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懂了“ABC”,我终于可以对“emo”说不!

点击蓝字关注 北京一零一中 2023-10-25

情绪


ABC













美美的假期生活开始了,

大家是选择出去玩还是宅家?

不论选择哪种方式度过假期,

都少不了与人交往、与己独处。

有时,内心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

不知何时就突然“emo”了。

同学们不妨了解“情绪”这件小事,

正视内心、调节心态,

开心度过每一天!





01

什么是情绪ABC理论?




我们会因为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认知产生不同的情绪。

 

而对于这种情况,在心理学领域有个更专业化的名字:情绪ABC理论(合理情绪疗法)

 


它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埃利斯创立,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结果C (Consequence)不是由于某一个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个体对事件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B(Belief)所引起的





02

情绪是如何产生的?



提到情绪,我们会想到:开心,愤怒,难过……那么,情绪到底是如何产生?我们为什么要去和情绪做朋友,而不是管理情绪?

 

现在,从我们的大脑结构来看:

 


情绪一开始是直接迅速通过低回路到达杏仁核产生的,片刻之后才会通过高回路到人脑可控范围。也就是说,情绪的产生是没法用意识来控制。

 

话虽如此,那坏情绪带来的不良后果就完全不可控吗?


当然不是。虽然情绪的产生我们无法控制,但是在情绪之后的反应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调解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也提到类似的例子:“人不是‘受怒气支配而大发雷霆’,完全是‘为了大发雷霆而制造怒气’。”

 

比如,在愤怒时摔碎玻璃杯这个行为就是在产生愤怒情绪后所做出的反应,在适当处理下,这个反应其实可以完全避免。

 






03

情绪 VS ABC疗法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坏情绪带来的不良后果呢?

 

这时候ABC疗法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我们管理不了情绪,却可以和它“做朋友”。

 

通常人们会认为,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

 

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

 

在面对消极情绪时,我们要努力尝试做到以下几点:




Chapter 1

注意到自己的情绪并接纳它




注意到情绪的变化对大多数人而言并不困难,但能够接纳它却不是人们常能做到的,尤其是面对消极情绪,我们通常只会想着消灭它。

 

可是,消极情绪真的不好吗?

 

举个“栗子”来回答这个问题。紧张感,通常大家会觉得是在压力之下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失误”的原因也多是因为这种情绪,而“成功人士”向来都是从容的,很少有这种情绪。

 

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在某某考试或考核临近的时候,自己变得比平常要紧张些,但正是因为这份紧张感,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效率。

 

所以,也有不少消极情绪能带给我们积极影响,我们不必一味地想着消灭它们。

 

大多数情绪都有自然发生发展的平滑而缓慢的曲线规律,均能回落,我们不要否定情绪,但也不要让自己变成一个没有情绪的人。

 

为此,ABC疗法第一步就指出:当察觉到消极情绪产生时,我们要学着去接纳它。




Chapter 2

找到不合理的想法和信念



 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是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也就是信念。

 

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往往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反应行为。

 

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最终将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消极想法基本来自以下三种不合理的想法和信念:

 

①绝对化的要求


•是指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想法。

•它常常表现为将“希望”、“想要”等绝对化为“必须”、“应该”或“一定要”等。

•这种绝对化的要求之所以不合理,是因为每一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可能依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例如,“我必须成功”、“别人必须对我好”等等。

•对于某个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上都获得成功,他周围的人或事物的表现及发展也不会依他的意愿来改变,因此他们总觉得事事都不如意。


②过分概括的评价


•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

•它常常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化为“总是”、“所有”。

•用埃利斯的话来说,这就好像凭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

•例如,有些人遭受一些失败后,就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而这种评价一旦指向他人,就会一味地指责别人,产生怨忿、敌意等消极情绪。

•我们应该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可能性。


③糟糕至极的结果


•这种观念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那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

•这种想法是非理性的,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会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所以没有一件事情可被定义为糟糕至极。

•例如,“我没考上好大学,那就一切都完了。” 

•如果存在这些不合理想法,我们需要用理智来提醒自己,“我现在只是情绪不好才会对自己评价这么低,就像淹没在情绪的海洋里,这不是真正的我。这种低落的情绪会随着时间慢慢得到缓解的。”


比如,我们可能会因为演讲比赛失败而对自己特别失望,情绪低落。

 

如果再仔细想一想,这其中还少了关键的一环,那就是——“演讲没讲好”这件事引发的“我不行,我以后演讲也讲不好,我永远都不适合做这些事情”的想法,才使得我们对自己失望、情绪低落。

 

这种想法的产生很正常,但这个想法很值得推敲。

 

只是一次演讲没做好就可以说明“我很糟糕”吗?这次没做好就可以预期以后也做不好吗?演讲没做好就可以推论“我其他的事也做不好”吗?

 

显然这些推论都不成立,但在情绪状态下,我们却对这些推论深信不疑。

 

所以,在ABC疗法的第二步,我们要做到:找出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即不合理的想法和信念)。




Chapter 3

用思考代替情绪



不良情绪产生后,在即将带来不好的行为后果时,可以尝试利用下面“认知六格”表格让自己冷静下来:

 


再试着去想一想下面这些问题:


•证据是什么?

•支持/反对这个想法的证据是什么?

•反对这个想法的证据是什么?

•有没有不同的解释?

•最坏会发生什么?

•我能承受得住吗?

•如果最糟糕的情况发生我能做些什么?

•如果我的一个朋友遇到相同的情况,我会怎么跟他或她讲?

•我是如何坚持到现在的?

•我有哪些优势和资源?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谁能给我支持和帮助?

•以前有哪些有效的经验和方法这次可以用上?

•如果我想得到更好的结果,现在能做些什么?

•如果我的困难和问题都解决了,那个时候的我会是什么样?




Chapter 4

增强自己的“心理免疫力”



面对同样的压力事件,心理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就更容易感觉焦虑、低落、萎靡、打不起精神。

 

这其中压力事件很可能扮演了一个激活事件的角色,激活了之前积累的很多负面情绪、对自己失望的想法、性格中本来就存在的悲观成分等。

 

心理免疫力较高的人群虽然也承受着压力,但是他们可以更灵活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更科学地释放压力,更有方法地激发动力。

 

其中,心理免疫力可以通过科学训练得到提高。在时间和精力允许下,我们要努力增强自己的“心理免疫力”。






 冯广慧 

指导老师

 张喆 

心理社成员





长期的不良情绪会影响身体健康,

就算是小小的愤怒

也会让我们人体的能量大大损耗。

可见情绪的影响不仅仅是心理上,

生理上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合理地调节情绪尤为重要。

希望同学们都能与情绪和平共处,

认识、选择好属于自己的“ABC”!





END

▻▻▻

撰稿/绘画:高一 张喆

指导教师:冯广慧

审核:张郁茜


往期推荐

小“天蓝”,小中考,大气场!

地理学科奥赛,全国银奖!

再见,中学时代!母校永远爱你!


圆明园校区

(本部)

国际教育

中心

温泉校区

石油分校

怀柔校区

矿大分校

大兴分校

上地校区

双榆树校区

一零一

实验学校

实验小学

石油附小

实验幼儿园

请为我们点个“赞”,再点个“在看”,优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