乎的和别人比拼。人生不是拿来比赛的,是拿来体验的。
慢慢的,我年轻时的急躁情绪也有一些好转,性子也是磨出来的。现在,我回到常识,教书育人,坚守三尺讲台,以人为本,与生同乐。我常常找到孩子们的优点,真诚的赞美他们,做他们的船长,为他们的爱好保驾护航。
能够真诚地欣赏别人,与能够正确对待批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待批评,我也是反躬自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人家辛辛苦苦的帮你找问题,也不容易。这个世界太美好了,唯有感谢,感恩,感激。
我还是走在自己的路上,或快或慢,但那又有什么关系?由此出发,就是我的目的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进一寸,有一寸的欢乐。此生,我不再虚度任何一天,倘能如此,也就知足了。
只为苍生说人话,不为君王唱赞歌
但书人间善与恶,哪管湮没与流传
情怀|热血|能量
阅读、转发、点赞都是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