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asanova | 黑一下优办和办公租赁O2O

Casanova 地产与远方 2023-11-04

这股风吧,大概从去年开始吹起来的。市场上多了好多所谓的办公租赁O2O,很多在我们看来毫无行业经验或者只知皮毛的外行披挂上阵,觉得自己找到了我们这个行业的“痛点”,要闹革命……


其中最吵闹的大概就是“优办”吧。手机浏览主页是这样的:


简言之,就是把市场数据库放在网上,通过网络吸引流量,取得客户。优办对投资人说啊,这个市场就像是住宅市场的链家,办公楼市场有一个上千亿级别的,被五大行忽视的大市场(所谓的中小企业办公租赁市场,也就是五大行不做的生意)。我想说,吹得一手好牛皮。


这件事情是不是一个新的事物呢?我的妈呀,其实不是吧。早几年就有很多类似的生意了,比如51office、91office、51banban什么的。业内吧,一般将他们与其他的中原啦、链家啦以及很多个体中介、路边住宅街铺中介都称为“小中介”。-_-|||


51office的主页长这样,美工差了点,其实内容跟优办真没啥区别。


他们的生存环境是什么样的呢?

  1. 本身我们这个行业并不是一个新的行业啊。从JLL、CB之类起步算起,这个行业在西方已经上百年了。行业规则从来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西方通过香港传承而来。行业的生态相对健全,并不存在什么市场新大陆。稍微熟悉市场的人就会发现,其实啊,但凡有点钱、有办公租赁需求的企业,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中介跟着了。哪怕是十年不搬家的公司,也不停地有人维护关系。不单是外资公司,内资其实也是如此。君不见,绝大多数P2P租楼其实都是五大行的单啊哈哈。上海五大行加上主流小中介,大概250个吧,99%是断网的吧。但他们的业务嗅觉比O2O灵敏得多。


  2. 所以呢,剩下会自己通过网络找办公室的租户,绝大多数是品质较差的……无论是公司资质、还是需求面积、还是承租能力。比如说,2-3块钱预算,要在上海租1000平米实验室的……(物流仓库的租金都已经2-3了)


  3. 即使有不错的客户通过网络找到你,你仍旧会面临巨大的业务竞争。这当然与行业比较混乱的潜规则有关。一旦一个客户去看了楼,特别是低端客户看低端项目,说不定客户走出项目,联系方式就被若干小中介知道了。租办公室,看十个楼都不算多,然后有10乘以若干个小中介知道了客户。进一步,低端客户+低端项目+小中介,就是潜规则的灾难。优办靠什么抢夺客户?始终优办模式的后台成本会比个体户形式的小中介沉重很多,意味着利润空间和潜规则的空间都会小很多。固然潜规则不值得提倡,也迟早要消亡,但你不得不承认这是现状。


51、91我记不清楚开业多少年了。大概七八年至少了吧。但始终业务规模也就这样。优办与之比较有何优势?确实网页做得漂亮多了,还有APP,还有投资人……但是市场空间有多大呢?我不觉得优办创造了市场,优办只是在挤压传统的小中介市场。


优办的通稿里提到,他们觉得我们这个行业的“痛点”是:

1、网上房源信息虚假。图片不真实、信息不真实或不全面,浪费用户线上浏览及线下看房时间。

呵呵呵。这点确实如此。哪怕五大行的数据库其实都是一塌糊涂的,当然关键数据是正确的,但要说全面、准确,比如单层面积、层高、电量、楼板承重或是加时空调费、装修进场费、垃圾清运费之类的细节,多数是缺失或是瞎写的。这确实是一个问题,究其原因,是行业发展太快,静下心做这些事情的投入与收益不成正比吧。


而另一点,“房源信息虚假”。Don't be silly。这话说出来就是外行。整个办公楼租赁市场的可租赁面积瞬息万变,时不时就会有成交,同时是不是就会有单元under offer(类似排他谈判阶段,出意向给一家租户后会有一个有效期,在此有效期内是不能接受其他意向的,不能一女二嫁。)所有的所谓房源,都是有了客户之后再针对需求去问面积的。而且通常专业谈判,房源是不容有遗漏的,因为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客户在市场上的动向相对透明,一旦中介遗漏房源,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抢走生意。我不觉得优办在这件事情上能比传统渠道做得更好。


随便翻翻优办网,我们看看上海恒隆广场的资料页吧。嗯,烂得够呛。小中介风范不解释。


2、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业务员只求快速做业绩,经常依靠虚假的低价信息圈客户,然后再进行业务的推送,最后大多成了电话骚扰,因此造成了用户对于整个行业服务的不信任。

五大行素质还可以吧?朋友们,你们说是吧?遍地俊男美女英雄豪杰:P。不过对于低端市场,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确实客观存在,但是why?答案很简单,因为有钱赚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啊。做不赚钱的事情,养高素质人才?呵呵呵。小道消息,似乎优办现在也在挖市场上小中介团队吧。


3、价格不透明。附属协议及配套设施陷阱多等问题,最后即使业务成交也会让企业浪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成本。

这是最silly shit的地方!价格透明?呵呵。潘石屹和一众住宅土老板的逻辑。一户一价嘛,不要谈价钱了,要透明化,去中介化。别逗了好么?哪怕对于再小的公司,办公楼租赁也是一个“大宗交易”。而且市场是完全根据供需调整租金的。打个比方,哪怕是一个超大size的租户,没有搬迁的去处,谈判中就是弱势的。一个再小的租户,如果有很多市场选择,业主的价钱也硬不起来。价格不透明是办公楼租赁的天然属性!至于后面所说的什么“陷阱多”,我懒得解释呵呵。大概是看不懂专业的合同,就觉得陷阱多。


优办模式的一个基础,在于其认为办公楼租赁中介市场中信息是核心价值,而O2O可以打破信息不对称,造成行业革命。但很可惜,这种理解的基础就是完全错误的。这个行业最核心的从来不是信息、不是房源!而是专业的不动产相关管理咨询(但也不得不说国内这点即使五大行也做得很差)。这种咨询涉及的内容是诸如整合企业各个业务的经营状态和需求,分析整体不动产需求,对应分析现在要租多少面积、将来要租多少面积,分几步扩租,厂房放多少面积,办公室放多少面积,厂房和办公室分别选址在哪里最好、技术上怎么优化空间配置等等等等。简单的居间业务,绝非行业的精髓。


我们退一万步讲,优办这种模式,如果有钱赚,是一个新大陆。那么凭什么生意都给他做?果不其然,五大行里最喜欢做local生意的DTZ,最近发布了一款APP。(非软文……)试问,优办有什么竞争壁垒阻挡对手?


(顺便再黑一下DTZ,APP是有了,但里面资料也够烂的……粗粗看了几个项目,比如复星写成了复兴,其他的资料也都准不到哪里去。)


同样的,我觉得吧,真的这块有钱赚,数据库都是现成的,大行们要做个APP,花得了多少钱?能有多难?之所以JLL、CBRE之类暂时没玩这个,其实是还没入眼吧。DTZ或许也没指望这软件能怎样,只是花不了多少钱,做一个玩玩呗。不曾想,玩一玩就能把优办们的饭碗给玩没了。


优办在北京做的不错,我觉得是有客观原因的,市场环境不同,北京散售办公多,小业主多、租户也比较层次不齐,本身市场的规范化程度就逊于上海。同样,我觉得优办仍旧是在市场上可以找到空间的,但未来发展空间绝不应该在一线规范化的城市,而应该去规范化程度较差的二三线。与此同时,可以看到,随着市场的发育,优办市场空间的这条曲线,或许是逐渐向下的。这与所谓投资人所相信的无限的前景,并根据前景给到的估值,或许是不同的。


我是Casanova,我吐得一手好槽。不希望得罪同行,仅作为专业探讨。也希望大家向我吐槽,以作指教。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欢迎关注“地产与远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